驳易延年的怪论(13)
驳易延年的怪论(13)
——两个历史观两种结论
我们已经知道了两个历史观。一个是斯大林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统一”观,简称“统一观”,一个是马克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是矛盾的,简称“矛盾观”。
按照斯大林的统一观,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未消灭之前(资本主义没有在地球村的任何角落被消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始终是统一的或者说是适合的。直到今天,资本主义不仅在第一世界占统治地位,而且在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占统治地位,不仅在世界经济领域占统治地位,而且在世界政治领域占统治地位。直到今天,资本主义不仅没有消亡的迹象,而且生命力还越来越旺盛。因此,资本主义还要活几千年!易延年用他的长篇大论论证了这个结论。易延年的论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论证资本主义的长寿性。第二部分论证社会主义国家的短命性。由于他使用的材料基本上是真实的,所以,第一,主流媒体、中国的理论家门由于坚持的是斯大林的的统一观或适合观,所以,对易延年的判断和结论总是保持沉默,可以认为保持沉默就是支持、同意。第二,广大网民对易延年的怪论的支持率不断增加,说明易延年的怪论代表了广大网民急于改变现状的心态。在人们对改革开放的现状和前途没有一个统一认识、无所适从的条件下,急病乱投医,支持易延年的怪论是件很自然的事情。
我同意易延年的改革开放是资本主义的判断,但是不同意资本主义能活几千年的结论。我的理论根据,第一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第二是改革开放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按照马克思的矛盾观,资本主义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资产阶级就把赚钱作为自己的唯一任务。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资产阶级,就必然要把社会的生产、社会的政治、社会的意识形态改造成赚钱的条件。由于赚钱的过程就是资本家之间的竞争过程,这种竞争必然迫使资本家为了不被竞争对手打倒,就必须改变自己的生产工具,大量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而然地就发展了社会生产力。随着资本积累的扩大,随着资本家的人数增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呈现像脱缰野马一样高速度地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就是“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冲突成为不可避免的了”(恩格斯语)。经济危机的发生必然导致大资本家打倒小资本家。资本主义内部的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不是长寿的而是短命的。
按照马克思的矛盾观,资本主义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资产阶级为了赚钱,必然要使用雇佣劳动,没有雇佣劳动就没有资本。那么,雇佣劳动者为什么要帮助资产阶级赚钱呢?是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因此,就不能自己进行生产,因此就没有生活资料,因此就不能生存。可见,雇佣劳动者工人,仅仅是为了生存才不得不为资本家打工。这里我们撇开剩余价值不说。为别人打工受别人支配,这总是事实。在打工过程中,确实有有道义的善良的资本家,对打工者待如亲人,我们就认为资本家是好人。同时也有像黑砖窑那样黑心的资本家,对打工者残忍不堪,我们就认为资本家就是坏人。但是我们不能看个别现象,我们要看绝大多数打工者的状况。因为资产阶级的目标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养活工人 ,那么工人的劳动就是强制劳动就是监督下的劳动。这种打工挣钱的劳动有以下特点:工资决定于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的敌对的斗争。胜利必定属于资本家的。资本家没有劳动者,要比劳动者没有资本家活得更为长久。资本家的联合是习以为常的并且是有效果的,劳动者的联合则遭到禁止并且会给他们招来恶果。当资本家盈利时劳动者不一定得到好处,而当资本家亏损时则劳动者一定跟着吃亏。在劳动者和资本家同样遭到损失时,劳动者苦恼的是他的生存本身,而资本家则苦恼的是他的死钱财的盈利。劳动者不仅要为物质生活资料而斗争,而且要为谋得职业,亦即要为实现自己的活动的可能性和手段而斗争。因此,劳动本身——不仅在它的目前的条件下,而且一般地说只要它的目的仅仅在于增加财富——是有害的、造孽的。打工挣钱的劳动的这些特点充分证明:在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必然要和资本发生矛盾,这种矛盾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这种矛盾必然在一定的阶段要发生革命。因此,资本主义的寿命不可能是长寿的。如果资本主义要是长寿的,那么条件就是打工劳动者甘愿忍辱负重为他人作嫁衣裳。除了傻子、神经病,我想工人阶级是不会有耐心的!
这就是斯大林的统一观和马克思的矛盾观得出的两个不同的对立的结论。
斯大林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观的历史唯物主义既然不是唯物的那就必然是唯心的。现在就看看这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在历史上是怎样表现的,马克思又是怎样纠正这些历史观的。
1,唯心主义历史观有两个缺点。第一,过去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摸到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看出物质生产发展程度是这种关系的根源。第二,过去历史理论恰恰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活动,只有历史唯物主义以自然史的精确性去考察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及这些条件的变更。马克思指出了对各种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生、发展和衰落过程进行全面而周密的研究的途径,他考察了一切矛盾趋向的总和,并把这些趋向归结为可以精确判明的社会各阶级的生活和生产条件,排除了人们选择某一“主导”思想或解释这个思想是所抱的主观主义和武断的态度,揭示了物质生产力的状况是所有一切思想和各种趋向的根源。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人们即人民群众的动机由什么决定,各种矛盾思想或意向间的冲突由什么引起,一切人类社会中所有这些冲突的总和究竟怎样,造成人们全部历史活动基础的客观物质生活生产条件怎样,这些条件的发展规律又是怎样,——马克思对这一切都注意到了。
2,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善于探究像生产关系这样简单和这样原始的关系,而直接研究政治法律形式,一碰到这些形式是由当时人类的某种思想产生的事实就停留下来;结果似乎社会关系是由人们自觉地地建立起来的。这些思想中的结论是和一切历史观察完全矛盾的。人们把他们的社会关系的总和,看做一个由某种原则所贯穿的一定的完整的东西——这是从来没有过现在也没有的事情。恰恰相反,大众是不自觉地适应于这些关系的,而且根本不了解这些关系是特殊的历史的社会关系。例如千百年来生活于其中的交换关系,只是到最近才得到了解释。唯物主义继续深入分析,发现了人的这些思想本身的起源,也就消除了这个矛盾。因此,关于思想的进程取决于事物的进程的唯物主义结论,才是唯一科学的结论。
另一方面,唯物主义第一次把社会学提到了科学的水平。此前,社会学家总是难于分清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的主要现象和次要现象(这是主观主义的根源)不能找到这种划分的客观标准。唯物主义提供了一个客观标准:把“生产关系”划分为社会结构。这就有可能把一般科学适用的“重复率”应用到这些关系上来。当他们还局限于思想的社会关系时始终不能发现各国社会现象中的重复性和常规性,他们不过是记载这些现象,收集素材。一分析物质的社会关系(人们在交换产品时彼此发生生产关系,他们没有意识到这里存在着社会生产关系),立刻就有可能看出重复性和常规性,就有可能把各国制度概括为一个基本概念:社会形态。只有这种概括才使我们从记载社会现象进而科学地分析社会现象。例如,划分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和另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东西,研究出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所共有的东西。
最后,唯物主义使科学的社会学出现成为可能,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主观主义者承认历史现象的规律性,但不能把历史进化看做自然历史过程,这是因为,他们只限于指出社会思想和人的目的,而不善于把这些思想和目的归结于物质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也推翻了那种把社会看做可按长官意志(或者说按社会意志和政府意志,都是一样)随便改变的、偶然产生和变化的、机械的个人结合体的观点,第一次把社会学置于科学的基础上,确定了作为一定生产关系总和的社会经济形态的概念,确定了这种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3, 唯心主义历史观以下述观念为基础:一切历史变动的最终原因,应当到人们变动着的思想中去寻找,并且在一切历史变动中,最重要的、决定全部历史的是政治变动。可是人的思想是哪里来的,政治变动的动因又是什么——没有人发问过。
马克思证明,过去的全部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在全部纷繁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问题的中心始终是社会阶级的社会和政治的统治,即旧的阶级要保持统治,新兴的阶级要争得统治。可是这些阶级是由什么而产生和存在的呢?是由于当时存在的物质的、可以实际感到的条件,即各该时代社会借以生产和交换必要生活资料的哪些条件。
中世纪的封建统治依靠的是自给自足的小规模的农民公社的经济,这种公社差不多所有消费品都是自己生产而几乎没有交换的关系,并由好战的贵族保护它们不受外敌侵害,使它们具有民族的或者至少是政治的联系。当城市产生,而独立的手工业和最初在国内后来在国际上的商业流通也随之产生的时候,城市资产阶级就发展起来了。
随着十五世纪欧洲以外的世界的发现,资产阶级得到了一个更广大得多的通商区,从而也得到了发展自己工业的新刺激;在一些最重要的生产部门中,手工业已被已经具有工厂性质的工场手工业所排挤,而工场手工业又被大工业所排挤,这种大工业是由于前一世纪的各种发明,特别是由于蒸汽机的发明才可能建立的。大工业又反过来影响商业,排斥落后国家里的旧式手工劳动,而在比较发达的国家里,建设起现代的新式交通工具——轮船、铁路和电报。这样资产阶级日益把社会财富和社会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它夺取了政权,于是对于无产阶级和小农来说,就成了统治阶级。这就是该阶段的经济状况!
在我们认识了唯心主义的历史观的历史渊源,认识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以后,我们就应该按照马克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矛盾的历史观认识我们的社会。
这里我应用列宁的一段教导,和易延年网友共勉:
“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只有抛弃幻想,在俄国现实的而不是合乎心愿的发展中,在现实的而不是可能的社会经济关系中去寻找支撑点,才能指望自己的工作获得成效。同时,他们的理论工作的方向应当是具体地研究俄国经济对抗的一切形式,研究它们的联系及其一贯的发展,凡是这种对抗为政治史、法制特点和业已固定的理论偏见所掩盖的地方,都应该加以揭露。这个工作应当把我国现实作为一定生产关系的体系来给以完备的说明,应表明劳动者在这个体系下遭受剥削和剥夺的必然性,并指明经济发展所昭示的摆脱这个制度的出路。
这种以详尽地研究俄国的历史和现实为基础的理论,应当解答无产阶级急需解答的一切问题,——如果说这种理论合乎科学要求,那么,无产阶级的反抗思想一旦觉醒就必然会纳入社会民主主义的轨道之中。”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
劳动者
2009-10-7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