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指导思想上的“农夫与蛇”

火烧 2009-07-2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指导思想中的矛盾斗争哲学展开,批判过度强调和谐的主观主义,指出矛盾才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强调驾驭矛盾的重要性,结合历史与现实分析和谐与矛盾的辩证关系。

                            

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事务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事务内部的矛盾性。是矛盾和斗争推动着历史向前发展。左右矛盾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抓住了主动权。

   

而所谓的和谐、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而矛盾和斗争则是绝对的。因此说,和谐是一个人们追求的理想状态,是人们主观的美好愿望,是可以争取的。但是我们应当明白,推动事务发展的不是和谐,而是矛盾。应当关注矛盾、善于抓住矛盾、利用矛盾、驾驭矛盾和解决矛盾,而不是大唱什么和谐高调。过分的强调和谐,是一种主观主义,是一种麻醉自己的麻醉剂,有自我解除思想武装的危险。

   

客观上,矛盾是掩盖不了的。我们的对手,可不领你的情,他们乐见你自我麻痹,乐意你随着他们的安眠曲一点点和平演变。而他那边,该鼓动暴乱的,还是鼓动,该悄悄在战略上包围你还是要包围,该隐性拒统的,还是拒统。他们绝不会因为你和谐了,就真的跟你“和谐”了。至于将和谐的高调扩唱到世界,高歌一曲“和谐世界”,不会有人反对的,但一定会有人窃笑。

   

“和”字是儒家学派的思想,但在孔子的年代,从来都是四处碰壁的。后来是秦始皇以强大的实力积极驾驭了“矛盾”,结束了战国纷乱。大一统了,儒学被汉代的董仲书尊为了国家指导思想,表面上麻痹了人们,但矛盾终究是掩盖不了的,“盖天下合久比分,分九必合”的现象背后,就是这个“矛盾”在推动的。

   

指导思想的偏差、过度的高调和谐,会让一些官僚更有理由“欺上瞒下”,掩盖矛盾,粉饰太平;也会让想干些事业的人们,逐渐丧失和弱化驾驭矛盾的能力和主动性,就像圈养的东北虎,没了野性。长此以往,人们头脑里没了矛盾是推动事务向前发展的概念了,第一位想的不是如何驾驭客观矛盾、解决这些矛盾,第一位想的是如何避免矛盾、如何能形成和谐的局面,哪怕是表面的和谐状态也要追求,以达到与上面“保持高度一致”。

   

主观上的和谐是良好的愿望,但掩盖不了客观的矛盾,矛盾最终会暴露。我们只能老是在付“惨痛代价”、在“交学费”,然后就是痛定思痛,去补制度漏洞,而从不在指导思想上去找偏差,找原因。因为人们可能会想,领导定的事、权威定的局还能有错吗?

   

客观矛盾,该来的终究要来的,就像“纸里包不住火”。不论是民族矛盾还是社会矛盾,以迁就、哄着换来的和谐局面,只能为今后的“惨痛代价”埋下伏笔。热比娅的“全国政协委员”,和后来的“保外(国)就医”,就十分好笑,真可以让人们联想到“农夫与蛇”。

   

农夫在“指导思想”上要与蛇“和谐”,蛇乐意着呢。农夫执意掩盖与蛇的“矛盾”,而不主动去驾驭和解决这个矛盾,只能付出“惨痛代价”——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道理,咱泱泱大国咋就不知道了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