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娘母女参观毛主席纪念堂(节选)
《歌厅的莲莲想念书》:十娘母女参观毛主席纪念堂(节选)
十娘听说要到天安门广场,高兴地说,我妈来时就说,当年红卫兵大串连时,曾经与十几个同学要学习老红军万里长征精神步行到北京去,谁知走了一半,因为生病中途坐火车回来了,没有机会到北京,吃亏死了。这次一定去天安门广场,一定去毛主席纪念堂给毛主席他老人家磕个头,来了这些天一直没有好意思说,刚才我妈还念叨说,恐怕没有机会去毛主席纪念堂了。没有想到叔叔要带我们去。
第二天一早,甄新民早早将张燕母女带往天安门广场。
甄新民1966年来过一次北京,屈指算来已有三十年了。那时甄新民是作为红卫兵串连到北京的,当甄新民三十年前第一次走到天安门广场,站在金水桥上,那种激动的心情是今天青年人无法理解的,这从甄新民当时的日记中可见一斑:
1966年10月三十日
到了,到了,终于到了!爬山涉水,经过多少的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中心,中国革命人民心中红太阳毛主席住的地方——北京。
太阳笑吟呤的从东方缓缓的地升起,太阳从来也没有这样的红,把神圣的北京照耀的红彤彤一片。
红色的北京啊!我们红卫兵终于来到了你的身边。
太阳越升越高,太阳越来越亮,我们披着阳光,踏在阳光普照的长安街上,兴奋地笑着,唱着,跳着,这时,我们感到我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从黑龙江畔到天崖海角,从东海之滨到天山角下,有多少革命的人民在日夜思念着人才辈出领袖毛主席,又有多少人民心向北京高唱“天上的星星亮晶晶,我在大桥望北京。。。。。。”,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蔡永祥的歌声不正是代表着亿万革命人民的心愿吗!
到天安门去,到金水桥上去,我们高举着长征大旗,雄纠纠气昂昂地走在十里长安街上。
看啊,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在我们面前出现了,想了多少天,梦了多少次,我们终地站到了天安门前的金水桥上。
我们万分激动地站在金水桥上,抚摸着白玉栏杆,感情象大海的波浪翻滚,这是做梦吗?不,不是!我们看到了,终于看到了,红色的天安门城墙,金黄色的琉璃瓦,高大的毛主席巨幅画象,在阳光的照耀下,金碧辉煌,光耀夺目。
天安门广场上,红旗如画。来自全国的红卫兵,一排排,一队队,在天安门广场久久伫立,又恋恋不舍的从天安门前走过,感谢我们的摄影师吧,给我们的身影在天安门前留下了永久性的历史纪念。
没有任何人提议,我们一齐拥向天安门高大的城墙,我们的脸笼贴在红色的城墙上,这时有人把身上的手帕拿出来,铺在地上,小心的收集红墙上掉的红土,大家看了一起掏出手帕、报纸、布包,我们一起庄重的小心翼翼的把红土装进书包,装进口袋。我们要让没有来北京的战友们分享我们的幸福。或许当我们回家时,战友们问,你们到北京给我们带回来了什么?我们会回答,带回来了火种!然后,我们打开手帕,打开书包,让战友们摸一摸,骄傲的告诉战友们,这是天安门城墙上的火种,让这火种星火燎原,绝不能让走资本主义当权派复辟资本主义,我们一定不辜负毛主席他老人家教导,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当甄新民时隔三十年,再一次的来到天安门广场时,横穿天安门广场的东西长安街马路车流如水,人民英雄纪念碑耸立在寂静的广场上空,天气无风,红旗低垂,远处稀稀落落的人影从空旷的广场上匆匆而过。远眺广场两边大会堂和革命纪念馆,甄新民的脑海里,不禁象电影一样的浮现出往日天安门前红色的海洋,回想起当年日记上的火热情感,如今早已荡然无存。
十娘说,常常听我妈说天安门广场,这就是天安门广场啊,大庙一样的房子,空荡荡的场子,有什么好玩的呀!
张燕眼睛望着天安门墙上的毛主席画象,嘴中低声念叨,毛主席的象还再,毛主席的象还挂在天安门墙上。
十娘说,叔叔,你怎么不说话?毛主席纪念堂在哪儿?我妈早就说想去了,你带我们去吧。
甄新民说,好,来一次北京不容易,纪念堂就在纪念碑后面,我们先照几张像吧,照完像就去。
照完了像,甄新民带着张燕母女紧随在瞻仰毛主席纪念堂的人群长龙后面,缓缓前进。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顺着一定的路线,缓缓地走进了人民大会堂的院里。入口处准备有敬献的鲜花,人们纷纷走向前买了一束鲜花抱在手中,甄新民与张燕母女也各买了一束。进入了纪念堂里面,一进大厅,正对面就是汉白玉雕塑的雄伟高大的毛主席塑像,甄新民与张燕母女跟随在人们后面走过猩红的地毯,将花献到了主席塑像的面前,向毛主席塑像深深地鞠躬,再鞠躬!
转过大厅走向陈列主席遗体的大厅,殷红的地毯中央停放着盛有主席遗体的水晶棺,人们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注视着鲜花翠柏间水晶棺里的领袖毛主席遗体,毛主席遗体上盖着党旗,面部呈现安祥,慈祥,气色红润,好象“睡”着了的一般。
大厅里尽管有很多的人,但每个人都是那样的小心翼翼,那样的屏声敛气,唯恐惊醒了沉睡着的伟人,大家都深深地致敬,默默地离去,依依不舍的双眸倾诉着对毛主席的敬爱!瞻仰的人有大人,有小孩,还有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白发苍苍的老人,由儿女们推着,在瞻仰的人群中缓缓移动。
忽然,庄严肃静的大厅响起抽泣声,由抽泣又到呜咽,继而放声大哭,就象小孩久久失去父母突然又见到父母一样,声音伤痛惨然。甄新民回头一看原来是张燕,十娘见母亲哭泣,也抽抽答答跟着放声哭起来。甄新民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工作人员走了过来,迅速将张燕扶了出去。走到后面展览厅,张燕抽抽噎噎地说,怎么毛主席一走,我们工人过的就这么的难了呢。大家七嘴八舌地劝慰,都说一切会好起来的。等到张燕渐渐平静下来,甄新民说,不早了,我们去火车站吧。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