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毛主席的领袖地位是周恩来“让”的么?

火烧 2009-09-2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质疑周恩来是否因‘让位’毛泽东而成为二把手,指出其实际是因军事失败被迫让出指挥权,并非主动让位。强调历史事实与梁衡观点的差异,揭示党内权力更迭的真实背景。

  毛主席的领袖地位是周恩来“让”的么?  

鸟影度寒塘   

近日,一篇题为《周恩来为什么不与毛泽东争  甘当“二把手”?》的帖子(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梁衡)在人民网上挂了好些日子。本来,同绝大多数中国人一样,我对周总理是极其尊敬的。他对革命的忠诚,对毛主席的忠实,对人民的热爱,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等等,都令人感佩。因此,本不想说出他历史上的那些曾经有过的不太风光的事情。然而,由于该文的有些观点过于不顾历史事实,因而本人还是要说上几句。而这样做是也只是为了尊重历史。  

该文说道:“周恩来的一生是为公的一生,这从他位次变化中可以看出来。他早年就坐到党内的第二把交椅。长征开始时,党务、军务大事由最高三人团负责:博古、周恩来,还有一个外国人李德。遵义会议后他把军事指挥的椅子让给毛泽东……。解放后他又……让位给林彪当副统帅……”  

照作者梁衡的意思,遵义会议后党的一把手应该是周恩来的,因为“他早年就坐到党内的第二把交椅”。既然早就坐上第二把交椅了,在党内高层职务变动时,二把手升为一把手就是顺理成章的事。然而,周恩来却没有这样做,而是以一颗“为公”的心,将一把手的位子让给了毛泽东。  

该文还说:“后来的年轻人不理解,总爱问周为什么要这样一让再让?为什么不敢与毛争一下呢?我听说一位领导同志当面问过周,周说,如果那样党就会分裂,局面更不可收拾。他是仔细衡量过利害的。”  

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稍有中共党史常识的人都清楚地知道,当时党中央是长期驻在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的,走的也是俄国城市中心论的道路。后来,由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不断升级,党中央在上海实在呆不下去了,就陆续转移到了由毛泽东开创、领导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在党的高层领导人中,周恩来是入中央苏区较早的一位。 

 

至于说遵义会议上周恩来以“为公”之心把一把手的位子“让”给毛泽东,自己“甘当‘二把手’”,这完全是无稽之谈。众所周知,中共中央进入中央苏区后,极力排挤和打击毛泽东(在这方面,作为中共中央重要成员的周的态度可能要温和些),无情地剥夺了他的军事指挥权,才招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得中央红军(后来是全国的红军)不得不放弃艰辛创建的革命根据地,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又节节受挫,湘江战役后,出发时8万余人的中央红军,竟只剩下不到3万人。正是在这样极其严峻的形势下,才召开了伟大的遵义会议。

  

如该文所说,当时中央红军的“党务、军务大事由最高三人团负责”,上述一系列的惨重失败和损失当然要由“最高三人团”负责了,而周恩来是“三人团”的成员之一。在遵义会议上,“最高三人团”成了众矢之的,而毛泽东重新回到红军的指挥岗位是众望所归。请问,在这样的情势面前,周恩来能跟毛泽东争么?如果争,他争什么?李德和博古到是很不服气地跟毛泽东争过,又争出了个什么呢?如果在那样的情况下仍然要跟毛泽东争当一把手,那样的事恐怕只有不识相的死硬分子(比如王明)才会为之。而周恩来不是那样的死硬分子。在这个问题上,周恩来也许确实“仔细衡量过厉害”,但那绝对不是作者所理解的权衡。  

至于说周恩来在文革中让位子给林彪,这同样是无稽之谈,了解历史的人都很清楚是怎么回事,就不必多说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