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英国记者走进南街村

火烧 2009-10-03 00:00:00 三农关注 1025
英国记者走进中国最后的公社南街村,探访其独特的生活方式与公社制度。南街村保留毛泽东思想,实行集体所有制,村民生活安定,村内设有食品加工厂,产品远销海外,展现中国农村发展的另一面。

英国记者走进中国最后的公社
2009年09月30日  来源:环球时报

  英国广播公司9月29日文章,原题:中国最后的公社  在中国北方的南街村,工人们以歌唱中国前领导人毛泽东的赞歌开始一天的工作。在逝世30多年后,毛泽东仍在全中国被人们深情地怀念,而在南街村,他还具有特殊的重大意义。
  南街村是中国仅存的几个公社之一。在那里,工人们仍遵守毛泽东制定的很多原则。随着数年前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绝大多数公社解散了。但南街村公社仍然成功向前发展,为它的村民提供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几乎没有人想看到它消失。
  南街村公社约有4000名居民,胡欣荷(音)便是其中一员。今年34岁育有1个孩子的她说,“我觉得在南街村生活很悠闲,很安全。不论工作还是生活,我都觉得很满足”。
  随着中共在本周庆祝执政60周年,南街村彰显了中国光明的未来。
  南街村位于河南省中部农村地区。村民们刚刚收获了他们种植的玉米,正在南街村附近的公路旁边和空地上晾晒。该村还有很多小型的食品加工厂,生产的产品包括啤酒、巧克力、方便面等。一些方便面还卖到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不过,有一些标志提醒着人们,资本冒险并不是这里的主要目标:南街村广场矗立着毛泽东塑像,旁边是其他共产主义革命者的巨幅宣传画,有列宁和斯大林。
  由于街道干净整洁,南街村看起来井然有序和令人愉快。
  公社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当时毛主席努力让农村人过上更具共产主义特色的生活方式。南街村村支书王宏斌说,是村民们自己不想解散公社,“他们选择了集体所有制。如果人民需要公社,我们———共产党———就有责任把这个制度继续执行下去。”
  尽管公社可能有一些缺点,但是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真诚地相信公社的目标。(作者迈克尔-布里斯托,陈一译)

相关文章

  • 南街村教育纪实
  • 走近南街村
  • 南街村印象——记录南街村红色之旅
  • 震撼人心的南街之行——南街村红色之旅掠影
  • 仲夏南街行(续一)不一样的女孩儿
  • 转基因主粮决策应该扩大公众和社会参与
  • 鞍钢宪法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传家法宝――南街村认真落实“两参一改三结合”中显成效
  • 王宏斌——践行毛泽东思想的典范
  • 南街村--有一种精神叫做理想主义,有一种力量叫做坚持到底
  • 世人评说共富村
  • 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是公有共富
  • 从南街村一体化看集体经济的优越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