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深圳拆庙不减僧 机构改革瞎折腾-网络时政文摘(87)

火烧 2009-08-03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深圳机构改革表面精简部门,实则未减编制,引发民众不满。改革未触及官员利益,陷入精简与膨胀循环,行政成本高企,亟需大幅裁减公务员队伍。

网络时政文摘(87)2009-08-03

东方日报:深圳拆庙不减僧 机构改革瞎折腾

全国先行一步的深圳机构改革方案近日出台,市政府下属部门缩至三十一个,减少十五个。不过,外界最关心的裁减官场冗员一事却未见改革方桉,各地网民大失所望,批评这一改革「光拆庙不减僧,一个閒人都不减,依然是老酒装新瓶」。

据内地媒体报道,改革后深圳有三十一个政府部门,低于国家规定大城市设四十个机构的限额,新部门按大部制架构分别组建为委员会、局和办公室,「委」负责制订政策、规划;「局」负责行政管理;「办」处理专门事项。改革后,机构行政编制总额没有突破。

显而易见,这是一份没有给民众带来任何惊喜的改革方案。表面看,当局大刀阔斧砍掉十五个衙门,轰轰烈烈,实情却是官府内部重组排列,一个也没有少。精简而不瘦身,遑论伤筋动骨,譬如新设的「人居环境委员会」就包括改革前的环保、房产管理、住宅建设、水务和气象等职能部门,需要更换的只是几块衙门牌子及几名「臣子」而已。这种改革充其量只能算机构「缩减」,在老百姓眼里,是换汤不换药的数字游戏。

机构重组 不缩编制

更不堪的是,机构改革竟然没有触及官员既得利益。按当局的说法,改革后机构行政编制总额没有突破,这等于明说今次改革不存在「缩编」问题,机构可以减,招牌可以换,大小官员不能炒。本来机构改革就是要通过「换人」、「挪位」、「调薪」等利益调整,解决官场人浮于事、冗员充斥、婆婆太多、腐败不绝、效率低下等官场弊病,如果只减机构不减员,不痛也不痒,那就纯粹是瞎折腾。

在此之前,深圳作为试点城市也曾进行过多次政府机构改革,但历次改革都没能走出两个怪圈:一是权力一收即死、一放就乱;二是机构改革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循环。今次的改革,雷声大雨点小,穿新鞋走老路,结果可想而知。

其实,内地机构改革早已迫在眉睫。据官方统计,全国行政管理支出佔财政支出的比重,二十年间增长了一倍,自一九九九年至二○○五年间,各级政府的行政成本每年抵销GDP增长一点七三个百分点,而公务消费节节攀升,大手大脚、公私不分、贪污舞弊现象比比皆是,严重损害政府形象,老百姓痛心疾首,诚如时下网络流行语所言:「要想富,动干部。」

因此,政府机构改革绝不是部门的简单划分,当务之急是大幅精简公务员队伍,减少庞大的行政开支。政府机构改革理应参照国企改革做法,撤销可有可无的部门,让不达标的官员全部下岗。既然上千万国企职工能为改革大局牺牲个人利益,敲碎铁饭碗,为甚麽公务员的钢饭碗就动不得?

更值得关注的是,当局偏袒公务员的政策取向已在各地造成严重的社会矛盾,人心不平,如任其发展下去,将危及社会和谐,终有一天引发民变。

太阳报:水源污染非天灾 官员弄权酿人祸

内地再爆因水源污染引发的严重公共衞生事故,儘管官方指事件乃「暴雨污水引发水源污染」所致,但当局涉嫌对公众隐瞒内情,延误警告讯息的发放,导致「中招」民众的数字不断飙升,对事件难辞其咎!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新城区十八个居民小区自上月二十五日晚起,陆续有居民在饮用自来水后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患病人数急剧增加,截至前晚,到医院求诊的居民已超过四千三百人,所幸暂时未出现严重病例及死亡个桉。

事发三天后,政府才派水车为受影响小区的居民提供生活用水,并对自来水管道进行清洗消毒。当局声称,连场暴雨带来的污水令水源受污染,并就事件向市民致歉,承认政府在监管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

赤峰当局将重大水污染事故的起因归咎于「天灾」,对事件的责任更含煳其辞。「一定的漏洞」这句模棱两可、无从考究的典型官腔,无非想将政府的责任轻描澹写,把问题大事化小,透过玩弄词藻来搪塞民众,最终把责任推得一乾二淨。

即使如官方所言,暴雨是使水源受污染的直接原因,为何同一座城市的其他区如红山区等老城区,水源没受污染,偏偏是近年大兴土木、排水设施理应最齐备的新城区遭此无妄之灾?

这里面显然存在严重的监管缺陷,不是「一定的漏洞」,而是相当大的漏洞。漏洞不补,暴雨成灾,天灾背后,恰恰是官员监管失职、麻木不仁造成的人祸。

能捂就捂 能瞒则瞒

事实上,赤峰供水公司在事发前一天例行巡查时就发现了水源受污染,并向有关部门通报了情况,同时关闭了一个供水井。但他们却等了两天才发出要居民注意饮水安全的公告,在此期间,感觉自来水有异味的居民不断致电供水公司求证,但答桉只有一个,「水是安全的,是居民自家管道有问题」。而政府部门接到水污染报告后,却一直保持沉默,直至大量居民开始出现各种症状入院求治。

赤峰当局声称,经警方调查,已基本排除人为原因,也就是说,水源受污染属「天灾」。然而,如果供水公司和政府部门在发现水源污染后第一时间向居民发出警告,便不会发生一场令四千多人进医院的严重事故。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人祸,而非天灾。

在内地,类似涉及民众安全的事故屡见不鲜,如去年震惊中外的「三鹿毒奶」等连串重大质量事故。遗憾的是,官方往往心存侥倖,能捂就捂,能瞒则瞒,不但千方百计掩盖真相,甚至以「造谣」的罪名对付说真话和揭露真相的人。美其名曰「考虑民众情绪和大局的稳定」,其实是以民众生命安全为赌注,利用权力垄断甚至操弄公共讯息,以保住头上的乌纱帽。这种做法,与渎职何异?

内地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一年多,但「水源受污染」这种涉及千万人安全的讯息却仍然被官员隐瞒,相对于水污染,这种权力生态污染更可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