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政文摘(153)2009-10-08
网络时政文摘(153)2009-10-08
华夏无缘诺奖 强国美梦难圆
风景贵在自然 文化岂可人造
中国赢回北韩外交主动权
美元变套息货币 亚洲受双重煎熬
东方日报:华夏无缘诺奖 强国美梦难圆
「十‧一」阅兵的亢奋尚未退去,国人又陷入失落与惆怅。瑞典皇家科学院六日宣布,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为英籍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两位美国科学家。高锟生在上海,长在香港,有着中国血统却不代表中国领奖,而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在诺奖长长的获奖名单上,至今还是零的纪录,这对沉浸在大国崛起狂热里面的中国人来说,既尴尬,又沮丧。
诺贝尔奖是世界学术最高荣誉,也是科技强国的当然标志,谁拿下诺贝尔奖谁就佔据当代科技的制高点,任何国家和个人再有钱也不能买下这块奖牌。自一九○○年至去年,美国已有二百七十四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佔获奖总人数七成以上;日本近年奋起直追,获奖人数已达十五人。中国未能取得零的突破,表明离科技强国还有漫长距离。
近年来华裔科学家频频获得诺贝尔奖,内地媒体不断往脸上贴金,似乎中国也有份。去年,一句汉语都不会说的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被媒体大肆炒作为「钱学森堂姪」获奖,最后逼得这位科学家出来澄清,「我不是中国人」。其实,华裔科学家摘下学术皇冠,已表明炎黄子孙的智慧不比洋人低,国人大可不必自卑,中国只能从自身寻找「无缘诺贝尔奖」的原因。
制度滞后 学术腐败
学术研究首先需要资金保证。二战后,美国为赶超德国,对科研实施长期高投入,近年每年科研经费逾一千一百亿美元,佔GDP的百分之二点八。中国口口声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科研投入佔GDP比例长期低于百分之一,○七年全国GDP逾三万亿美元,科研投入仅二千亿元人民币,还低于○一年的水平。经济高速增长,科研投入反而下降,不可思议。
荒唐的是,中国不像美日等国,对科研经费有严格的监督机制,中国的研究机构拿到国家项目资金后往往先买楼买车,请客吃饭都从中开销,甚至经费吃光用光科研还未启动。因此,中国的科研收益率仅为两成,远远低于美国百分之二百的水准。
中国的教育制度也不利于尖端人才的脱颖而出,从小学到大学、研究生都是「填鸭式」教学,忽视对创新精神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这套旨在应付考试的教育制度滞后于世界潮流,难以培养出「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提出挑战」的学术专才,遑论为诺贝尔奖提供后备人才。
诺贝尔奖的标准非常苛刻,学术评价最少需要五年以上时间,表明科学竞争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比体育竞技更加残酷。目前中国仍然缺少独立自由的学术氛围,各学科的学术标准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科研界瀰漫着急功近利和浮躁风气,论文抄袭成风,学术腐败氾滥,学术道德沦丧,并不具备竞争诺贝尔奖的环境和氛围。
知耻而后勇。中国只有经过刺痛,深刻反思,才能看清差距,找到动力,逐渐缩短与诺贝尔奖的距离。
中国赢回北韩外交主动权
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北韩,成为近日最吸引人眼球的新闻。种种迹象表明,就在北韩局势扑朔迷离之际,中国在北韩外交上重新赢得主动权。
因不满在「六方会谈」上成为受审对象,北韩愤然退出「六方会谈」,转而与美国单独交涉,令中国十分尴尬。加之中国决策接连失误,追随美国在联合国通过决议制裁北韩,虽然联合国的制裁决议最后被证明不过是废纸一张,根本没有震慑作用,但中国却是一步走错、步步被动,完全失去北韩信任。
日本搅局妨碍美朝建交
发展下去,中国将失去对北韩的影响力。若北韩和美国私下达成协议,中国还有可能成为双方交易的筹码,但事情发展再次显示出北韩问题的诡异性。北韩本来想抛开中国直接与美国对话,但出乎意料的是,北韩和美国的单独交涉进展并不顺利,北韩至今没有从美国得到想要的东西,不得不转而再次求助中国。
其实,如果仔细分析,美国和北韩之间出现这种情势并不奇怪。美国之所以未能满足北韩提出的要求,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美国国内始终有一股强烈敌视北韩的力量,这股力量相当强大,而且一直以推翻北韩政权为最终目标,令美国对北韩的决策备受掣肘,任何缓和政策都难以顺利实施。
其次是美国的盟友南韩和日本的影响。特别是日本,出于私利考虑,从骨子里就不希望北韩与美国改善关係,更不希望南北韩统一,因为统一后的朝鲜半岛将在领土争夺上给日本带来灭顶之灾,故日本在北韩问题上扮演的就是「搅局」角色,成事不足败事有馀,日本想得到的不过是以北韩导弹威胁为藉口而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由于日本从中阻挠,而日本又是目前美国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盟友,美国不可能为北韩而放弃日本,这也就决定了北韩单独与美国接触的想法必然难获成功。
全看北京是否追随美国
美国进退两难,给中国重新带来机会。其实,发展同北韩的关係,中国和美国相比拥有不少优势。一是中国和北韩关係历史悠久,用两国高层的话描述就是两国关係是用鲜血凝成的,这虽然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但关键时往往能够为两国发展关係找到共同话语;二是同美国、南韩和日本三国一直怀有推翻北韩政权的想法相比,中国不仅没有这种想法,且还不遗馀力的维护北韩政权,北韩对此心知肚明,这是两国最大的利益共同点;三是北韩要想长期生存下去,发展经济是未来唯一选择,而中国在这一点上又有着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优势。
诸多优势在手,关键就看北京当局如何决策,是从维护中国利益并充分考虑北韩处境的角度出发,还是一味追随美国甘愿成为别人手中棋子,将直接决定中国在未来东北亚格局中的地位。(太阳报 冯海闻)
太阳报:风景贵在自然 文化岂可人造
内地长达八日的「十一」长假今天结束,期间大批民众出外旅游,各大风景名胜游客如织,不少游客和网民不满各地「人造景点」氾滥成灾,批评地方政府及旅游当局「钱字挂帅」,喧宾夺主,以人造景点招徕游客,淹没、冲澹真实历史遗产和文物的文化价值,游客观后索然无味,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不知从何时起,各地掀起一股人造景点热,以假乱真,遍地开花,随处可见。不仅无自然风景的地方大肆建设,连知名观光区或历史名城也不甘示弱,跟风兴建,你建世界之窗,我盖欧洲城,互相攀比,不亦乐乎。仅深圳一地就有「世界之窗」、「民俗村」、「华侨村」和「欢乐谷」等人造景点,堪称中国人造景点第一城。
目前,多如牛毛、鱼目溷珠的人造景点在旅游界的地位与名山大川、历史名城已不相上下,大多被旅游当局列入指定景点及游客观光的必到之处,自然也为当地政府带来大笔经济收入,甚至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让人不解的是,大江南北,几乎所有人造景点都被当地政府称为「文化工程」,或标榜含有「人文要素」,假山可以堆起来,庙宫可以造出来,难道文化也能凭空「人造」?人们崇尚自然风光,欣赏的是鬼斧神工,历史古蹟的魅力则来源于千年沉淀,人类纵有天大本事,也造不出黄山、九寨沟的锦绣风光吧。
劳民伤财 浪费资源
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当剥去。人造景点实际上就是地方政府的政绩工程、旅游当局的商业行为,文化只不过是借来赚钱的踏板、工具或摇钱树,其本身就是不尊重文化,甚至任意贬损文化的行为。更令人不齿的是,一些本来没有旅游资源的地方创造条件造景点,硬是建庙造宫,最终沦为「伪文化」的鸡肋。
以河南新郑市为例,当地拟自筹三亿元在始祖山上的轩辕庙附近建一条长达八百米的「人造祖龙」,号称全国最大的爱国教育基地,「让龙子龙孙回来看看」,其实是配套建轻轨,开高级会所。试想想,让硕大的钢筋水泥倾压在中华祖先的嵴樑上,哪里是弘扬传统文化,简直是对祖先的「大不敬」。
真的假不了,假的长不了。各地兴建大量人造景点,劳民伤财,浪费旅游资源,除了领导剪綵那一刻光鲜外,能持续盈利的屈指可数,尤其是缺乏历史地理关联的「彷古城」和移植拷贝的「西洋景」,生命力更短。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江苏无锡「欧洲城」好景不长,颓废后锈迹斑斑,如今变身为免费公园。
更严重的是,人造景点大多依名胜而建,近距离施工,稍有懈怠便会破坏名胜古蹟及周边环境,而一旦对名胜文物保护造成戕害,今人如何向子孙后人交代?因此,从对历史负责的角度而言,当局也应该对「人造景点」实施有效管理,否则,今天胡编滥造的景点景区,必然成为明天遗祸无穷的垃圾工程。
东方鈤报:美元变套息货币 亚洲受双重煎熬
澳洲加息如一石击起千层浪,投资市场骤起变局。美元下跌,油金攀升,背后的逻辑是对退市的解读,若以经济复甦为据,退出过度宽鬆的货币政策,则意味着承认危机已渐离去。经济复甦的憧憬激起买入较高风险货币的兴趣;同时经济复甦也意味着需求改善,增加商品的吸引力;此外经济复甦有助企业盈利回升,利好股市。面对逻辑理念转变,投资者会卖出某种资产去买另一种资产,刻下被卖出的当然就是美元资产。
这种局面有利于美联储冲销流动性,较早前华府财金官员口称「强美元」,但又表明维持较长时间的低利率政策,给市场的讯息是默认美元走弱。藉澳元加息的市场推力,美元进一步被推入套息货币的角色。环球投资市场呈现的,就是美元以外资产利好的势头。但全球面对的现实是,经济复甦是不平衡的,而且结构的调整也是不平衡的,非美元资产受狂捧可能带来通胀,一旦通胀尾随而至,对似是而非的复甦势必带来打击。
专家认为,国际资本最大可能是流入亚太区,理由是这地区经济领先复甦。如果美元作为套息功能,大量流入亚太,则无疑使本区承受资产泡沫化,以及严重通胀之苦。在美国因弱美元享有「双赤」疗法之际,亚太可能陷于双重煎熬之中:一方面美元贬值致使亚洲各国持有的大量美元资产受损,受害程度甚于美国本身;另一方面遭受套息交易影响,将成为资产泡沫及通胀的首害之区。这是特别值得中港担忧的,因为中港符合堕入双重煎熬的客观条件,澳洲加息后两地股市的涨势可能就是先兆。
中国是美国最大债主,已被美元「绑架」,又被吹捧为带领全球复甦的国家,既因美元下跌资产帐面受损,也将因经济增长受套息货币光顾。相反对中国迫切需要的出口助力,不但毫无帮助,反而增加困难,形势肯定不利。香港的情况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联汇制度使然,不但实体经济受泡沫化及通胀摧残,财富更产生缩水效应,而政府难以有效防御。可以想像,投资市场大变局正为亚洲酿造一个计时炸弹。
应当指出,美元对全球有牵一髮动全局的能量。今次美元进一步堕入套息货币的角色,是由澳洲加息而起,美元表面上是被动受害者。然而这仅仅是表面现象,因为如果以经济为依据,美国经济回暖已十分明显,数据亦显示势头不错,官员对复甦也直言不讳。在这样的条件下,结束量化宽鬆政策的理据已具备,只在于选择时机而已。可见美元形势的转圜,其主动权握在美联储手上。
较早前,欧洲央行行长已对华府纵容弱美元有微言,未见美国有正面回应,可以推测美国默认弱美元的态度,或者显示后危机时期,美国另有策略选择。如果要问美元沦为套息货币,对环球投资市场有负面影响,以致可能造成重大风险,华府当然装袭扮哑。事实上,随着经济呈现复甦,危机逐渐离去,海啸发生后那种「同舟共济」的呼声亦逐渐澹去。没人会承认操纵美元,但人们不会忘记华府的经典名言:「我们的美元,你们的问题。」全球经济体在离弃「同舟共济」,退市自行其事的气氛下,惟有金融自保但求多福。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