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亚行博弈中国成功逆转,印度奈若何?

火烧 2009-10-05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亚行贷款计划涉及中印争议地区引发中国强烈反对,中国成功阻止亚行不当做法,印度动作频频却未获支持,双方博弈以中国胜利告终。

近段时间以来,印度在中印有争议的东段地区动作频频,不是部署部队就是重新启用军事机场,不断的挑战中国的利益。近日,有关亚洲开发银行向印度就中印有争议地区贷款的事情发生逆转,中国成功阻止了亚行的这种不当做法。这场长达半年之久的三方博弈中,最终以印度的失败、亚行的转变和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2009年3月底,印度向亚洲开发银行提交了一份约29亿美元的贷款计划,其中包括向中印两国争议的所谓“阿鲁纳恰尔邦”地区提供6000万美元贷款,用于洪水治理和卫生项目。

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将该地区划入西藏自治区的错那、隆子、朗县、米林、墨脱、察隅六县的管辖范围之内。然而在印度的地图上,这块领土被标志为“阿鲁纳恰尔邦”。 

之后有报道称,北京对于印度计划将部分资金用于阿鲁纳恰尔邦项目感到不满,希望亚洲开发银行取消这一不合理的贷款计划。

不过在6月15日的会议上,亚行董事会还是通过了一份名为《印度国别伙伴战略(2009-2012)》的文件,亚行将向印度提供29亿美元贷款项目,其中6000万美元用于中印争议地区即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的水利工程。根据亚洲开发银行公布的信息,国别伙伴战略是一个框架性的规划,一般为期3年,指导亚行针对每一个经济体成员的援助,包括贷款、技术援助和赠款等,目的是要促进地区发展、消除贫困。

中国:发出明确警告

亚洲开发银行不顾中方重大关切,通过了涉及中印领土争议地区的文件,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理所当然的遭到了中国方面的强烈反对。外交部发言人秦刚指出,此举改变不了中印存在巨大领土争议的事实,也不能改变中方对中印边界问题的根本立场。秦刚还指出,亚洲开发银行作为地区性发展机构,不应介入成员的政治事务,亚洲开发银行此举既严重损毁了亚行的声誉,也损害了成员的利益。

针对中国方面的反应,亚洲开发银行并没有给予正面回应,只是再次“澄清”了一下其在有争议地区的行动原则,称亚行的宪章规定亚行不应该介入任何成员的政治事务,在做决定时应该只考虑经济因素。称亚行在成员间的领土争议问题上没有立场。

虽然亚行并没有回应中国政府亚洲开发银行当局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因此造成的恶劣影响的强烈要求,不过这种澄清更加显示出亚行在该问题上的摇摆不定。作为一个地区组织有,亚行有被印度利用的重大嫌,印度之前在公关和游说方面肯定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

亚行:马上改弦更张

不过亚行此次通过的《印度国别伙伴战略(2009-2012)》只是一个指导性文件,并不代表通过其中涉及的具体贷款项目,因为战略框架下的具体项目还需要董事会的逐项批准。这说明中国还有挽回的余地,而事实上中国也一直没有放弃努力。今年8月份,中国在关于一份“公开协议”的表决中获胜,阻止了亚行正式承认“阿鲁纳恰尔邦”为印度的一部分。局势发生了逆转,也向印度显示了中国与日俱增的影响力。

之前,中国政府强烈要求亚洲开发银行当局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因此造成的恶劣影响。而在这次表决中,中国的正当要求明显得到了亚行董事会的高度重视,否则的话天平必然向印度倾斜,因为后者得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但中国毕竟是亚行的第三大股东国,持股6.429%,拥有5.442%的投票权。由于是世界经济的主要领跑者,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危机肆虐的时代,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中国的身上。亚行心里应该十分清楚中国对世界经济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亚洲的重要性,更清楚一旦通过这项不合理的贷款计划会导致什么样的经济后果和政治后果。

在这场博弈中真正的角色是中国和印度,而亚行只是印度用来为自己“增强合理性”的第三者。作为一个非国家金融实体、地区性发展组织,如果亚行介入如此敏感的中印争端,帮印度谋私利而挑战日益强大、日益重要的中国,显然是个愚蠢的选择。好在亚行看到了事情的严重性,马上改弦更张、悬崖勒马,才不至于在该问题上陷得太深。

印度:浑水摸鱼一场空

亚洲开发银行之所以通过上述不当文件,与印度在背后进行的公关工作有很大的关系。正如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南亚问题专家蓝建学所言,“就是利用亚洲开发银行的这样一个项目,把阿鲁纳恰尔邦争取在国际社会的视野下,纳入到印度领土的范围之内,成为一种所谓的国际间的共识。”这实际上就是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这一国际组织的身份,谋求国际社会对印度在中印有争议地区的权利的认可与默许,从而“强化它在中印争议领土上的经济和外交存在,显示出它对中国藏南地区的控制权”。

印度的这种做法完全是机会主义,妄图浑水摸鱼,捞取实惠。显示出面对日益强大和影响力剧增的中国印度越来越不自信,也显示了印度对目前实际非法占有的中国领土的心虚。印度不明白,中国为什么在双方的领土主权谈判中能够 “不愠不火”、“ 不急不躁”?为什么中国在印度部署军队、开启机场的渲染下能够 “心平气和”、“坦然应对”?印度不明白中国瓶里到底买的是什么药?印度心里于是发虚,1962年的失败恐惧症再次涌上心头。于是乎,进行强硬表态,加强实际占有和存在,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亚行事件贷款”便应运而生。

但是印度明显高估了自己的能耐,也低估了中国的国际公关和协调能力。结果是,印度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己往自己脸上抹黑。

大国要有大智慧、大战略

近些年来,印度一直在谋求“有声有色的”大国地位,一些专家学者在提及印度的崛起是总是忘不了提及印度崛起的巨大的潜在因素。在印度看来,大国地位就意味着要有核武器、要超越中国,于是中国变成了印度崛起大道上的参照物。但是国大不一定就是大国,大国要有大智慧、大战略,大国应该有大国的胸怀。而目前印度的情况正刚好相反,印度是“空有大国情怀,没有大国胸怀”。


印度近来在中印有争议领土问题上小动作频频,就足以说明印度不够光明磊落,也不够自信,只是企图靠外部的支持与承认来获取自我满足。中印边界问题万分的复杂,短期内根本无法得到解决,印度真正要做的是遵守两国达成的协议,通过双边谈判,共同寻求公平合理和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味的单方面采取过激行动,挑起事端。印度需要向中国证明它的诚意,而不是它的强硬与挑衅。

印度不能老抱着“印度中心主义”不放,与中国打交道就要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与战略智慧。如果印度方面仍然一意孤行,在有争议地区问题上单方面采取挑战中国底线的话,不可排除会出现第二次中印边界战争。虽然现在印度接二连三的发起咄咄逼人的进攻,在中印边界争端上呈印攻中守的局面,但是凭借中国的大战略和大智慧,完全会有发生局势逆转的可能。说不准印度今天在非法占领的中国土地上为加强存在而进行的建设会成为中国军队进驻的基础设施,到时候再次伤心的仍然将是印度。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