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易延年的怪论(9)
本文提供多种提高网站流量方案,涵盖SEO优化、内容更新、推广技巧等实用方法,帮助网站快速提升访问量和用户留存率,适用于各类网站运营者。
反驳易延年的怪论(9)
——易延年的功劳
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人们对资本社会有两种对立的看法:一种看法是资本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社会,其理由是社会生产力获得高度发展。这种看法是资产阶级的看法;另一种看法是资本社会是在不断灭亡的社会,其理由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获得高度发展。这种看法是无产阶级的看法。
网民们都说易延年是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论证他的怪轮的。这是千真万确的。易延年用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的高低作为判断社会的标准,不仅重新评价了人类社会,而且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论做出了判断;不仅对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做出了判断,而且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做出了判断。不仅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伟大成绩做出了判断,而且对中国60年的社会实践做出了判断。这些判断的总结论是:资本主义要生存几千年,中国改革开放就是适应这种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展开的。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易延年为无产阶级认识什么是资产阶级认识什么是资本主义,做出了贡献建立了功劳!有了易延年的这个怪论,无产阶级就可以知道谁是自己的朋友?谁是自己的敌人?
第一部分:易延年的社会生产力标准论
易延年的怪论建立在“ 社會的基本內容一是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生產力的性質和發展水準,二是社會成員物質文化生活的性性质和發展水準。”的基础上,简单说就是社会内容建立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基础上。
易延年按照社会内容,把人类社会划分为三大社会六个阶段:“1、原始共贫社會,包括原始共产主义社會和原始社會主义社会;2、貧富兩极社会,包括地主主义社會和資本主义社會;3、高級共富社会,包括社會主义共富社會和共產主义共富社會。”可见,这里的判断的标准就是以社会生产力的高低为标准。
易延年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 在社會內容尚未進入高級階段的條件下,形成和保持貧富兩極的生活,既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又是刺激和促進生存競爭,推動社會進一步發展的強勁動力。儘管它也會同時產生種種不公平的副作用,但同那種無論強弱優劣,奮鬥不奮鬥,奮鬥好壞全都一律過著均等化的生活相比,它又確實能推動人類社會更好更快地前進。”这个规律实质上就是生存竞争的规律。
易延年认为前两种社会的本质:“原始共貧社會的本質就在於它是原始貧困和公平化相結合的社會。原始共產主義的本質就在於:它是最低級的原始貧困同全面公平化相結合的社會和社會制度。原始社會主義的本質就在於:它是次低級的原始貧困同基本公平化相結合的社會和社會制度。”“貧富兩極社會的本質就在於,它是中級階段的社會基本內容即有了初步發展但尚未高度充分發展的的生產力和物質文化生活必然與貧富兩極化相結合的社會。”这里的本质是生产力初步发展尚未高度发展。
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生產力的超常巨大的飛躍和增長,為資本主義社會形態獲得比地主制社會形態更強大的生命力和更長的生命期奠定了巨大而堅實的基礎。只要資本主義社會的內容尚未完成根本質變,單就資本主義社會形態對生產力的適應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方面講,它的壽命完全可以超過地主制社會。”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是,生产力超常巨大的飞跃和增长。
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的特征:“從總體上看,近代以來的資產階級是人類歷史上和當代世界上最富於進取性、革命性和知識性、智慧性的階級,是最先進最強大的階級。無產階級是人類歷史上和當代世界上最先進最強大的被剝削階級;但相對於資產階級,它又是一個相對落後的弱勢階級。”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的特征是,资产阶级是最强大的阶级,无产阶级落后弱势阶级。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資本家的預付資本在生產中的耗費巳從成本扣除中獲得補償,工人的工資是對工人勞動力耗費的補償,資本家的勞動力耗費也從他們佔有的全部剩餘價值中獲得了補償。扣除包括資本家應得的工資在內的全部成本後,其餘的剩餘價值理應由享有剩餘索求權的工人的人力資本、資本家的預付資本和資本家自身的人力資本三方面依據適當的比例共同分享。資本家無償地佔有全部剩餘價值,也就獨吞了理應由工人和資本家共同分享的剩餘價值。這才是資本家削削工人的主要秘密。”这种生产关系就是资本家预付资本,得到补偿。工人付出劳动,得到工资。这实质上就是三位一体的公式。资本家和工人共享剩余价值。
易延年认为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前提:“人類社會必然要經歷一個相當曲折、緩漫、漫長的發展過程,才能創建出真正能取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主義共富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的壽命長達數千年。”
“首創真正能代替資本主義社會形態的社會主義共富社會形態的國家,必須同時具備兩個缺一不可的基本前提。(1)物質前提:其生產力已經高度充分發達,發達到其「物質存在條件」足以保障全體社會成員現在和今後都能過上基本公平化的高級富裕的物質文化生活。(2)歷史前提。資本主義社會經過充分的發展已經進入衰老衰亡階段,再也容納不下已經發展起來的新的更高級的生產力和社會內容。”这里的物质前提就是社会生产力达到高度充分发达的程度,资本主义寿命长达数千年。历史前提就是,资本主义进入衰老阶段。
易延年认为社会主义的特征“社會主義共富社會所要達到的高級富裕,不是當代人眼中通常意義上的那種高度富裕,而是社會產品對於廣大社會成員的邊際效用大大降低了的高度富裕,這種邊際效用的降低已經達到了這樣的程度:這個社會的絕大多數社會成員所追求的主要目標已不再是物質財富,而是精神享受,不再是效率而是社會公平,並因而有了用選票、公民投票等方式積極支援創建社會主義共富社會的強烈要求。”这里的特征就是社会绝大多数成员追求的不再是物质财富,而是精神享受。不再是效益,而是社会公平。
易延年认为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會主義共富社會生產關係的具體形式不是唯一的,而是有五種可以選擇:(1)以單一的統一的生產資料國有制為基礎;(2)以生產資料國有制為主,國家足以統一調節全國的生產和分配;(3)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國家足以統一調節全國的生產和分配;(4)以形式上的生產資料私有制實質上的生產資料公有制﹙即能通過最終收益保障公眾的收益權充分實現的所有制形式﹚為主,國家足以統一調節生產和分配;(5)國家足以統一調節全國的生產和分配的其他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這幾種形式中的任何一種形式,只要它能確保全體社會成員現在和今後都過上基本公平化的高級富裕物質文化生活的生產關係,那它就是足以代替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真正的社會主義生產關係。至於最終選擇哪一種形式,當然不應該由今天的人類類去劃地為牢,而只能由未來世界的人類依據未來世界歷史發展的具體情況去決定。未來社會主義共富社會的個人消費品分配將不是簡單的「按勞分配」,而是「以基本平均化為前提,以按勞動比例分配為輔助」,也就是說,它只能在確保基本平均化的前提下去兼顧效率,去按社會成員所付出的有效勞動的比例進行正比例分配,從而確保社會成員的物質文化生活只有較小而適度的差距,而不會再出現貧富兩極化。”这里生产关系分为多种所有制形式。分配关系是确保基本平均,兼顾效率,按有效劳动分配。
社会主义国家形式:“社會主義共富社會的國家是由全球佔多數的主要的先富國所共同創建的、在全球佔優勢地位的、統一的社會主義平等國,是沒有任何階級壓迫和任何階級專政包括任何資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專政或工人階級專政的國家,是實現了全體社會成員從形式到實質的政治地位和政治生活基本平等化的國家,是消除了統治集團利用其高高在上的地位和權力對社會成員經濟地位和物質文化生活的基本平均化進行侵蝕和瓦解,進而復辟資本主義貧富兩極社會的國家。”这里的国家是由先富国共同创建的社会主义平等国,是没有阶级压迫,没有阶级专政的平等国。
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社會主義共富社會的意識形態是在這個社會中佔支配地位的、維護和發展全體社會成員在經濟文化上的高級均富、政治上的高級平等的意識形態。” 社会全体成员经济文化上的高级均富,政治上高级平等。
当代资本主义的特征:“當代的社會資本主義社會既不是早期資本主義社會即私人資本主義社會,更不是取代資本主義社會的那種真正的社會主義社會~社會主義共富社會,而是受社會宏觀調節和社會主義公平化成份制約的資本主義社會,是一種更成熟、更文明、更加科學化的資本主義社會,因而它也必然會是資本主義社會中最長的一個階段,是今後資本主義社會的經常形態。經過社會資本主義社會漫長而充分的發展,人類社會必將進入真正的社會主義社會~社會主義共富社會。
社會資本主義制度是以資本主義貧富兩極化為基礎,興強助弱,興資(資產階級)助無(無產階級)的社會制度,是以效率帶動公平,以民主帶動均等,以先富帶動共富的社會制度,是加快社會主義共富社會到來的社會制度。”当代资本主义是社会资本主义,特征是两极分化为基础,兴强助弱,兴资助无。是效益带动公平,民主带动均等,先富带共富。
判断社会主义的标准:“判斷一種社會制度是不是足以代替資本主義制度的真正的社會主義制度,最根本的並不在於它是否在形式上確立了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更不在於它是否建立了共產黨領導的無產階級專政,而在於這種制度是否建立在已經高度充分發達了的生產力和高度充分富裕了的物質文化基礎之上,從而能確保全體社會成員現在和今後都過上基本公平化的高級富裕的物質文化生活。一切與此相背離的觀點都是求形而不求實的形式主義觀點。”判断的标准,不是公有制,不是无产阶级专政,而是充分发达的生产力。
当今社会主义是极权平均社会主义: “ 極權平均社會主義無法通過自我調節更新來獲得長久的生命力。在極權平均社會主義國家那種不發達的生產力和不富裕的物质文化基礎之上,在保持平均社會主義根本制度的前提下,無論多麼偉大的黨,無論多麼英明的領袖,無論多麼高明的改革,都不可能根除其低效率,至多只能在短期內稍有好轉。要根除這一致命性敝端,就只有改變平均社會主義的根本制度。這正是中國l979年以來的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也是劇變前蘇東國家一切改革失敗並導致蘇東劇變的根本原因。所以,中國的改革開放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導致貧富兩極化是必然的,正常的,是功不是過;但它也必須及時防止和矯正貧富兩極化的過度發展。”“ 極權平均社會主義迅速衰亡的最根本原因在於﹕貧富兩極社會中期所達到的生產力和生活水準總體上只能建立以貧富兩極化和強勢階級的統治為根本前提的社會制度,只能在此前提下,在加速生產力和物質文化發展的基礎上逐步縮小貧富差距,而不能根除資本主義制度和剝剝制度,也不能根除貧富兩極化和階級;在現實中建立起來的矯枉過度的極權平均社會主義制度,只適合於早期資本主義嚴重瓶頸危機發生和持續期間在少數落後國家中的短期運行;一旦進入和平穩定發展時期,尤其是早期資本主義嚴重瓶頸危機克服之後,在優勝劣態的社會制度競爭中,這種過度平均化又嚴重損害人民民主自由並因而嚴重損害效率和人民生活的社會制度,便日益成為先進生產力和先進社會內容發展的嚴重障礙,因而必然被更加適合貧富兩極社會中期先進生產力和先進社會內容發展要求的資本主義制度所代替。” “極權平均社會主義的迅速衰亡是極權平均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優勢和劣勢反方向運行的必然結果”现在的社会主义是极权平均主义,它的特征是不发达的生产力不富裕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因此它的灭亡是必然的。
易延年的结论是:“人類社會由原始共貧社會到貧富兩極社會再到高級共富社會的發展歷程,就是一個由「共貧」到「先富」再到「共富」的發展歷程。”人类历史是由“共贫”发展到“先富”最后发展到“共富”
我为什么要把易延年的全部怪论的基本内容列举出来,并加上我的理解。我是想得出以下的结论:
就是易延年利用资本主义400多年的材料,利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材料,用几乎上百万字的篇幅证明了这样一个资产阶级的真理:就是在资产阶级看来,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检验一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标准。他用这个标准划分了人类社会的三个社会六个阶段,他用这个标准证明了资本主义能活5000年,他用这个标准证明了毛泽东是黑太阳,邓小平是红太阳。易延年用的材料是实话实说,不是空穴来风。所以你要用反驳他的材料驳倒易延年的结论,是不可能的。
那么要驳倒易延年的结论,只能从无产阶级对发展生产力的看法着手!无产阶级对发展生产力的看法是什么呢?无产阶级对发展生产力的看法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发展生产力就是为了减少工人的工资,因此,发展生产力越高工人就越贫穷。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生产力就和工人的贫穷产生了矛盾。正是这种矛盾的发展导致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而不是易延年论证的那样存在5000年。
为什么我要说这是易延年的功劳呢?既然易延年从资产阶级的角度得出认识社会要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那么凡是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为标准来认识社会,那么就是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或者本身就是资产阶级。这样一来,无产阶级就可以断定这样看社会的人就不是自己的朋友,而是自己的敌人。相反,如果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作为标准看待社会分析社会,就是无产阶级的朋友而不是敌人。所以易延年的功劳就是为无产阶级认识敌我提供了一面镜子。
第二部分:无产阶级的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标准论
资本主义社会是由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组成的。在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时,资产阶级有资产产阶级的看法,无产阶级有无产阶级的看法。资产阶级的目的是发财致富,因此资产阶级就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发展的标志。无产阶级的目的是摆脱资产阶级的统治,或者说要消灭资本主义,因此,无产阶级就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个矛盾的发展,作为判断社会灭亡的标志。
从理论上说,就是《反驳易延年的怪论(8)》中引用的马克思的那一段话。这里再重复一下。“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情况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哪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形式。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依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是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在这里马克思非常清楚的表明,无产阶级在判断一个社会,一个变革的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是否成熟的时候,不能以它的意识形态为根据,而是应该以这个变革时代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冲突,矛盾为根据。因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了。”
什么是生产关系呢?“人们在生产中不仅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他们如果不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系,构成为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为一个处于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社会。”《雇佣劳动与资本》。马克思在这里指明: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进行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中,共同活动方式互相交换其活动的方式,这种方式表现为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方式,因而生产关系就是人们的社会关系。
要认识生产关系就要认识生产是什么呢?生产就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中人利用认识到的自然规律(各种科学),对自然物进行加工改造以便作为人类生存的生活资料。这个过程,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所以从本质上说,就表现为人的生命活动。这个过程,是人改造自然的过程,因而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人类的生产就是为了人的生存,为了繁衍人类永远存在下去。正是因为生产的这个目的,所以,生产过程就表现为“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占有自然物,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马克思语)正是因为生产的这个目的,所以生产过程就表现为“生产也直接使消费。两重消费,主体的和客体的:个人在生产过程中发展其能力,也就是在生产行为中支出和消耗这种能力,同自然的生殖就是生命力的一种消耗完全一样。第二,生产手段的消费,生产手段被使用、被消耗、一部分(如在燃烧中)重新分解为一般元素。原料的消耗也是同样,原料不是在它的自然形状和特性上保持着,这种自然形状和特性倒是消耗掉了。因此,生产行为本身在它的一切要素上也就是消费行为。。。。同样,消费也直接就是生产,正如自然界中的元素和化学物质的消费是植物的生产一样。例如,营养是消费形式之一,人类吸取养料就生产着自己的身体,这是明显的事。”《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这样看来,生产直接就是消费,消费直接就是生产。在这里,仅仅有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是简单明了的:一边是人与劳动,另一边是自然及其物质。
问题是自从人的劳动变成异化劳动以后,不劳动的人产生了,私有财产产生了,私有制产生了。劳动的阶级和不劳动的阶级产生了。这样,就在人类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的生产中,出现了劳动者阶级是被统治者阶级和不劳动者阶级是统治阶级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生产关系。在这种生产关系中,统治阶级为了自己发财致富的目的,就在生产和消费之间插入了分配这个环节。“这个分配,通过社会规律决定着生产者在产品世界中的分额,因而插在生产和消费之间。”《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亚斯密就把分配领域里的社会规律总结到一起,就产生了《政治经济学》,因此,恩格斯说:“政治经济学,从最广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反杜林论》。因为劳动者作为被统治阶级是为别人劳动,劳动的产品是归别人所有,所以政治经济学作为社会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与劳动者阶级毫无关系。政治经济学正如恩格斯说是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科学。正是政治经济学的规律决定了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决定着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关系。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正是马克思主义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为无产阶级判断社会提出了一个标准: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发展是判断社会进步还是灭亡的的标准。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就是建立在这个标准上的。马克思主义的全部著作就是系统的不厌其烦的阐明无产阶级的这个标准的。
列宁毛泽东是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按照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这个标准,来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家。
我们看看列宁是怎样解决生产和生产关系的问题的。十月革命以后列宁组织生产合作社和消费合作社,一方面,就是解决生产直接就是消费,消费直接就是生产的问题,生产合作社和消费合作社是在无产阶级国家政府的统一计划下组织实施的。另一方面,当这种直接生产和直接消费的组织,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工业不发展)的时候。列宁就利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来解决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关系表现为:无产阶级是生产的领导者,无产阶级占有社会的全部生产力,国家资本主义不过是无产阶级解决生产问题的一种手段。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是受到无产阶级限制的,是规定其活动范围的。所以列宁就把无产阶级组织起来以一定的方式(以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来进行生产。从而解决了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问题。
毛泽东又是怎样解决生产和生产关系的问题的?中国解放以后,毛泽东利用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把农民组织起来进行集体生产。把工业全部集中到无产阶级国家手中,由全国人民共同进行有计划按比例的工业生产。这种公有制,集体所有制,计划经济,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就是毛泽东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实践中的生产关系。
总而言之,资产阶级看到的是资本社会的发展,无产阶级看到的是资本社会的灭亡 。这就是我们和易延年的分歧的本质所在!
劳动者
2009- 9-27
——易延年的功劳
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人们对资本社会有两种对立的看法:一种看法是资本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社会,其理由是社会生产力获得高度发展。这种看法是资产阶级的看法;另一种看法是资本社会是在不断灭亡的社会,其理由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获得高度发展。这种看法是无产阶级的看法。
网民们都说易延年是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论证他的怪轮的。这是千真万确的。易延年用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的高低作为判断社会的标准,不仅重新评价了人类社会,而且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论做出了判断;不仅对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做出了判断,而且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做出了判断。不仅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伟大成绩做出了判断,而且对中国60年的社会实践做出了判断。这些判断的总结论是:资本主义要生存几千年,中国改革开放就是适应这种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展开的。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易延年为无产阶级认识什么是资产阶级认识什么是资本主义,做出了贡献建立了功劳!有了易延年的这个怪论,无产阶级就可以知道谁是自己的朋友?谁是自己的敌人?
第一部分:易延年的社会生产力标准论
易延年的怪论建立在“ 社會的基本內容一是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生產力的性質和發展水準,二是社會成員物質文化生活的性性质和發展水準。”的基础上,简单说就是社会内容建立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基础上。
易延年按照社会内容,把人类社会划分为三大社会六个阶段:“1、原始共贫社會,包括原始共产主义社會和原始社會主义社会;2、貧富兩极社会,包括地主主义社會和資本主义社會;3、高級共富社会,包括社會主义共富社會和共產主义共富社會。”可见,这里的判断的标准就是以社会生产力的高低为标准。
易延年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 在社會內容尚未進入高級階段的條件下,形成和保持貧富兩極的生活,既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又是刺激和促進生存競爭,推動社會進一步發展的強勁動力。儘管它也會同時產生種種不公平的副作用,但同那種無論強弱優劣,奮鬥不奮鬥,奮鬥好壞全都一律過著均等化的生活相比,它又確實能推動人類社會更好更快地前進。”这个规律实质上就是生存竞争的规律。
易延年认为前两种社会的本质:“原始共貧社會的本質就在於它是原始貧困和公平化相結合的社會。原始共產主義的本質就在於:它是最低級的原始貧困同全面公平化相結合的社會和社會制度。原始社會主義的本質就在於:它是次低級的原始貧困同基本公平化相結合的社會和社會制度。”“貧富兩極社會的本質就在於,它是中級階段的社會基本內容即有了初步發展但尚未高度充分發展的的生產力和物質文化生活必然與貧富兩極化相結合的社會。”这里的本质是生产力初步发展尚未高度发展。
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生產力的超常巨大的飛躍和增長,為資本主義社會形態獲得比地主制社會形態更強大的生命力和更長的生命期奠定了巨大而堅實的基礎。只要資本主義社會的內容尚未完成根本質變,單就資本主義社會形態對生產力的適應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方面講,它的壽命完全可以超過地主制社會。”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是,生产力超常巨大的飞跃和增长。
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的特征:“從總體上看,近代以來的資產階級是人類歷史上和當代世界上最富於進取性、革命性和知識性、智慧性的階級,是最先進最強大的階級。無產階級是人類歷史上和當代世界上最先進最強大的被剝削階級;但相對於資產階級,它又是一個相對落後的弱勢階級。”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的特征是,资产阶级是最强大的阶级,无产阶级落后弱势阶级。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資本家的預付資本在生產中的耗費巳從成本扣除中獲得補償,工人的工資是對工人勞動力耗費的補償,資本家的勞動力耗費也從他們佔有的全部剩餘價值中獲得了補償。扣除包括資本家應得的工資在內的全部成本後,其餘的剩餘價值理應由享有剩餘索求權的工人的人力資本、資本家的預付資本和資本家自身的人力資本三方面依據適當的比例共同分享。資本家無償地佔有全部剩餘價值,也就獨吞了理應由工人和資本家共同分享的剩餘價值。這才是資本家削削工人的主要秘密。”这种生产关系就是资本家预付资本,得到补偿。工人付出劳动,得到工资。这实质上就是三位一体的公式。资本家和工人共享剩余价值。
易延年认为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前提:“人類社會必然要經歷一個相當曲折、緩漫、漫長的發展過程,才能創建出真正能取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主義共富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的壽命長達數千年。”
“首創真正能代替資本主義社會形態的社會主義共富社會形態的國家,必須同時具備兩個缺一不可的基本前提。(1)物質前提:其生產力已經高度充分發達,發達到其「物質存在條件」足以保障全體社會成員現在和今後都能過上基本公平化的高級富裕的物質文化生活。(2)歷史前提。資本主義社會經過充分的發展已經進入衰老衰亡階段,再也容納不下已經發展起來的新的更高級的生產力和社會內容。”这里的物质前提就是社会生产力达到高度充分发达的程度,资本主义寿命长达数千年。历史前提就是,资本主义进入衰老阶段。
易延年认为社会主义的特征“社會主義共富社會所要達到的高級富裕,不是當代人眼中通常意義上的那種高度富裕,而是社會產品對於廣大社會成員的邊際效用大大降低了的高度富裕,這種邊際效用的降低已經達到了這樣的程度:這個社會的絕大多數社會成員所追求的主要目標已不再是物質財富,而是精神享受,不再是效率而是社會公平,並因而有了用選票、公民投票等方式積極支援創建社會主義共富社會的強烈要求。”这里的特征就是社会绝大多数成员追求的不再是物质财富,而是精神享受。不再是效益,而是社会公平。
易延年认为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會主義共富社會生產關係的具體形式不是唯一的,而是有五種可以選擇:(1)以單一的統一的生產資料國有制為基礎;(2)以生產資料國有制為主,國家足以統一調節全國的生產和分配;(3)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國家足以統一調節全國的生產和分配;(4)以形式上的生產資料私有制實質上的生產資料公有制﹙即能通過最終收益保障公眾的收益權充分實現的所有制形式﹚為主,國家足以統一調節生產和分配;(5)國家足以統一調節全國的生產和分配的其他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這幾種形式中的任何一種形式,只要它能確保全體社會成員現在和今後都過上基本公平化的高級富裕物質文化生活的生產關係,那它就是足以代替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真正的社會主義生產關係。至於最終選擇哪一種形式,當然不應該由今天的人類類去劃地為牢,而只能由未來世界的人類依據未來世界歷史發展的具體情況去決定。未來社會主義共富社會的個人消費品分配將不是簡單的「按勞分配」,而是「以基本平均化為前提,以按勞動比例分配為輔助」,也就是說,它只能在確保基本平均化的前提下去兼顧效率,去按社會成員所付出的有效勞動的比例進行正比例分配,從而確保社會成員的物質文化生活只有較小而適度的差距,而不會再出現貧富兩極化。”这里生产关系分为多种所有制形式。分配关系是确保基本平均,兼顾效率,按有效劳动分配。
社会主义国家形式:“社會主義共富社會的國家是由全球佔多數的主要的先富國所共同創建的、在全球佔優勢地位的、統一的社會主義平等國,是沒有任何階級壓迫和任何階級專政包括任何資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專政或工人階級專政的國家,是實現了全體社會成員從形式到實質的政治地位和政治生活基本平等化的國家,是消除了統治集團利用其高高在上的地位和權力對社會成員經濟地位和物質文化生活的基本平均化進行侵蝕和瓦解,進而復辟資本主義貧富兩極社會的國家。”这里的国家是由先富国共同创建的社会主义平等国,是没有阶级压迫,没有阶级专政的平等国。
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社會主義共富社會的意識形態是在這個社會中佔支配地位的、維護和發展全體社會成員在經濟文化上的高級均富、政治上的高級平等的意識形態。” 社会全体成员经济文化上的高级均富,政治上高级平等。
当代资本主义的特征:“當代的社會資本主義社會既不是早期資本主義社會即私人資本主義社會,更不是取代資本主義社會的那種真正的社會主義社會~社會主義共富社會,而是受社會宏觀調節和社會主義公平化成份制約的資本主義社會,是一種更成熟、更文明、更加科學化的資本主義社會,因而它也必然會是資本主義社會中最長的一個階段,是今後資本主義社會的經常形態。經過社會資本主義社會漫長而充分的發展,人類社會必將進入真正的社會主義社會~社會主義共富社會。
社會資本主義制度是以資本主義貧富兩極化為基礎,興強助弱,興資(資產階級)助無(無產階級)的社會制度,是以效率帶動公平,以民主帶動均等,以先富帶動共富的社會制度,是加快社會主義共富社會到來的社會制度。”当代资本主义是社会资本主义,特征是两极分化为基础,兴强助弱,兴资助无。是效益带动公平,民主带动均等,先富带共富。
判断社会主义的标准:“判斷一種社會制度是不是足以代替資本主義制度的真正的社會主義制度,最根本的並不在於它是否在形式上確立了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更不在於它是否建立了共產黨領導的無產階級專政,而在於這種制度是否建立在已經高度充分發達了的生產力和高度充分富裕了的物質文化基礎之上,從而能確保全體社會成員現在和今後都過上基本公平化的高級富裕的物質文化生活。一切與此相背離的觀點都是求形而不求實的形式主義觀點。”判断的标准,不是公有制,不是无产阶级专政,而是充分发达的生产力。
当今社会主义是极权平均社会主义: “ 極權平均社會主義無法通過自我調節更新來獲得長久的生命力。在極權平均社會主義國家那種不發達的生產力和不富裕的物质文化基礎之上,在保持平均社會主義根本制度的前提下,無論多麼偉大的黨,無論多麼英明的領袖,無論多麼高明的改革,都不可能根除其低效率,至多只能在短期內稍有好轉。要根除這一致命性敝端,就只有改變平均社會主義的根本制度。這正是中國l979年以來的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也是劇變前蘇東國家一切改革失敗並導致蘇東劇變的根本原因。所以,中國的改革開放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導致貧富兩極化是必然的,正常的,是功不是過;但它也必須及時防止和矯正貧富兩極化的過度發展。”“ 極權平均社會主義迅速衰亡的最根本原因在於﹕貧富兩極社會中期所達到的生產力和生活水準總體上只能建立以貧富兩極化和強勢階級的統治為根本前提的社會制度,只能在此前提下,在加速生產力和物質文化發展的基礎上逐步縮小貧富差距,而不能根除資本主義制度和剝剝制度,也不能根除貧富兩極化和階級;在現實中建立起來的矯枉過度的極權平均社會主義制度,只適合於早期資本主義嚴重瓶頸危機發生和持續期間在少數落後國家中的短期運行;一旦進入和平穩定發展時期,尤其是早期資本主義嚴重瓶頸危機克服之後,在優勝劣態的社會制度競爭中,這種過度平均化又嚴重損害人民民主自由並因而嚴重損害效率和人民生活的社會制度,便日益成為先進生產力和先進社會內容發展的嚴重障礙,因而必然被更加適合貧富兩極社會中期先進生產力和先進社會內容發展要求的資本主義制度所代替。” “極權平均社會主義的迅速衰亡是極權平均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優勢和劣勢反方向運行的必然結果”现在的社会主义是极权平均主义,它的特征是不发达的生产力不富裕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因此它的灭亡是必然的。
易延年的结论是:“人類社會由原始共貧社會到貧富兩極社會再到高級共富社會的發展歷程,就是一個由「共貧」到「先富」再到「共富」的發展歷程。”人类历史是由“共贫”发展到“先富”最后发展到“共富”
我为什么要把易延年的全部怪论的基本内容列举出来,并加上我的理解。我是想得出以下的结论:
就是易延年利用资本主义400多年的材料,利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材料,用几乎上百万字的篇幅证明了这样一个资产阶级的真理:就是在资产阶级看来,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检验一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标准。他用这个标准划分了人类社会的三个社会六个阶段,他用这个标准证明了资本主义能活5000年,他用这个标准证明了毛泽东是黑太阳,邓小平是红太阳。易延年用的材料是实话实说,不是空穴来风。所以你要用反驳他的材料驳倒易延年的结论,是不可能的。
那么要驳倒易延年的结论,只能从无产阶级对发展生产力的看法着手!无产阶级对发展生产力的看法是什么呢?无产阶级对发展生产力的看法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发展生产力就是为了减少工人的工资,因此,发展生产力越高工人就越贫穷。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生产力就和工人的贫穷产生了矛盾。正是这种矛盾的发展导致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而不是易延年论证的那样存在5000年。
为什么我要说这是易延年的功劳呢?既然易延年从资产阶级的角度得出认识社会要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那么凡是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为标准来认识社会,那么就是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或者本身就是资产阶级。这样一来,无产阶级就可以断定这样看社会的人就不是自己的朋友,而是自己的敌人。相反,如果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作为标准看待社会分析社会,就是无产阶级的朋友而不是敌人。所以易延年的功劳就是为无产阶级认识敌我提供了一面镜子。
第二部分:无产阶级的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标准论
资本主义社会是由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组成的。在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时,资产阶级有资产产阶级的看法,无产阶级有无产阶级的看法。资产阶级的目的是发财致富,因此资产阶级就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发展的标志。无产阶级的目的是摆脱资产阶级的统治,或者说要消灭资本主义,因此,无产阶级就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个矛盾的发展,作为判断社会灭亡的标志。
从理论上说,就是《反驳易延年的怪论(8)》中引用的马克思的那一段话。这里再重复一下。“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情况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哪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形式。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依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是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在这里马克思非常清楚的表明,无产阶级在判断一个社会,一个变革的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是否成熟的时候,不能以它的意识形态为根据,而是应该以这个变革时代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冲突,矛盾为根据。因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了。”
什么是生产关系呢?“人们在生产中不仅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他们如果不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系,构成为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为一个处于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社会。”《雇佣劳动与资本》。马克思在这里指明: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进行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中,共同活动方式互相交换其活动的方式,这种方式表现为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方式,因而生产关系就是人们的社会关系。
要认识生产关系就要认识生产是什么呢?生产就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中人利用认识到的自然规律(各种科学),对自然物进行加工改造以便作为人类生存的生活资料。这个过程,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所以从本质上说,就表现为人的生命活动。这个过程,是人改造自然的过程,因而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人类的生产就是为了人的生存,为了繁衍人类永远存在下去。正是因为生产的这个目的,所以,生产过程就表现为“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占有自然物,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马克思语)正是因为生产的这个目的,所以生产过程就表现为“生产也直接使消费。两重消费,主体的和客体的:个人在生产过程中发展其能力,也就是在生产行为中支出和消耗这种能力,同自然的生殖就是生命力的一种消耗完全一样。第二,生产手段的消费,生产手段被使用、被消耗、一部分(如在燃烧中)重新分解为一般元素。原料的消耗也是同样,原料不是在它的自然形状和特性上保持着,这种自然形状和特性倒是消耗掉了。因此,生产行为本身在它的一切要素上也就是消费行为。。。。同样,消费也直接就是生产,正如自然界中的元素和化学物质的消费是植物的生产一样。例如,营养是消费形式之一,人类吸取养料就生产着自己的身体,这是明显的事。”《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这样看来,生产直接就是消费,消费直接就是生产。在这里,仅仅有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是简单明了的:一边是人与劳动,另一边是自然及其物质。
问题是自从人的劳动变成异化劳动以后,不劳动的人产生了,私有财产产生了,私有制产生了。劳动的阶级和不劳动的阶级产生了。这样,就在人类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的生产中,出现了劳动者阶级是被统治者阶级和不劳动者阶级是统治阶级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生产关系。在这种生产关系中,统治阶级为了自己发财致富的目的,就在生产和消费之间插入了分配这个环节。“这个分配,通过社会规律决定着生产者在产品世界中的分额,因而插在生产和消费之间。”《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亚斯密就把分配领域里的社会规律总结到一起,就产生了《政治经济学》,因此,恩格斯说:“政治经济学,从最广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反杜林论》。因为劳动者作为被统治阶级是为别人劳动,劳动的产品是归别人所有,所以政治经济学作为社会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与劳动者阶级毫无关系。政治经济学正如恩格斯说是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科学。正是政治经济学的规律决定了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决定着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关系。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正是马克思主义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为无产阶级判断社会提出了一个标准: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发展是判断社会进步还是灭亡的的标准。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就是建立在这个标准上的。马克思主义的全部著作就是系统的不厌其烦的阐明无产阶级的这个标准的。
列宁毛泽东是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按照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这个标准,来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家。
我们看看列宁是怎样解决生产和生产关系的问题的。十月革命以后列宁组织生产合作社和消费合作社,一方面,就是解决生产直接就是消费,消费直接就是生产的问题,生产合作社和消费合作社是在无产阶级国家政府的统一计划下组织实施的。另一方面,当这种直接生产和直接消费的组织,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工业不发展)的时候。列宁就利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来解决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关系表现为:无产阶级是生产的领导者,无产阶级占有社会的全部生产力,国家资本主义不过是无产阶级解决生产问题的一种手段。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是受到无产阶级限制的,是规定其活动范围的。所以列宁就把无产阶级组织起来以一定的方式(以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来进行生产。从而解决了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问题。
毛泽东又是怎样解决生产和生产关系的问题的?中国解放以后,毛泽东利用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把农民组织起来进行集体生产。把工业全部集中到无产阶级国家手中,由全国人民共同进行有计划按比例的工业生产。这种公有制,集体所有制,计划经济,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就是毛泽东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实践中的生产关系。
总而言之,资产阶级看到的是资本社会的发展,无产阶级看到的是资本社会的灭亡 。这就是我们和易延年的分歧的本质所在!
劳动者
2009- 9-27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