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网络时政文摘(149)2009-10-04

火烧 2009-10-04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分析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指出美国等国家对中国实施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威胁中国外向型经济。强调需联合发展中国家据理力争,利用外汇储备应对挑战。

网络时政文摘(149)2009-10-04

贸易保护主义围剿中国
节日报喜不报忧 贪官污吏乐悠悠
医疗体制乱哄哄 只降药价有何用

 

贸易保护主义围剿中国

金融危机之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更成为众矢之的。中国出口主导的经济模式处于腥风血雨之中,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复甦嫩芽更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这并非危言耸听,截至目前,已有五十个国家通过了将伤及中国出口商品的保护性措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据世贸组织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遭受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多达六十宗,涉及金额超过八十亿美元。

外向型经济受重创

前些年中国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出现了不少依赖出口的企业。当出现全球金融危机时,这类企业便遭受重创,出口遇到困难。如果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再加上国内的经济结构调整跟不上,内需启动不力,中国外向型经济将面临灭顶之灾。

在贸易保护主义浪潮中,美国更将矛头指向中国。六月,美国针对中国钢铁产品採取了三宗反倾销调查;八月,美国对中国出口的轮胎徵收惩罚性关税。美国总统奥巴马更表示:「我们不能再回到之前那个时代:中国、德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只是卖东西给我们,致使我们产生大量信用卡债务或房屋权益贷款,却没有出口任何东西给他们。」

当然,美国从来都不会承认自己搞贸易保护,他们巧妙地偷换了概念。奥巴马最近在匹兹堡峰会上提出一个「全球经济再平衡」的理念,主要内容是美国增加储蓄并减少预算赤字、中国降低对出口的依赖,以及欧洲进行结构性改革以提振企业投资等。这在表面上听起来冠冕堂皇,实际上,在华丽外衣下包装的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丑恶身躯。奥巴马搞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原因:一是迎合选民的心理。由于劳工阶层是民主党的票仓,各级工会更是奥巴马赢得大选的关键,故他不敢得罪他们。二是要千方百计阻挠中国的强大和进一步发展。以邻为壑,要将国内的经济危机转嫁出去,在美国受伤的时候,也不能让中国活得快乐。

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是美国推行经济霸权的两大工具,当需要倾销美国商品时,美国高唱自由贸易,当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美国便以此为旗号,逼迫中国打开市场大门;一旦要减少进口,美国便说甚麽「全球经济再平衡」,将外国商品阻挡在外。这种美式的双重标准,无论在军事上、政治上,都是屡试不爽。

利用王牌据理力争

在当前情势下,反贸易保护将成为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中国应联合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与欧美据理力争,同时也要善于和勇于利用手中的王牌,尤其是外汇储备,打蛇就要打在七寸上,切不可心慈手软。在当前国际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背景下,大家一荣共荣,一损俱损,中国也没有甚麽好怕的。(太阳报 冯海闻)

东方日报:节日报喜不报忧 贪官污吏乐悠悠

「十‧一」紧连中秋,内地黄金长假连放八日,举国上下东西南北一派浓浓的节日气氛,各类媒体奉命停止刊发有关反腐内容的报道、文章,许多网站也毫不留情地封杀相关言论帖子,据称此举是为了保证节日期间的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不过,舆论可以停火,腐败不会消失,贪官岂能安分?意识形态主管当局以鸵鸟政策应对「节日腐败」,其实是放弃战线的逃兵行为。

今年正逢甲子阅兵之庆,当局希望媒体舆论配合维稳,不要添乱,似可理解,但过头就陷入荒谬。为了维稳,只能唱好不能讲衰,连反腐报道和百姓揭露贪腐恶行的正义之声都不容发表,要承担这个社会责任,对媒体来说不只沉重,简直荒唐。

说到底,社会稳定与否同媒体舆论没有直接关係,贪腐横行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媒体没有反腐报道、评论和声音,社会难道就能稳定?腐败就能自动消失?这未免太天真了吧?为了稳定,连反腐都不能说、不敢说,实在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其实谁都知道,节假日从来都是官场腐败高发期、频发期。假日赋閒,人情往来,让行贿者有了理由,让索贿者有了机会,官商之间送收钱财礼物的现象十分普遍。虽然近年纪委监察部门逢节发文,提醒官员洁身自爱,但「节日腐败」愈演愈烈。据内地反贪部门统计,在近年被查的贪官中,九成五有「节日收礼、收红包」恶行,个别贪官收受的巨额贿款四成来自节假日的「礼尚往来」。

节日腐败 变本加厉

这是因为,在「节日人情」的掩护下,权钱交易、买官卖官的风险成本要较平日来得低,送者理直气壮,收者心安理得,「以礼代贿」才会氾滥成灾。安徽省委原副书记王昭耀在任时,每年春节、中秋期间通过老婆在家中收受官员「过节费」,每次少则三千元多则一万元,帮助这些官员晋升职务。河南西华原县委书记栾蔚东在任期间索贿收贿三百三十多万元,其中春节、中秋收受「节礼」八十多万元,平均每个节日收礼近八万元,送礼者包括全县所有乡镇的一把手,桉发后他在法庭自辩称,收受礼金属人情往来,不能算是受贿。

事实上,今年「十‧一」长假的「人情」行情与往年并无不同,官场何曾清廉为民,贪官怎会安分守己。据网民反映,长假期间大中城市车水马龙,满载礼品的公务车迎来送往,络绎不绝,好不热闹,而动辄十万八万元的「金马甲蟹」、「天价月饼」,以及打正「建国六十年」旗号的高档红色礼品销路不俗,加上用公费购买的各种消费公费卡满天飞,高档、畸形消费依然炽热,消费者非富即贵,多有腐败之嫌。

既然贪腐依然猖獗,媒体舆论就应「铁肩担道义」,剑指贪官,炮轰丑恶,伸张正义,岂能遮遮掩掩,报喜不报忧。须知愈是文过饰非,政权基础愈是脆弱,套影片《建国大业》中蒋中正台词,「腐败已经到了骨头里,反是亡党,不反是亡国,难啊!」

太阳报:医疗体制乱哄哄 只降药价有何用

国家发改委前日公布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一共涉及二千三百种药品,调整后有四成五降价,其中主要是常用药品,平均降幅一成二。这是中央当局因应药价飙升、民怨沸腾所採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可惜作用不大。

多年来,内地老百姓一直饱受「看病贵」的困扰,目前在城市的医院,伤风感冒的医药费也要一百多元,长期病患者的负担更大。在广州等大城市,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每月药费开支在二百元以上。这对于靠一千多元「低保」维生的基层市民,无疑是一项沉重负担。因此,此次部分药物降价,对基层民众照理是一个好消息。

然而,老百姓的反应却出乎意料地冷澹,有网民更直言有关措施作用不大。事实上,目前内地医疗衞生体制一片溷乱,光降低部分药品的价格,根本无法解决民众「看病贵」的问题。

近年来政府部门在降药价方面花了不少力气。仅国家发改委推出的药品降价政策,便促使药价降了二十多次,但病人的医药费开支始终居高不下。原因之一,是药物注册制度过于宽鬆,令不良药商有机可乘。近年经常出现一种怪现象,某种药物被指令降价后,很快就会在市场上消失,被一种性能、成分基本相同的「新药」取而代之,而「新药」价格往往比旧药更贵。药品监督部门内部的腐败行为,令此歪风变本加厉,不但导致病人继续捱贵药,还为伪、劣药品大开方便之门,威胁民众的生命健康。

以药养医 祸及病人

更严重的问题来自医院内部,近年当局在公立医院推行「以药养医」方针,院方鼓励医生开贵药、多开药,明明是普通病,也要用各种先进器械进行收费不菲的检查,令基层民众不胜负荷。在此情况下,药品降价不会令病人受惠,因为医生根本不会选用降了价的药品,而且有关药品可能很快就会消失。

医院见钱开眼固然难辞其咎,但归根结柢,当局才是始作俑者。当局近年打着医疗衞生改革的旗号,大幅紧缩政府医疗开支,一九七八年,政府支出佔全国衞生总费用约百分之三十二,二○○○年下降到历史最低点的百分之十五点五,现在也只恢复到百分之十七,比大多数中等收入国家都低。

面对巨大的财政压力,公立医院只好千方百计增加收费,把医疗开支转嫁到病人身上。公立医院的服务性质改变了,沦为纯粹的赚钱工具。

平心而论,当局此次大幅调整药品价格,确实顺应了民意,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民众的医疗负担。但在目前情况下,调整药价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当局若不彻底放弃打民众荷包主意的所谓「医疗改革」,「看病贵」问题将永远无法解决。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