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毛主席和如来佛祖的比较

火烧 2009-09-14 00:00:00 中华文化 1025
文章通过对比毛主席与如来佛祖的思想体系与历史影响,探讨两者在宗教与哲学层面的异同,突出毛主席的革命思想与如来佛祖的觉悟理念,展现两者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深远意义。

 毛主席和如来佛祖的比较  

周六日看了一篇介绍如来佛祖的文章,一开始就大吃一惊,越往下看越觉得神奇美妙,这哪里是在介绍什么释迦牟尼、如来佛祖呀,这分明是在介绍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呀!  

下面摘录如下,请读者自己判别。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由公元前6至公元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北印度,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因为他属于释迦族,所以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释迦族的圣人),享年80岁。后来,人们逐渐把释迦牟尼佛,解释为仁慈、寂寞的觉悟者的意思。释迦,仁慈的意思,牟尼,寂寞的意思,佛,觉悟的意思。如来佛祖就是佛陀,就是释迦牟尼。  

佛教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东汉永平10年,公元67年)时自西向东由官方传入我国。  

佛教是佛陀(觉者,一般指释迦牟尼佛)的教育,而不是拜佛的宗教,也就是说,佛教既非宗教,也非哲学,之所以把佛教称为宗教,只不过是一种通俗的方便说法而已。  

佛是大慈、大悲、大智、大能、大觉的人,这里请注意佛法与其他宗教的区别,佛不是万能的(而基督教的上帝是万能的),佛不能赐我们以解脱,只能教导我们,我们还是要凭自己的努力才能解脱,佛不能使我们上天堂,也不能判我们下地狱,佛就是“觉者”,是一个觉悟的人,佛就是一个对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有透彻觉悟的人。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中,历史最悠久的宗教。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信仰,其间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许多帝王卿相、饱学鸿儒也都加入这个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它的信仰深入民间,“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正是忠实的写照;而佛教的哲理部份则与儒、道等相结合、相融会、相激荡,然后汇入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大海里,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之一,为中华文化放射出灿烂辉煌的光芒。  

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并称为世界共产主义三大哲学体系,由公元1921年至1976年中国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的普通中国农民所创,姓毛,名泽东,字润之。因为他生前是中国共产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所以人们又称他为毛主席,享年83岁。后来,人们逐渐把毛主席,解释为真理、正义、公平、平等、光明、战无不胜的意思。毛主席被尊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保护神。  

毛泽东思想虽然距今只有30多年的历史,但是已经广泛流传于世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及一切受压迫民族和人民群众中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文化、中国信仰、中国国情、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结合最紧密的最具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毛主席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改造思想和信仰,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旗帜,和佛教一样,也不是宗教,但,毛泽东思想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哲学体系。  

毛主席是大慈、大悲、大智、大能、大觉的人。大慈大悲,慈:用爱护心给予众生以安乐;悲:用怜悯心解除众生的痛苦;大慈大悲,即毛主席济度一切众生的大慈悲心。具有无私奉献的利他之心,拔除众生无边之苦而予以喜乐,正如《东方红》唱到的:“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做好事让他人知道,是好人;做好事不让他人知道,是菩萨。毛泽东思想的信仰者雷锋,就是一个做好事不让人知道的“菩萨”。毛主席时代,信仰毛主席的活菩萨以亿万计。  

毛泽东思想不能赐我们以解脱,只能教导我们,我们还是要凭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实践才能解脱,毛泽东思想信仰者就是“觉者”,是一个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人,毛主席的信仰者就是一个对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有透彻觉悟的人。  

    毛泽东思想是世界三大共产主义哲学体系之中,影响最大的。  

毛泽东思想自1937年以后,80多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信仰,其间经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的弘扬提倡,许多公务员、专家学者也都加入这个行列,终于使毛泽东思想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它的信仰深入民间,“家家主席像,户户唱赞歌”,正是忠实的写照;而毛泽东思想的哲理部份则与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相融会、相激荡,然后汇入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大海里,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之一,为中华文化放射出灿烂辉煌的光芒。  

  第一、 佛是人而不是神               第一、毛主席是人而不是神  

  遍看全世界各个宗教,除了佛教之外,没有一个宗教的教主不是以超人的‘神’格自居的。这个神能够呼风唤雨,点石成金;他主宰着人类的吉凶祸福,它操纵着万物的生死荣辱。人类只有匍匐在他的面前,赞美与讴歌,把一切成功与荣耀归于万能的神。  

而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他来到人间的第一句话就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里要请大家注意的是:‘唯我独尊’的‘我’字,并不是单指的释迦牟尼本身,而是指的全体人类的每一个人。这句话的正确解释应该是:人在宇宙中是顶天立地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决定着自己的命运,而不必听命于任何人或任何超乎人的神。  

(毛泽东思想的创立者---毛主席,他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里请大家注意的是,还看今朝,不是说的毛主席本人,而是指的全体中国人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谁也不如团结起来、组织起来的中国人民。每一个普通的人民群众,都是自己的主宰,决定着自己的命运,而不必听命于任何人或任何超乎人的神。)  

  释迦牟尼将他的觉悟、成就及造诣,完全归功于人自己的努力与才智。释迦牟尼认为,一个人的吉凶祸福、成败荣辱,决定于自己的行为之善恶与努力与否。没有一个人可以提拔我上天堂,也没有一个人可以把我推入地狱。赞美与讴歌不能离苦得乐,只有脚踏实地去修心养性,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净化、升华,使自己享受到心安理得的快乐。  

  释迦牟尼也不能像变戏法似地点石成金。他主张“要收获什么,就先要栽种什么”。他不能使一棵莲雾树长出苹果来,你若想收获苹果,就先要播下苹果的种子。释迦牟尼只不过是告诉你如何栽培,以便来日有丰硕的收获,但栽培的工作还是要你自己动手。  

  梁启超先生在《学问的趣味》一文中,不是也做过这样的比喻吗?他说冬天晒太阳的滋味舒服透了,但‘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  

  释迦牟尼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次),无非是为我们指出一条‘成佛之道’——自己创造最彻底圆满的智慧与人格。但这一条路却是要自己凭着毅力、智慧、恒心去走完它。所以佛说:‘工作须你们自己去做,因为我只教你们该走的路。’  

  成佛没有捷径,修行是点滴功夫,‘不经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扑鼻香?’   

  第二、 佛是真平等者         第二,毛主席建设了一个人人平等的世界  

  我说佛是真平等者,并不是信口胡说的,我们先就当时印度的社会背景来观察:谁都知道释迦牟尼时代的印度,社会分成婆罗门、贵族、平民、奴隶四大阶级,而贵为太子的释迦牟尼眼见社会阶级的不合理,毅然树起平等的旗帜,主张废除阶级对立(共产主义社会就会消灭阶级),倡言众生平等。  

请诸君好好地想一想,历史上所有的革命,都是卑贱低下的阶级要求‘提高’和显贵高上的阶级平等,绝对没有像释迦牟尼一样的,自己愿意‘降低’他的太子身份与平民、奴隶平等的。由于他这种大公无私,无所为而为的作风,所以我说他是真平等者。  

(毛主席原来是国民党政府的宣传部长,还负责过农业部的工作,但他为了中国最广大工农群众的利益,情愿放弃高官厚禄,一头扎进最贫穷的农村,与农民打成一片;而且,当毛主席成为红军最高领导人时,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士兵委员会,实行官兵一致,官兵平等。)  

  同时佛教又主张‘无缘大慈’与‘同体大悲’,又把平等的意义推上更进一步的境地。(毛主席强调阶级感情和天下穷人是一家,干革命就是为天下所有的穷人打天下、得解放,就是‘无缘大慈’与‘同体大悲’的真实写照。)  

  我想对‘无缘大慈’与‘同体大悲’的意思,在这儿做一个简单地叙述:  

  (一)无缘大慈:佛教主张不但对跟自己有关系的人要慈爱,如自己的父母、亲戚、朋友等;同时对跟自己没有亲戚、朋友关系的人也要慈爱,如跟我从不交往或素不相识的人,也一样地关怀爱护。‘无缘大慈’用儒家的话来说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就是《礼运大同篇》所说的‘不独亲其亲、子其子。’的意思。  

  (二)同体大悲:同体大悲就是一种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精神,把宇宙间一切众生看成人我一体,休戚与共、骨肉相连。  

  儒家所说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又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正可表现‘同体大悲’的胸襟。而地藏王菩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悲愿深心,更是同体大悲的极致。  

  第三、 佛不是生而知之者         第三,毛主席著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释迦牟尼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他姓乔达摩,名叫悉达多,西元前六世纪生于北印度,亦即今天毗邻尼泊尔南方国境,卡德曼多约二百公里处伦明丽的地方。  

  他在二十九岁那年舍弃了即将可以继承的王位,出家学道,寻求解脱人生苦恼的方法。六年后,也就是三十五岁的时候,释迦牟尼在尼连禅河旁的菩提树下证得了正觉,正确而透彻地觉悟了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我简单介绍佛陀修行的经过,主要的目的是要告诉各位,释迦牟尼同我们一样都是平凡的人,他能够藉修行而悟道,所有千千万万的人类也都可以群起仿效,依照他所垂示的教法修行而证果。  

释迦牟尼——他祗是人类无数的先知先觉之一,而我们是后知后觉者。佛与我们的不同,不是在人格上、地位上的不同,只是在一个‘觉’字的不同罢了。即韩愈说的:‘闻道有先后。’  

    (毛主席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他姓毛,名泽东,西元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尧帝听韶乐的地方。  

  他在二十八岁那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6年舍弃了国民党宣传部的高官厚禄,深入农村,寻求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方法。几年后,也就是遵义会议后,毛主席真正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央红军和中国革命的领导人,正确而透彻地觉悟了宇宙人生和中国革命的根本道理。毛主席同我们一样都是平凡的人,他能够藉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广泛的调查研究而悟出中国革命的道理,所有千千万万的人也都可以群起仿效,依照他所垂示的教法修行而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毛主席,只是人类无数的先知先觉之一,而我们是后知后觉者。毛主席与我们的不同,不是在人格上、地位上的不同,只是在一个‘觉’字的不同罢了。即韩愈说的:‘闻道有先后。’  

  毛主席,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第四、 佛教不承认有顽劣不可教化的人 第四、毛主席不承认有顽劣不可改造的人  

  依照其他宗教的说法,他们的教主或万能的主,在百般威迫利诱之后,或苦口婆心、谆谆教诲之余,如果仍然不知幡然觉悟,投靠到神的旗帜下,忏悔、承认自己是个迷途的罪人,可怜的羔羊的话,那么一旦最后的审判到来,一律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不超生。  

古人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世上做人父母的,永远敞开着大门,盼望着浪子能够回头,尽管他们的子女是个罪恶满盈的强盗。从来没有一对父母,希望或忍心自己的孩子永远在暗无天日、水深火热的地狱中受苦的。  

(毛主席不但把愚昧、自私、文盲的一盘散沙的旧中国农民,改造成为了世界上最有觉悟、最有文化、最无私无畏、最有纪律的战无不胜的世界一流的军人,而且还把旧中国的土匪、黑社会、国民党反动军官、妓女、杀人不眨眼的魔头,都改造成了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新的普通劳动者,甚至把唯我独尊的封建皇帝溥仪,也改造成为了社会主义新人,毛主席不杀肉体改造灵魂的功绩,超过了世界上所有的佛和神。)  

  佛教承认人性是善良的,只要放下屠刀,立地就可以成佛。佛更认为真正的‘犯人’不是罪恶,而是无知,一切罪恶都是由于无知(佛教叫‘无明’)所引生出来的。因此苦口婆心地、日夜不停地开导、启发众生,就变成佛的责任了。佛关怀众生,‘如母忆子’,不但不忍心众生身受地狱之苦,而且广发‘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誓愿。(菩提是‘觉悟’或‘正道’的意思,证菩提就是得道或成佛之意。)这是何等的慈心!何等的悲愿!这才是真博爱!这才是真怜愍呀!  

  第五、 佛不是独一无二的,人人皆可成佛。 第五,毛主席:六亿人民尽舜尧  

  在前面第三点里,已经提到过佛与众生,只是在于觉悟时间的先后而已。韩愈说:‘闻道有先后。’正可拿来做辅助说明。  

  ‘佛’只是对一个觉悟者的通称而已。就像我们称能够‘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为‘教师’一样,教师不只一位,人人可以做教师,处处可以有教师。同样的道理,佛不是单指释迦牟尼一个人,人人可以成佛,处处可以有佛,就像安明居士在《论佛》中精辟的点到:“佛为自然,自然为佛。人在佛中,自然成佛。机智的辩证出了佛就是自然,而自然就是万万千千,包括花草树木,人鬼禽兽,即便纵然是魔,只要放下屠刀,也可成佛。而人若想成佛则需自然,万万不可急于求成,要心如止水,要破除贪,嗔,痴三毒。只有这样就会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立地成佛。其外,不只这个世界有佛,宇宙中无数个星球上都可以有佛。(当然也有众生。)  

  这一点也是佛教同他教根本不同的地方,其他的宗教只能承认他们‘独一无二’的神,而尽力地攻讦、否定他教的神,称他教的神为‘假神’。  

  同时在他们的教义下,人类无论如何地努力奋斗,永远不能与神并驾齐驱,同处于平等的境地(永远是主仆关系)。因为神是造物者,而人只不过是神所造的‘物’之一而已。   

  第六、 佛教不承认有创造万物的神  第六,毛主席不承认神,只承认人民的力量  

  依照某些宗教的说法,宇宙万物是由万能的主所创造的,他们的证据是旧约中的‘创世纪’。  

  其实稍为有点思想的人,马上就可以会意‘神’也是人类思想的产物,人类凭着自己的观念和形像造神。而人类创造了‘神’,目的之一是在解释‘宇宙人生的起源’,佛家称它做‘第一因’。但‘神’本身从何而来?外教徒不但不肯去追究,而且十分肯定地说:‘神是万能的,他是自然存在的。’  

  亲爱的朋友呀!如果神能够‘自己存在’,换句话说他不用被别人创造,就可以自己存在,那么‘神创造宇宙人生’的观念又有什么意义呢?(因为同理宇宙人生也可以自然存在了。)  

  这里我们列下一个数学式子来说明这个问题,虽然不十分恰当,但多少可以帮助同学们了解:  

  假设宇宙人生的起源为X。求X=?  

  外教徒的解答是这样的,他们不必引用定理或已知的假设,直接就写了答案:X=神  

  然而神是从那儿来的呢?请看下列的式子:X=神=Y  

  稍有数学观念的人都知道,Y也是一个未知数,换句话说这个问题照样没有得到解答。  

  佛教根本否定‘神创造万物’的假设,根本就不承认宇宙有第一个‘开始’。所谓一件事的‘开始’祗是前一件事的‘结束’而已。在一连串的因果关系中,一件事物的消逝就构成另一件事物生起的条件。  

  张澄基博士在他所著的《什么是佛法?》一书中,对这个问题曾经做过如下的解释:“‘开始’这个观念,是因人类‘有限’的心理(所产生的),不能涵括万千的因果关系。”  

  比如说我们去看第三场的‘乱世佳人’电影,从七点‘开始’演,到十点’结束’,但是我们再仔细想一想,第三场电影的‘开始’,其实就是第二场的‘结束’,而第三场的‘结束’,不就是第四场的‘开始’吗?  

  所以说‘开始’这个概念,只是对某一特定事物而言才有意义;对整个错综复杂、因果相续的宇宙而言,就没有意义了。时间是流动不息的,谁能从中找出停止不动、所谓‘现在’的一点来?然后说这一点就是‘开始’呢?  

  其实佛教对于讨论这一类对人生没有利益的问题,(哲学上的形而上学)并不感兴趣,因为宇宙是无始的,也是无终的,人们殚精竭虑去追求‘宇宙的第一因’,将是枉然的,徒劳无功的。当你千辛万苦寻求到‘第一因’时,你势必发觉在它之前还有一个‘因’。如此循环不息,周而复始,你永远寻求不出一个固定不变的‘第一因’来。  

  同时人生短暂、生命无常,如果你还是要钻牛角尖,那么当你还没有追求到‘宇宙第一因’的答案时,你可能已经死了。  

  在佛经里,有一段极精彩的比喻:  

  ‘有一个人被毒箭所伤,他的亲友带他去看外科医生。假如当时那人说:“我不愿把这箭拔出来,我要知道射我的是谁,他是刹帝利种?婆罗门种?吠舍种?还是首陀罗种?他的姓名与氏族是什么?他是高是矮还是中等身材?他的肤色是黑是棕还是金黄色?他来自那一城市乡镇?我不愿取出此箭,除非我知道我是被什么弓所射中,弓弦是什么样的?那种类型的箭?箭羽是哪种毛制的,箭簇又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若如此追究,在未得到这些答案前,这个人必当死亡了。’ 其实现实中的问题是,先把箭拔出来治疗伤口,而不至于因等待答案而死亡。所以佛教不浪费篇幅和时间,苦苦去追究‘宇宙的第一因’问题。因为追求也是无用的,同时也是对人生无益的,这些跟人们脱离生、老、病、死的痛苦无关,不能使人从而得到宁静、解脱的快乐。  

  话题稍微扯远了点儿,现在我们再谈佛教反对宇宙万物是由神所创造的观点,而认为万物都是‘因缘聚合’而成的。比如我们眼前的一座山,它是土石之积;湖泊是凹地积水而成;再看教室的桌椅,则是木匠用木头做成的。如果把土石散开则不复成‘山’;把湖泊的水抽干则成凹地,哪来‘湖泊’的影子?再把木板一片片地拆散,请问‘桌椅’在哪?  

  这些有形体可见的东西,我们都可以简称它们叫‘色’,因为它们只是‘因缘暂时的聚合’而已,并不是真实不变的,所以我们说它们是‘空’的——没有永存不变的实体。这就是佛经上‘色即是空’的简单道理。  

  然而,佛教说‘色即是空’,这‘空’字并不是‘空空如也’的‘空’,也不是‘一无所有’的‘空’,而是一种含着‘妙有’的‘真空’。这句话怎么个说法呢?我且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眼前有一杯水,把水持续加热后就变成水蒸气了,再也看不见水的影子。但这并不是说水真的就消失成‘空’了,当水蒸气遇冷的时候,又会还原成‘水’了。  

  再者懂得化学的人,都知道水是氢氧的化合物,换句话说‘水’不过是氢和氧暂时的化合‘物’而已。水经过电解以后,又会变成氢气和氧气了。依此类推宇宙万事万物,没有一件不是因缘暂时聚合生成的,没有一样是永恒不变的。因缘合则生,因缘散则灭,哪里有创造万物的‘神’?哪有被创造的永恒不变的‘万物’呀?  

  第七、 佛法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   第七、毛主席批评延安的黑板报,不要写繁体字  

  佛对众生说法,都是针对不同的根机,随着时空的不同而设教。佛因为教化的对象不同,就有不同的解释:例如:对于智慧高的人,佛就告诉他能够直指人心,明心见性,当下即悟的道理;对于智慧稍低的人,佛就告诉他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地去修行。  

  又如:对于热衷名利的人,佛就告诉他‘名利皆空’的道理;而对于消极悲观,认为人生毫无意义,生命全是虚无空幻的人,佛就告诉他‘人生是难得的,生命是宝贵的,人可以藉努力以获致幸福和快乐。’来鼓舞他的勇气和信心。  

  同样的道理,由于时空的不同,佛就有不同的比喻和说明:例如:台北的人问佛说:‘台中如何去法?’佛的答案是:‘南下,’至于回答高雄的人则说:‘北上。’依此类推,因为众生所处地方不同,所以佛的回答也就不一样了。  

  佛法有三藏十二部,八万四千个法门(法门就是修行的方法)。这些修行的方法都是为适应众生的根器,为对治众生的烦恼而创设的。如果没有众生也就不需要有佛法了。佛法如‘药’,众生没有烦恼的‘病’,药就不需要了。  

  佛法传世逾二千五百余年,能适应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众生,这就是他能够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所致。而这种教育方法,正是佛教的特色之一。  

  第八、 佛法是入世的      第八、毛主席咏梅:它在丛中笑  

  佛教讲的道理,虽然最终的目的是‘出世’的,但它和‘入世’的精神并不抵触。(所谓‘出世’并不是脱离、逃避世间,而是改造这个世间,重建这个世界。)  

  佛经上所讲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如觅兔角。’就是说明修行要在人间,觉悟也要在人间,每一个有心向道的人,他不可能厌弃这个世界,逃避这世界上的人类,而‘独善其身’地修成正果。因为一个人要想成佛,他除了具备聪明智慧之外,还要有广大的誓愿悲心去普渡众生。要以这两种‘悲’和‘智’交互运用,相辅相成,做到彻底、圆满的境地才能成佛。所以佛教是以出世的精神来做入世的事业,从修行一直到成佛,既没有‘入世’,也没有‘出世’,因为一直是在这个世间进行的呀!  

  而佛经上虽然有所谓‘西方极乐世界’、‘东方琉璃世界’等净土,劝人念佛往生彼国,但稍微了解佛法真谛的人都知道,这是诸佛菩萨为了度化众生的一种权宜方便,佛教最后的目的是在于‘化人间为庄严净土,变地狱为极乐世界。’这才是佛教的真正宗旨,并不是要人逃避这个世界而躲到西方净土去享福。  

  第九 佛教没有排他性          第九、毛泽东思想是开放的真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