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网络时政文摘(148)2009-10-03

火烧 2009-10-03 00:00:00 时代观察 1043
美国以反恐为名加强南海军事存在,通过与东南亚国家联合演习,形成围堵中国战略。文章分析美国意图及对南海局势的影响,强调其军事部署与政策变化。

网络时政文摘(148)2009-10-03

插手南海围堵中国
强国初现曙光 富民任重道远
油气污染恶化 空谈绿色经济
经济超日赶美要讲求「软实力」
富起来还要硬起来
拍烂手掌外的遗憾

插手南海围堵中国

美国有迹象改变其对南海的积极中立政策,可以说是其来有自,有其一套发展的过程。早在二○○四年,美军太平洋军区总司令法戈将军已经提出所谓地区海事安全倡议,建议美军在南海地区马六甲海峡驻防,派驻海军陆战队或特种部队。而近者,就是国务卿希拉妮参加东盟会议时语带双关地说:我们回来了!

法戈将军当时的言论一出,令东南亚国家感到非常意外,也因为领土主权受到影响而出现反对之声,马来西亚和印尼都不予支持。美军为求达到目的,不惜化整为零,与该地区的政府以反恐名义加强军事合作,由二○○五年六月起,美国和东南亚国家实行一系列的海上双边反恐演习,并成为「金色眼镜蛇」年度军事演习的一部分。

反恐为名筑围堵牆

美国和新加坡的南海海上军事演习中,双方共投入一万五千名军人,其中还包括海军的空战部队,以及十二艘水面舰艇参加,这又岂是一般的反恐演习。这很明显是借反恐为名,以传统安全方式入手,以加强南海周边的军事存在,由中国东部沿日本冲绳南下,同菲律宾连接,再沿着印尼和新加坡,一直到暹罗湾,形成一条军事围堵牆。南海是这围堵牆中极重要的一环,美国又焉会掉以轻心。

这个战略目标,似乎是美国整个政界形成的粗略共识,所以,近一、两年提出所谓积极干涉论的政客,并不局限于美国某一个政党派别,共和党有,民主党也有,因为这股势力是由美国军方智库、鹰派议员以及部分学者构成,他们形成一股愈来愈大的力量,试图改变美国一直奉行在南海的积极中立政策。在这股力量不断活动之下,美国政府官员的言论已经开始有所鬆动。

美国官员跟学者政客不同,他们不能畅所欲言,必须以现行政策为基础。今年七月,国防部办公室助理谢尔在参议院听证会上宣称,中国对南沙和西沙地区提出的领土主张存在争议,没有得到国际上的承认。谢尔这样的陈述,很明显是违背了国防部长盖茨之前在菲律宾的政策表述。

已偏离不表态政策

谢尔的说法,虽没有支持鹰派的立场,在南海领土争议上站在菲律宾和越南的一方,但已经是偏离原有政策,即不在领土争议上表态。这所谓表态,是不支持某一方,也不否定某一方。但谢尔却在这次发言中否定中国的领土宣称,这已经是一个危险的讯号。

南海周边国家近年拚命佔领南海岛礁,不但在那里进行大规模的捕鱼活动,也在该区准备开採天然油气。单打独斗,他们都惹不起中国,最后只能把美国的企业拉来助阵,而插手南海是美国已定的政策方针,无论是因利乘便还是借题发挥,美国海军也不会失去进入南海的机会。(太阳报 张志刚)

东方日报:强国初现曙光 富民任重道远

「十‧一」北京大阅兵以最大场面、最艳色彩和最响声音给世界一个惊奇,让炎黄子孙震撼不已,这场甲子庆典展现出中国军威和国力,以及中华民族迈向复兴、跻身世界民族之林的自信和远景。可以说,中华强国已初露曙光,但是,十三亿同胞共同富裕的道路崎岖漫长,为政者只有头脑清醒,谦逊谨慎,体察民情,埋头苦干,才能实现既定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目标。

同十年前相比,今次大阅兵兵种齐全,武器装备科技含量高,不仅全部自行研製,而且完整体现了中国军队战略反击能力、远程打击能力和讯息化作战能力的突飞勐进,表明中国武器装备基本实现了「发达国家拥有,解放军都要有」的跨越式发展。

从最初反应来看,国际社会对中国大阅兵基本给予中性或正面评价,海外舆论少有指摘,也并不如有人事先预料,西方国家的「中国威胁论」将藉大阅兵再度泛起。

事实表明,丛林社会从来就是以实力论英雄,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支持下,中国军备武器大幅改良,迅速缩短与欧美列强的差距,西方发达国家对此始料不及,却又无可奈何,不得不转变取态,接受中国成为军事强国的现实。
藏富于民强国之路

就为政者而言,大阅兵的现实意义恐怕不仅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国家的威严、威武和威勐,更要藉此威慑国内外的异己力量,尤其是对近期愈走愈近的台独、藏独和疆独三独势力发出警示和警告,不要以卵击石,不自量力,自取灭亡。

但是,方阵走得好,不等于仗打得好。一场几十分钟大阅兵的政治效应毕竟短暂而有限,维繫国家主权,科学发展,外交内政,还是要以改善民生为首务,依赖软硬实力的配套。就以国际形象来说,大阅兵固然威武壮观,但为中国增添的亮色不会很多,国人眼中美英德日都属世界强国,但他们并没有向外界展示过宏大的阅兵式,反而前苏联、北韩热衷于阅兵,难道国人会因此改变对世界强国的认识观?

中国正在打通走向世界强国的隧道,脚下最大的障碍是「国强民穷」,这也是国人缺乏自信的根子所在。邓小平当初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三十年经济大发展令财富高速增长、高度集中,结果绝大部分民众、尤其是农民并未能享受到国家强大的实惠,他们买不起房,看不起医生,缴不起学费,更有逾亿人生活在贫穷线下,连温饱都难保。

权威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百分之零点四的人口掌握了全国七成的财富,财富集中度高于美国。贫富悬殊滋生腐败,积累民间不满,激化各类社会矛盾,危及社会稳定及政权基础。

民富才能国强,民智方可国智,惟有还利于民、让利于民、藏富于民,中国才能实现真正崛起,才能一圆强国之梦。

太阳报:油气污染恶化 空谈绿色经济

为彰显「负责任大国」角色和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国正大力提倡和推动绿色经济,透过提高能源效益和倚重更清洁的替代能源,减少碳排放强度。然而,由于「高耗低效」发展模式根深柢固,低碳经济说易行难。

广东省环保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珠三角地区汽油年消耗量约六百三十万吨,其中直接排入大气的油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高达六万多吨,成为光化学污染的元凶之一。专家指出,油气排放危害很多,人类通过吸入、皮肤接触、食入含油气污染的空气、食物等,会直接引发呼吸道和肺部疾病,对心血管系统、肝脏等构成危害。然而,问题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广东当局两年前提出大力推动油气回收工作进程,但迄今除广州、深圳、东莞有所行动外,其他地区仍没有实质性进展。当局计划在明年一月一日前,在珠三角所有油站完成油气回收系统的安装。

加油站环保问题,包括如何防污、如何治污、如何排污,已成为该行业以至绿色经济面临的重大挑战。汽油在储存、装卸、运输、加注到油箱的每个环节,都有油气逸散挥发,污染大气环境;而且地下油罐和输油管道经长年运行被腐蚀,发生渗漏,也会严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

数据显示,○三年全国有汽油车近两千万辆,消耗汽油逾六千万吨,销售环节的蒸发损耗约二十四万吨,损失金额接近十亿元。
政绩冲动 后患无穷

油气排放祸害无穷,除污染空气和水资源、伤害人体健康、增加发生火灾爆炸危险、降低油品质量技术指标外,更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然而,由于地下油罐和输油管道使用年龄增加,加上有关部门监管失职,部分加油站施工时存在偷工减料、防腐防锈不达标等,令问题日趋严重,更留下不少隐患。

与内地被揭发的众多污染问题一样,油气污染长期得不到重视,并且不断恶化,与地方政府GDP挂帅的惯性发展模式不无关係。地方官员只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罔顾可持续发展需要,加油站「遍地开花」,审批过程的环境评估制度却形同虚设;有的甚至以各式各样的「土政策」干扰环境执法,对不符合资格的经营者放任自流,致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损害。

儘管中国近年经济高速发展,但在生态环境方面却付出了沉重代价。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各级官员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前不久陝西凤翔县和湖南武冈县等地发生的儿童血铅超标事件,以及最近江苏盐城等地区发生的严重水污染事故,背后都有地方官员强烈GDP冲动的因素,是强烈追求短期政绩造成的恶果。

漠视环保求政绩、求发展,受害的都是平民百姓。死抱这种过时思维的官员,不仅无法成就千秋功业,更会沦为千古罪人。

东方日报:经济超日赶美要讲求「软实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半年一度的《世界经济展望》,全面调升全球经济增长预测,身为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今年经济估计收缩百分之五点四,明年则仅增长百分之一点七。至于中国这个第三大经济体,估计今年增长百分之八点五,明年则进一步升至百分之九。

报告揭示的景象,不但标志着中国经济继续一枝独秀,还预示全球经济规模排名即将出现大执位,中国将取代日本的第二大经济体地位。《纽约时报》随即指出,经济学家估计这个转变最快明年便会成事,比原来的预期提早了五年。

日本对于自己即将「失势」,看来早已心中有数。新任首相鸠山由纪夫曾公开表示,在不太遥远的将来,中国的经济规模将会超过日本。日本经济产业省在今年六月中发表的年度报告,亦承认历来第一次处于被追赶及超越的位置。报告指出去年中国的本地生产总值约为四万四千亿美元,而日本同期的本地生产总值约为四万九千亿美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以及考虑汇率和价格变动因素,中国经济规模最快在今年,最迟在明年肯定会超越日本。

不过,按规模排名来判断一个国家或地方的经济实力,其实相当片面,带来的主要是心理影响,不能单单以此衡量谁是经济强国。首先,中国的人口达十三亿,单靠「人海战术」,经济规模便远远抛离很多发达国家。其次,中国的经济增长一向是靠投资推动,不但金融海啸之后如此,在过去十年中,绝大部分时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都远远高于经济增长率。投入这麽多资源,经济规模必定步步高升,但经济效益却不断下降。

事实上,要认真研究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既要看宏观层面,亦要看微观层面,两者不可缺一。不难发现,中国经济是以总量取胜,落到个人层面,弱点便无所遁形。以人均本地生产总值计,日本是中国的十三倍,与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经济体相比,差距更远。因此,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比併经济实力的主战场,向来不是总体规模,而是讲求经济软实力。

因此,除了比较上述的「硬指标」之外,亦不能忽视众多「软指标」。在经济结构方面,日本的服务业佔经济的比重达到七成,中国大概只有四成。换言之,中国必须投入更多人力物力,才能取得与发达国家相同的成果,意味着投资及资源消耗效益均低人一等,事倍功半。此外,城市化、普及教育、医疗、就业、民生等各方面达到甚麽发展水平,都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方经济软实力的强弱。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经济实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也难以摆脱量高、质低的困局。

日本经济在过去将近二十年一直陷于低迷,还要即将被中国取代其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心理上自然不好受。反观德国在二○○七年,把第三大经济体地位拱手让予中国时,反应便平静得多,根本不当是甚麽一回事,舆论只是以平常心看待。原因很简单,中国有多少人仍然生活在贫穷线以下?中国的经济结构是何等不平衡?中国的整体经济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目前大概只算是经济大国,暂时还说不上是经济强国。

富起来还要硬起来

十月一日阅兵前,北京的天气还是阴阴沉沉,但阅兵开始后,天空马上转蓝,有观礼的嘉宾直呼不可思议,「这样都能做到,中国真是无所不能」。无所不能未免有点夸张,但今时今日的中国,很多事确实可以做得到,问题是想不想做、敢不敢做而已。

即使是对中国政府十分仇视的人也不得不承认,经过六十年的发展,中国鸟枪换炮,已今非昔比,如今的中国人不但站起来了,而且已富起来。想当年,中共刚刚建政,面对的是一穷二白、烂得不能再烂的烂摊子,毛泽东却敢和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军队较量,把美国佬赶过朝鲜三八线,不得不乖乖坐到谈判桌上。还有,文革刚结束不久,百废待兴,面对越南这个反骨仔的挑衅,邓小平毅然发起自衞反击战,打下谅山后才鸣金收兵。当年的老毛和老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今天的中国又有甚麽事做不到呢?

当然,做得到是一回事,做不做或敢不敢做是另一回事。阅兵确实壮观,武器确实先进,可惜中国的海疆正被侵蚀,中国的岛屿正被瓜分,对此,北京当局还在步步退让,这哪有一点大国的味道。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别看了,老毛和老邓俱往矣,风流人物还往哪里寻。

站起来、富起来是不够的,中国人最需要的是硬起来,甚麽时候能把所有被外国侵佔的领土统统收回来,那时候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大国崛起。(陈竞立)

拍烂手掌外的遗憾

十月一日盛大阅兵式上,当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和特种部队、海军陆战队方阵以威武矫健整齐响亮的步伐操过天安门前,以及各种火炮、战车、导弹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从检阅台前驶过时,尤其各种编队战机在广场上空呼啸掠过之际,身处观礼台的笔者不禁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以身为中国人感到自豪和骄傲!

回想六十年前的开国大典,解放军接受检阅的装备可称「万国牌」。如今,清一色国产的军械中,有能打到西半球的东风31A型洲际导弹,有足可对抗F16的歼 10战机,有处理大容量数据的电子网络指挥平台等诸多军种、兵种装备,真是「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当今世界已无人怀疑中国正在变成一个真正的伟大强国!

中国龙透过雄壮的阅兵「展示肌肉」之际,笔者在拍烂手掌之馀却有一点遗憾:我国的钓鱼岛被日本侵佔,强大的东海舰队为何不去巡航宣示主权?菲律宾以立法方式併吞我中沙群岛的黄岩岛及南沙八个岛礁,还嚣张地宣称「不要将中国的抗议当一回事」,我南海舰队为何不给它一点颜色看看?特别是越南忘恩负义,侵佔我南沙群岛二十八个岛礁,控制我几十万平方公里海域,每年盗取我八百万吨原油、一亿立方米天然气,我们八面威风的钢铁雄师为何听之任之?为何不拿这个「反骨仔」祭旗杀一儆百?守土有责的解放军,钓鱼岛在呼唤您的军威!南沙在盼望您的「亮剑」!(刘梦熊)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