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官中自有颜如玉

火烧 2009-08-11 00:00:00 网友杂谈 1043
文章围绕‘官中自有颜如玉’展开,探讨官员责任与权力的关系,揭示升官背后的现实与问题,强调责任缺失与腐败现象,引发对官场文化的反思。

官中自有颜如玉,官中自有黄金屋。古人教育后代多读书,今人教育后代做大官。  

不知道平头百姓怎么认识“升官”这件事,反正挤到“官”这个行列里的“志士”们多半都下决心要把官做大的。有一首歌唱道:“既然来当兵,就知责任大”,当兵意味着责任。按理说,做官也一样。虽说官越大,待遇越高,权力越大,但责任也相应增大。当津津乐道“最牛的年青干部”及其背景、升迁经历的时候,当为朋友升职设宴庆贺的时候,当自己的孩子升了官父母感到由衷高兴、欣慰的时候,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官”的本质含义:责任。人们只看到了官的另一面,官中自有颜如玉、官中自有黄金屋。非常值得说明的是,教育人们形成这个认识的,不是至圣先师,也不是在象牙塔里进行理论研究的教授们,而是摆在人们面前的活生生的现实。  

农民土里刨食,工人挥汗如雨,做官没这么辛苦。品品茶,看看报,签签字,讲讲话,喝喝酒,吃吃饭,实在闲极无聊就生出个看似光明正大的名目,带上记者、摄影师到下面转转,有时拿一把剪刀剪断美丽夺目、中间带个大红花的红绸子,有时拿一只柄上缠了红布条的铁锹铲两下土。贪官令人切齿痛恨,而虽然两袖清风但又无所事事的官员也备受诟病。一旦当上官,待遇马上就会跟上,工资、福利、小车等都能立即享受,而责任却很少同时跟上。问责制推行以后,除了几个出了大乱子的倒霉蛋吃了亏之外,无所事事的官员们还是这么悠哉悠哉的过着官日子。即便对两袖清风的官员来说,权力与责任也是分离的。权力由官员享受,责任由他人承担。  

就算不贪不占,官员们的日子也会比群众好过得多。然而“志士”们多半并不是冲着“悠哉悠哉”来的。权力像块磁铁,不过它对铁并没有吸引力,它更擅长吸引金钱与美女。只要做了官,便有了权力,金钱美女啪嗒一声就贴上来了。金钱,你不收下不行,送礼的人不会跟你罢休的。美女,你不拥抱不行,发嗲能把你发死。不是有位落马贪官发自肺腑地说过么,不收礼,不要美女,驳人家面子,岂不是天良丧尽了吗?岂不是毫无人性了吗?人性化社会吗,不能光考虑自己的感受,也得想想送礼人与美女的感受不是?于是乎该笑纳的就笑纳,该米西自然就米西了。官做了,权力有了,待遇享受了,金钱美女笑纳米西了,“志士”们剩下的工作就是为自己的人生划句号了。  

官场中不乏这样的“志士”。但这样的“志士”多了,并不是好事儿。官职升上去了,想怎么捞就怎么捞,意气风发。久不得志的,便要生出些事端。要么消极怠工,要么制造是非,破坏团结。之所以有这样的现象出现,无非还是责任不到位。如果官员意识到并勇于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来,没有人会无所事事。无论官是不是升上去了,工作都会有滋有味。结果大家都知道,很不幸,没有这样的“如果”。  

靠提拔调动官员的积极性也不是个好办法,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得到提拔,得到提拔的人,也不会永远被提拔下去。这没办法,职位设置就这样,总有个头。升到国家主席没办法再升了,况且国家主席的职位也只有一个。比如地方上,县长、副县长都是编制定了的,不能增加,于是就搞了一些县长助理,以此来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还有镇长助理。一个小镇,有镇长副镇长,总共有多少事?助理个屁!在其位谋其政是天经地义的,不提拔也应该好好干,尥蹶子就让他走人。不想承担责任,只想升官,这种干部能用吗?靠提拔调动积极性的试验应当说结束了,失败了。还得把责任拾起来。既然各位“志士”通过自愿都不能树立起责任心,那么就严格执行问责制吧。  

还是前面说的,问题制执行似乎很难。每一起问责似乎都是被逼无奈,而很少主动问责。这不是问责制设计上的问题。让纪检、监察部门进行问责,当然是很难的。如果被问责官员贪污了纪检、监察人员的工资,这个责问起来就方便得多、主动得多。问题是,应被问责的官员做错了事,但并不损害纪检、监察人员的利益,处理了人就得罪人,不处理也没什么关系,谁会主动去得罪人?所以问责以谁为主,应当由被问责人侵害了谁的利益来决定。侵害了群众利益,就由群众作为问责的主体,纪检、监察部门协助,这样工作就容易做得多。群众问责,还可以减轻纪检、监察部门的压力,他们可以对被处分说:你看,不是我跟你过不去,群众就在这盯着呢。责任感既然教育不出来,我想应该能问出来。解放前,曾经发生过吃大户。一群饥民跑到地主家去大吃一顿,这个方式可以借鉴一下。利益受侵害群众带着纪检、监察部门的人员去被问责人家里问责,当面锣对面鼓地说个清楚。即便官员没有任何错误也没关系,至少还是个与群众交流的机会吧。会不会因此闹出什么乱子来?一般应当不会。社会上利益爱损的群众不少,但真正别有用心的人、不明真相的群众并不多。  

问责问到什么时候就算达到目的了呢?官员一上任首先就想到责任,而不是颜如玉和黄金屋,并且丝毫不敢冲这个方向努力,努力也没有可能得到。一有苗头,就被群众问了去了。总是琢磨颜如玉和黄金屋的“志士”们再也不到官员的队伍里来挤了,因为这里没有他们想要的东西,愿意做官的都是愿意承担责任的人。良币驱逐了劣币。到这个时候,问责的目的就达到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