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官场八股”更可怕的
神州大地会议奇多,屡禁而不止,是一个顽症;会议上往往要有领导的“重要讲话”,多数时候,这些讲话确实很重要,但除此之外,也有很多“重要讲话”不过是了无新意的常谈,上面戴上一个“帽子”,下面穿上“靴子”,中间是“一要二要三要……,不说千篇一律,有的干脆抄袭了之。于是这样的讲话(或文章)就被人们戏称之为“官场八股”,“官场八股”之风愈演愈烈,以至前几天出了个“开封指导漯河工作”的“官场幽默”,弄得是议论纷纷。“官场八股”成了顽症中的顽症;如果事情到此为止,也还罢了。以笔者看来,现如今在“顽症中的顽症”之外,怕是又添了新的病症。是什么样的新病症呢,这倒需要摆出来请大家一起来诊断一番了。
现在出现了这样一种习气,要开会了,会议的主办单位就要准备讲话发言稿了,不管是工作会议还是座谈调研,所有一切在会议上需要出声的,都要形成文字。会议主持人的主持词事先要写好,主报告(讲话)事先要写好;有几个单位做经验介绍的,事先要写好;座谈调研本来是基层工作的人向上级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的,事先也要把发言写好;会议总结,那也是字斟句酌地事先写好。把上述这些材料印好了,与会者人手一份。到得会议上,讲话的发言的按着这些事先准备好了的文字照本宣科一番,于是会议圆满成功,座谈热烈亲切,调研深入实际云云。
开会本来是为了解决问题的。除了一些特别隆重的工作会议外,多数会议应该畅所欲言,应该就当前存在问题、今后解决的办法等进行深入地讨论,充分地交换意见,特别是座谈与调研,发言者的发言应该真实地去反映实际,假如发言者怕自己把握不好,自己事先准备文字稿,再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也还是正常的,可怕的是,发言人的发言是有关方面给准备好的,发言者的任务只是照此朗读而已。那么,这样的会议还开得有什么必要呢?这岂不成了一次彻头彻尾集体朗读!以这样的姿态去工作,难道不比“官场八股”更可怕吗?
这究竟是不是病症,是什么样的病症,笔者不敢断然下结论。但总以为,即或是八股的文山,过场的会海,也总不无可取之处。可是如这般的“集体朗读”,却实在是找不出来一丁点的益处来。此风若沿袭下去,真不知道该让人如何评价所谓的“会议”了。在此,笔者呼吁,每一个有良知的会议人,打起精神来,为工作与事业计,为国家与民族计,还是少一点集体朗读,多一些认真研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