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过程中的一个巨大"黑洞"
改革过程中的一个巨大"黑洞"
在改革开放前,实行的是国家积累的政策,每个人除了拥有自己的显性资产以外,还拥有全民所有制的隐形资产(国营固定资产).而国营固定资产是不参与市场流动的,那么人民币的发行只为了满足私有显性资产和国营公司的流动资金需要.
在私有化过程中,国有隐性资产参与到市场流动中,于是市场中流动资产多了,流动的人民币相对少了,相当于人民币升值了,但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汇率反而贬值到8:1,这样一来大量外汇涌入中国,我们的国有资产就这样被贱卖了.另外国内有权利能够占有资金的人就可以通过少量资金占有远远超过其价值的资源,这就是少量人能够爆富的一个重要原因.
綦学尧
2009.7.31
附两篇旧文:
<企业改革分析>
我在<国家是一个什么概念>一文中分析,在民主社会中人民对人民对全民所有制企业和自然资源享有所有权.
企业改革的不合理之处在哪里呢?下面我分析一下.
在改革前,假如有甲乙两个人,他们都是"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他们个人甲有10元钱,乙有100元钱,全民所有制企业量化到他们每个人身上的隐性资产分别为1000元,那么甲乙两个人的差距不很大,也就是说差距不到10%.这些量化到他们身上的隐性资产包括他们应有的医疗保险等福利.
假如改革以后呢?全民所有制企业量化到他们每个人身上的隐性资产转化为"国有企业",那么甲和乙的财富差距就大了,相差10倍.这个时间国有企业再深化改革,通过股票市场上市分配到每个居民身上,那么乙持有的股票就是甲的10倍.股改之后他们两人的资产为:甲有192元,乙有1908元.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全民所有制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将资产重新分配,产生贫富较大差距.
假如这时候有国外资本入场,假如国外资本为110元,那么甲乙两个人重新分配的资产又缩小一半.
再假如国有企业采取竟价的方式购买,那么因为国外企业可以出到110元,2000元国有资产将被110元的外资获得.
总结,由于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资产没有量化到每一个公民身上,而是通过转化为"国有企业"再分配的方式,国有资产的价值远远大于居民手中货币的价值,导致再分配的不公平,也使少量的外资控制购买大量的国资成为可能.
綦学尧
2008.9.7
<改革的不合理之处---股市>
现在股市经过大涨之后进入大跌状态,有一部分股民损失惨重,当然消息灵通人士和大小非都赚的满钵而归.
那么股市的不合理之处在那里呢?我认为最大的不合理之处在于股票上市后没有考虑"国有企业"之前是"全民所有制企业",那么这个股票的所有权应该是全体民众.
有人可能会讲,国有企业的大部分收益并没有装入个人腰包,还是再投资进行国家建设了.这正是问题的所在.将公民的大部分隐性资产转移到"国家所有",这样一来公民就失去了分红的权利,其利润只能进入再生产.这样一来就导致国内消费不足,只能依靠出口增加来拉动生产,还将导致更大的贫富不均.
第二,这部分隐性资产由国家掌管,将使民众手头的资本量减少,从而在股票市场的收入将放大.比如说甲有10元投到股票市场,乙有100元投入股票市场,国家掌握2000元非流通股,这样达到甲和乙的利益均衡.假如要全流通,则要使甲持有1010元,乙持有1100元,才能达到利益的均衡.
现在股票市场一片绝望和愤怒之声,有传言讲政府正考虑1500亿的免税方案,也有说政府准备出台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我个人认为这都不是好办法,这都是刺激生产,现在国内的问题是消费不足.假如这样刺激生产,还会引起通货膨胀,就是生产能力很大,消费不足.真正从根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给全体民众发红利(红包),就是把"全民所有制"企业和"资源"使用的利润通过发红包给全体国民,让国民自己消费,这样就扩大了内需,相应拉动国内生产.
这样做有如下好处:第一,可以消除贫富差距,这个红包对于那些相对贫困户可以明显提高生活水平;第二:次句肯定能引发价格上涨,由于低收入人群有红包保障,价格上涨不会引起动乱,而刺激生产引发的价格上涨对民众的杀伤力较大;第三,可以稳定股市,现在股市下跌,使一部分人情绪不稳,假如只是简单救市,就是拿全国民众的钱补贴少部分人.而给全体公民发红包,则全国大部分人收益;第四通过给全体民众发红包,人为使人民币主动贬值,可以理顺分配关系.
綦学尧
200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