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评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片段)
文章探讨屠格涅夫对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的对比,分析两人代表的人性特点与精神信仰,强调信仰与怀疑的对立,以及思想与行动的冲突,体现人性复杂与精神追求。
“堂吉诃德和哈姆莱特的同时出现具有重要意义。我觉得这两个典型中体现了人的天性中的两种根本的、对立的特点——即人的天性赖以转动的轴的两端。我觉得所有的人都或多或少的属于这两种类型中的一种;我们每个人或是与堂吉诃德相象,或是与哈姆莱特相象。”
“所有的人——自觉或不自觉地——都为自己的原则,自己的理想,即为他们认为是真善美的东西而活着。许多人接受的理想完全是现实的,具有确定的、历史地形成的形式;他们生活着并把自己的生活与这个理想进行对照,有时在情欲或偶然事件的影响下偏离这个理想,但是他们不议论它,不怀疑它;另一些人则相反,他们用自己的思想来分析它。”
“堂吉诃德究竟表明什么呢?首先表明信仰;对某种永恒的,不可动摇的东西的信仰,对真理的信仰,一句话,对那种处于个人之外的真理的信仰。…..堂吉诃德整个人充满着对理想的忠诚,为了理想,他准备经受各种艰难困苦,牺牲生命;他珍视自己的生命的程度,视其能否成为体现理想,在世界上确立真理和正义的手段而定。…….他整个人都充满自我牺牲精神——请珍视这个词!——他有信仰而且坚信不移,义无返顾。因此他无所畏惧,不屈不挠,满足于吃最粗劣的饭食和穿最寒酸的衣服。……有时可以使人觉得他是一个智力有限的人,因为他不大容易产生共鸣,也不大会进行欣赏;但是他象一棵千年的古树,把根深深地扎在土壤里,既不能改变自己的信念,又不能把思想从一件事情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虽然他不断陷入滑稽可笑和受屈辱的境况中……堂吉诃德是一个热心人,一个效忠于思想的人,因此他闪耀着思想的光辉。”
"那么哈姆莱特具有什么特点呢?首先是好进行分析和具有利己主义,因而缺乏信仰。他整个人都是为自己而活的,他是一个利己主义者。…….哈姆莱特怀疑一切,当然也怀疑自己;他的头脑过于发达,以至不能满足于他在自己身上发现的东西;他意识到自己的弱点,但是任何自我意识都是一种力量,由此而产生了他的冷嘲,这是堂吉诃德的热情的对立物。哈姆莱特怀着喜悦的心情夸大其词地责骂自己;他经常观察自己,随时查看自己的内心深处,因此他非常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所有的缺点并且蔑视它们,蔑视自己。……但是让我们不要对哈姆莱特过于苛求,他很痛苦,而且他的痛苦比堂吉诃德的痛苦更厉害,更伤人。……哈姆莱特自己伤害自己,自己折磨自己;他手里也有一把剑,一把双刃锋利的分析的剑。”
“堂吉诃德确实很可笑。他第一次想要解救无辜遭受欺压的人的尝试失败了,反而给无辜者带来加倍的灾难,这又何妨;堂吉诃德认为他面对的是凶恶的巨人,便向有用的风车发起攻击,这又有何妨?…….这些形象的滑稽可笑的外壳,不应使我们不去注意隐藏在其中的涵义。谁要使在准备牺牲自己时想到先盘算和权衡一下所有的后果和自己行为带来的全部益处,谁就未必能够作出自我牺牲。哈姆莱特不会发生任何类似的事,难道他这个具有聪明机灵的头脑和爱好怀疑的人会犯下这样不应该犯的错误吗?不,他不会去同风车作战,他不相信那是巨人……而且即使他们真的存在,他也不会去进攻他们。哈姆莱特不会象堂吉诃德那样,在给大家看理发师的盆儿是说这是真正的神气的曼布利若头盔;但是我们可以设想,如果真理本身具体呈现在哈姆莱特面前,他也不敢担保说这就是真理……因为谁也不知道,也许真理如同巨人一样是没有的?我们嘲笑堂吉诃德……但是先生们,请扪心自问,想一想自己的过去和现在的信念。我们之中有谁能够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能分清理发师的锡盆和神气的金盔呢?……因此我觉得主要的问题在于信念本身的真诚和有力……而结果却掌握在命运手里。只有命运能告诉我们,我们是与幻影还是和真正的敌人做斗争,我们用什么来保护我们的脑袋…….我们应做的事是武装起来,进行斗争。”
“桑丘.潘沙嘲笑堂吉诃德,清楚的知道堂吉诃德是个疯子,但是他三次离乡背井,离开自己的妻子和女儿去跟随这个疯子,跟他到各地去,遇到各种各样不愉快的事而大吃苦头,忠诚于他而至死不渝,相信他,为他而感到自豪,并在老主人临终时跪在他的病榻前放声痛哭。……群众的结局往往是这样,他们完全相信他们自己嘲笑过、甚至咒骂过和压迫过的人,跟着他们走,那些人既不害怕他们的压迫,也不害怕他们的咒骂,甚至不害怕他们的嘲笑,不断向前进,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只有他们能看到的目标,探索着,跌倒了再爬起来,最后终于找到了……”
“哈姆莱特体现了否定的因素。 他的否定对善有所怀疑,但不怀疑恶,并与恶进行激烈的战斗。他怀疑善,也就是说他怀疑善的真实和真诚,并对他进行攻击,不过不是攻击善,而是攻击伪装的善,攻击批着善的外衣,但依然是善 的老对头的恶和谎言。哈姆莱特的怀疑主义也不是一种冷漠 ,它的意义和优点就在于此:善与恶、真理与谎言、美与丑在他面前不融合成某种偶然的,无声无息的,呆滞的东西。哈姆莱特的怀疑主义不相信真理现在可以实现,它是与谎言不可调和的敌对的,因此成了它不能完全相信的真理的主要捍卫者之一。但是否定也象火一样,有一种毁灭的力量,如何把这力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如何向它指出,在应当消灭的东西和应当宽恕的东西不可分割地融合和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应当在何处止步?就在这里出现经常可以看到的人的生活的悲剧性的一面,事业需要意志,事业需要思想;但是思想和意志分离了,而且一天天地越来越分离……”
“一方面是善于思考的,自觉的,常常是通晓一切的、但也常常是无用的和注定是游手好闲的哈姆莱特们;而另一方面则是半疯半颠的堂吉诃德们,他们之所以带来益处并推动人们前进,只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和认清了这一点”
“在堂吉诃德被那位有学士装扮的骑士彻底打败之后,在他停止骑士游侠活动后,在他去世前不久,一群猪踩了他,我不止一次听见有人责备塞万提斯——他干吗要写这个,这似乎是重复旧有的,已经抛弃的恶作剧;但是这里塞万提斯也是受天才的本能指引的——这件不成体统的事本身有深刻的含义,遭到猪踩的事,堂吉诃德之类人在其一生任何时候都可能碰到——而且正好是在生命结束之前;这是他们最后一次顺应不近人情的偶然性、听任冷漠和明目张胆的不可理解的一种表现……这是法力塞人的一记耳光…..然后他们可以死了。他们经受了熔炉里烈火的考验,为自己求得了永生,——现在永生就展现在他们面前。”
“哈姆莱特碰到小小的挫折就垂头丧气,抱怨不已;而堂吉诃德被海船上的犯人揍得不能动弹,——一点也不怀疑他作的事取得了成功。……为什么我们不能认为,赋有开创伟大的新事业使命的人的行为和性格不可避免的掺杂着某些可笑的成分,作为对嫉妒的神的贡品和笼络他们的供物呢?无论如何,没有这些可笑的堂吉诃德,没有这些古怪的发明者们。人类就不能前进——哈姆莱特们也就没有什么可思考的了”
“所有的人——自觉或不自觉地——都为自己的原则,自己的理想,即为他们认为是真善美的东西而活着。许多人接受的理想完全是现实的,具有确定的、历史地形成的形式;他们生活着并把自己的生活与这个理想进行对照,有时在情欲或偶然事件的影响下偏离这个理想,但是他们不议论它,不怀疑它;另一些人则相反,他们用自己的思想来分析它。”
“堂吉诃德究竟表明什么呢?首先表明信仰;对某种永恒的,不可动摇的东西的信仰,对真理的信仰,一句话,对那种处于个人之外的真理的信仰。…..堂吉诃德整个人充满着对理想的忠诚,为了理想,他准备经受各种艰难困苦,牺牲生命;他珍视自己的生命的程度,视其能否成为体现理想,在世界上确立真理和正义的手段而定。…….他整个人都充满自我牺牲精神——请珍视这个词!——他有信仰而且坚信不移,义无返顾。因此他无所畏惧,不屈不挠,满足于吃最粗劣的饭食和穿最寒酸的衣服。……有时可以使人觉得他是一个智力有限的人,因为他不大容易产生共鸣,也不大会进行欣赏;但是他象一棵千年的古树,把根深深地扎在土壤里,既不能改变自己的信念,又不能把思想从一件事情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虽然他不断陷入滑稽可笑和受屈辱的境况中……堂吉诃德是一个热心人,一个效忠于思想的人,因此他闪耀着思想的光辉。”
"那么哈姆莱特具有什么特点呢?首先是好进行分析和具有利己主义,因而缺乏信仰。他整个人都是为自己而活的,他是一个利己主义者。…….哈姆莱特怀疑一切,当然也怀疑自己;他的头脑过于发达,以至不能满足于他在自己身上发现的东西;他意识到自己的弱点,但是任何自我意识都是一种力量,由此而产生了他的冷嘲,这是堂吉诃德的热情的对立物。哈姆莱特怀着喜悦的心情夸大其词地责骂自己;他经常观察自己,随时查看自己的内心深处,因此他非常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所有的缺点并且蔑视它们,蔑视自己。……但是让我们不要对哈姆莱特过于苛求,他很痛苦,而且他的痛苦比堂吉诃德的痛苦更厉害,更伤人。……哈姆莱特自己伤害自己,自己折磨自己;他手里也有一把剑,一把双刃锋利的分析的剑。”
“堂吉诃德确实很可笑。他第一次想要解救无辜遭受欺压的人的尝试失败了,反而给无辜者带来加倍的灾难,这又何妨;堂吉诃德认为他面对的是凶恶的巨人,便向有用的风车发起攻击,这又有何妨?…….这些形象的滑稽可笑的外壳,不应使我们不去注意隐藏在其中的涵义。谁要使在准备牺牲自己时想到先盘算和权衡一下所有的后果和自己行为带来的全部益处,谁就未必能够作出自我牺牲。哈姆莱特不会发生任何类似的事,难道他这个具有聪明机灵的头脑和爱好怀疑的人会犯下这样不应该犯的错误吗?不,他不会去同风车作战,他不相信那是巨人……而且即使他们真的存在,他也不会去进攻他们。哈姆莱特不会象堂吉诃德那样,在给大家看理发师的盆儿是说这是真正的神气的曼布利若头盔;但是我们可以设想,如果真理本身具体呈现在哈姆莱特面前,他也不敢担保说这就是真理……因为谁也不知道,也许真理如同巨人一样是没有的?我们嘲笑堂吉诃德……但是先生们,请扪心自问,想一想自己的过去和现在的信念。我们之中有谁能够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能分清理发师的锡盆和神气的金盔呢?……因此我觉得主要的问题在于信念本身的真诚和有力……而结果却掌握在命运手里。只有命运能告诉我们,我们是与幻影还是和真正的敌人做斗争,我们用什么来保护我们的脑袋…….我们应做的事是武装起来,进行斗争。”
“桑丘.潘沙嘲笑堂吉诃德,清楚的知道堂吉诃德是个疯子,但是他三次离乡背井,离开自己的妻子和女儿去跟随这个疯子,跟他到各地去,遇到各种各样不愉快的事而大吃苦头,忠诚于他而至死不渝,相信他,为他而感到自豪,并在老主人临终时跪在他的病榻前放声痛哭。……群众的结局往往是这样,他们完全相信他们自己嘲笑过、甚至咒骂过和压迫过的人,跟着他们走,那些人既不害怕他们的压迫,也不害怕他们的咒骂,甚至不害怕他们的嘲笑,不断向前进,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只有他们能看到的目标,探索着,跌倒了再爬起来,最后终于找到了……”
“哈姆莱特体现了否定的因素。 他的否定对善有所怀疑,但不怀疑恶,并与恶进行激烈的战斗。他怀疑善,也就是说他怀疑善的真实和真诚,并对他进行攻击,不过不是攻击善,而是攻击伪装的善,攻击批着善的外衣,但依然是善 的老对头的恶和谎言。哈姆莱特的怀疑主义也不是一种冷漠 ,它的意义和优点就在于此:善与恶、真理与谎言、美与丑在他面前不融合成某种偶然的,无声无息的,呆滞的东西。哈姆莱特的怀疑主义不相信真理现在可以实现,它是与谎言不可调和的敌对的,因此成了它不能完全相信的真理的主要捍卫者之一。但是否定也象火一样,有一种毁灭的力量,如何把这力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如何向它指出,在应当消灭的东西和应当宽恕的东西不可分割地融合和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应当在何处止步?就在这里出现经常可以看到的人的生活的悲剧性的一面,事业需要意志,事业需要思想;但是思想和意志分离了,而且一天天地越来越分离……”
“一方面是善于思考的,自觉的,常常是通晓一切的、但也常常是无用的和注定是游手好闲的哈姆莱特们;而另一方面则是半疯半颠的堂吉诃德们,他们之所以带来益处并推动人们前进,只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和认清了这一点”
“在堂吉诃德被那位有学士装扮的骑士彻底打败之后,在他停止骑士游侠活动后,在他去世前不久,一群猪踩了他,我不止一次听见有人责备塞万提斯——他干吗要写这个,这似乎是重复旧有的,已经抛弃的恶作剧;但是这里塞万提斯也是受天才的本能指引的——这件不成体统的事本身有深刻的含义,遭到猪踩的事,堂吉诃德之类人在其一生任何时候都可能碰到——而且正好是在生命结束之前;这是他们最后一次顺应不近人情的偶然性、听任冷漠和明目张胆的不可理解的一种表现……这是法力塞人的一记耳光…..然后他们可以死了。他们经受了熔炉里烈火的考验,为自己求得了永生,——现在永生就展现在他们面前。”
“哈姆莱特碰到小小的挫折就垂头丧气,抱怨不已;而堂吉诃德被海船上的犯人揍得不能动弹,——一点也不怀疑他作的事取得了成功。……为什么我们不能认为,赋有开创伟大的新事业使命的人的行为和性格不可避免的掺杂着某些可笑的成分,作为对嫉妒的神的贡品和笼络他们的供物呢?无论如何,没有这些可笑的堂吉诃德,没有这些古怪的发明者们。人类就不能前进——哈姆莱特们也就没有什么可思考的了”
很赞哦! (1040)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