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同志精妙言论集
上网以来,省部级大员我比较关心这几个:仇和、汪洋、龙永图、潘岳、曾培炎、成思危,我以为这几个人是中国改革派力量的重要代表,顶尖的社会精英。当然,这几个人并不是影响力最大的,但的确有代表性。代表了社会演化的方向。
见到网络左派赞颂汪洋同志,感觉欣慰,你们终于摸到社会脉搏了。可喜可贺!
言论集多源于南方周末和南方都市报,准确且权威
1,在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上走在前列 
2007年11月15日08:25 来源:《重庆日报》
“作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产物,非公有制经济要加快发展步伐,增强综合竞争实力,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重庆市委书记汪洋11月13日在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座谈会上指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非公有制企业要努力走在“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的前列,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为重庆实现“加快”和“率先”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11月13日上午,汪洋来到重庆市工商联,与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畅谈学习十七大精神的心得体会,并结合促进重庆市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交流意见。
座谈会上,大家争相发言,谈体会讲心得,气氛轻松而热烈。市政协副主席、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市工商联会长孙甚林,以及来自各个行业的非公有制企业代表吴亚军、刘崇梅、付中秋、许资、叶定坎、杨莜敏、王金山等踊跃发言。大家认为,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鲜明表达了坚持改革开放的政治立场,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动力和理论政策支撑,进一步坚定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富而思进、将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大家特别对报告重申“两个毫不动摇”、进一步提出“平等保护物权,促进平等竞争”,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等新思想,表现出极大关切和浓厚兴趣,并表示将结合企业实际,切实加以贯彻,更好地发展企业、服务社会,用实际行动落实好十七大精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全市更好更快发展。
“从刚才的发言中看出,大家对十七大报告是衷心拥护的,而且充满了热切期盼。”汪洋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说,十七大报告是一个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报告,报告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他指出,报告通过全景式地回顾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进程和宝贵经验,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强调继续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加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外部条件。
非公有制经济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产物,正是因为选择了这条正确道路,非公有制经济才有了今天的发展成就;实现非公有制经济更大发展,必须进一步坚持这条道路。
汪洋指出,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遇到一些困难。有些矛盾和困难是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普遍存在的。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靠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不改革,就会困难重重,就会停滞不前。今天,我们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就是动员全体人民,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共同为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努力奋斗。
汪洋强调,十七大报告创造性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因此,实现十七大确立的宏伟目标,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作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产物,非公有制经济对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需要突破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最了解、最清楚,因此应当努力走在“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的前列,为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为重庆实现“加快”和“率先”的宏伟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2,杀出一条血路来
2008年那场“改革开放后第三次地方党委的集中换届”后,各省新一轮主政大员不断推出的改革新政,为这个开局之年带来勃勃生机与活力。在广东,这个改革开放的先行区考验不断。未来,中央交给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任务是:率先探索转型,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和先行示范作用。汪洋说,他要“杀开一条血路”来。>>薄熙来开启重庆官智 打造开放政府 刘奇葆与四川人经历生与死的考验
《中国改革杂志》报道,年初的那场历史罕见的冰雪灾害是汪洋在广东的第一个考验。他说,如果处理得好,这里的一切就是经验;如果处理不好,这里的一切就是教训。虽然处理得并非完美,但其所表现出的歉疚和诚意,获得了公众的谅解。在此后的社会矛盾处理及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上,汪洋均表现出了相当的智慧。
然而,最大的考验显然来自经济结构的调整及发展方式的转变。当企业的倒闭潮已经无可避免,原有的发展模式走到末路的时候,汪洋提出了“双转移政策”来破解发展的难题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但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双转移政策”障碍重重,步履维艰。
这个时候,他再一次提出“杀开一条血路”来。试图以“置于死地而后生”的魄力和勇气来突破重重障碍,继续推行改革。
2008年12月18日,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中央送给珠江三角洲一份特别的礼物:规划期至2020年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获国务院通过。
30年前,这里的人率先探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一个落后的农业省份发展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30年后,中央交给这里的任务率先探索转型。这是国家战略意义上的珠三角改革发展蓝图。一场有关珠三角地区未来发展方向的争议终于有了定论。
“不救落后的生产力”
此前,珠三角地区引发了一场争议,汪洋处于舆论争议的中心。
争议起于2008年11月12至13日汪洋在湛江市进行专题调研时的一番讲话。汪洋说,现在大家都很关心广东经济遇到的困难,很多人都在发表议论,让人有天塌了的感觉。比如,有人说,今年以来广东有5万多家企业倒掉了!数据是否真实另当别论,但大家要认真分析一下,现在倒闭的是什么企业?有著名的大企业吗?没有!我判断,这些企业总体上讲,都是落后的生产能力。落后的生产能力被市场周期性波动所淘汰,是市场经济的规律在起作用。
“现在我们正经历着这种调整”。他表示,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政府决不能去干市场经济不允许干的事情,不能去救落后的生产能力。“要干这样的事: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上先进的生产力!”
此番言论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之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指出,广东当地一些官员错误以为劳动密集的就是低级产业,资本密集的才是高级产业,产业升级就是用行政手段把低级产业逼走,腾出土地给高级产业;殊不知产业升级是指扩大和提升附加值。他表示,鼓励产业升级的发展方向是对的,但要正确理解和用扶持而非强制手段推行。
2008年11月21日至22日,汪洋在举行的广东全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上对争议做出了公开回应,“这些争议中,有的赞成,有的反对。我也想了,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年,走的是自己的路,让别人议论去吧。现在仍然是这样,走我们自己的路,科学发展的路,让别人议论去吧。不管别人怎么说,‘双转移政策’要坚决,‘腾笼换鸟’要坚决。千万不要因为要保增长,不管什么都继续上。”
双转移政策,是指推进产业和劳动力由珠三角向粤东、粤西和北部山区进行转移。这是汪洋主政广东后,经过一系列解放思想调研后提出的一份破解发展难题、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纲要》中开始反思珠三角的发展模式。在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产业转移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共识,但有关 “双转移”的时机是否已经成熟以及如何实施转移战略争议颇大。关键的问题在于:是进行行政性转移还是市场机制推进转移?目前广东施行的“双转移政策”是前者还是后者?
2008年3月,汪洋在东莞调研。东莞是外向型经济最集中的地方。这里的工厂大多无核心技术、无品牌、无渠道,企业老板能赚到微利,当地农民收取厂房租金,地方政府增加财政收入——这就是著名的东莞模式。到2007年底,这里企业倒闭的消息不断传出,这种模式已经逐渐走到了尽头。
汪洋在东莞敲响警钟:今天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会被产业结构所调整。
东莞因此被视为珠三角产业转移升级的桥头堡,一度积极贯彻“双转移政策”,曾试图通过提高租金的方式来淘汰低端产能和劳动力。“腾笼换鸟”这种做法很快引起争议。
2008年9月,南方都市报发表社论《以市场之力腾笼换鸟用政策之手改笼育鸟》。社论的中心意思是:市场无形之手才应当是“腾笼”主要推力,而非以政府为主体,用各种手段提高制造业运营成本,以加速企业关门倒闭。
也有人直言:眼下这场看似在市场机制下推行的产业转移,尚未摆脱计划经济的思维。
2008年12月9日,汪洋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困难面前,关键要有信心、沉住气。要善于听取意见,但不要被议论左右,不要自乱阵脚。”
他在文中再一次强调,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双转移政策’要坚决,‘腾笼换鸟’要坚决,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坚决。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政府决不能盲目去救落后的生产能力。千万不要因为要保增长,不管什么都继续上。那种为了保速度而把本已淘汰的落后产能重扶上马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坚决避免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 “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对立起来。
“事实证明,拥有自主品牌和设计、销售渠道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反而在逆势中走强。”12月5日,在广东省中小企业工作会议上,汪洋要求,各级政府需要“抓住世界经济新生的倒逼机制机会;抓住中央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机遇,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和转型升级”。
在这个会议上,广东省决定从2008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投入1.8亿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基础上,再新增1 0亿中小企业专项支持资金;2009年-2012年省财政安排的装备制造业、中小企业专项等资金60亿提前在2008 年-2009年预安排,原计划分4年投入的60亿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区专项资金将在2009年集中使用。
允许改革失败,不许不改革
在主政广东一年的时间里,汪洋强势推行改革。
上任的第一天,他在就职发言中说:“广东既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也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最大的受益者,改革开放是广东的魂。广东靠改革开放起步,也靠改革开放起飞;靠改革开放赢得今天,也只能靠改革开放开创未来”。
2007年12月底,在他第一次主持的广东省委会议上,汪洋在两小时发言中,先后二十二次提到“解放思想”,向广东全省发出了“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的总动员,并呼吁广东官员重拾改革开放初期“杀开一条血路” 的气魄。
言语间颇有些悲壮。背后是其对当前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深刻矛盾和问题的忧患。
他列举了广东发展的五大不足:一是,经济发展转快,但发展不够全面,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管理相对滞后;二是,经济总量大,但发展方式仍然粗放,结构不够优化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三是,城乡区域发展有了新的进步,但发展不够协调,发展不平衡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四是,资源环境保护得到加强,但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较大,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依然趋紧;五是,经济增长水平较快,但民生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有待提升。
在广东经济总量连续23年位居大陆各省区市第一名背后,广东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却由2000 年的2.67倍扩大到2006年的3.15倍。与国内其它省份相比,广东人均GDP年均增速过去10年均排在江苏、浙江、山东、上海等沿海省市之后;技术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仅为1.2%,低于全国1.4%的平均水平;广东每新增一个劳动力新创造的GDP是12万元,大大低于江苏的88万元、山东的22万元和浙江的21万元。
汪洋因此给广东的官员泼冷水,“我们有充分理由感到自豪。但是,长期捧着‘总量第一’这块‘金字招牌’,听惯了别人的赞誉,很容易使我们一些同志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了某种优越感,甚至骄傲情绪,这种缺乏忧患意识的表现,最终会导致不思进取,后果是极其有害的”。
汪洋不断释放的执政信息表明,他将以新的思维来推动广东的下一步发展,重塑广东改革开放的先锋角色。外界也就此猜测,广东将作为推进下一步的全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区。
这个猜测在2008年12月18日终于得到了证实。
在《规划纲要》中,珠三角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区,未来的日子里,这里要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率先建立创新型区域;率先构建和谐社会;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率先建立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改革开放三十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正处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同时,新的思想樊篱和强大的既得利益格局已经形成。这无疑成为经济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的绊脚石。
2007年底,广州市委政策研究室推出了一份名叫《广州构建和谐社会的利益均衡机制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广州存在五大强势利益集团,包括垄断利益集团、特权利益集团、以谋取租金收入为主的食利者利益集团、以各种中间收费为来源的灰色收入利益集团、早期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优势企业利益集团。该报告强调,这些强势利益集团的利益扩张有进一步强化之势。
今日的广东已经不是上世纪70年代末的广东。最大的不同在于:30年前,广东省自上而下,求变求新的意志强烈,上下同心,使得广东的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势如破竹。30年后,一切试图打破既有利益格局的改革必然是阻力重重。
在此情形下,将一个地方从发达带向更发达尤为艰难。
“允许改革失败,不许不改革”。在其实施的改革措施遭受质疑和阻力的时候,这位强势的改革者如是回应。
“明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广东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我们要把形势研究得更透彻一些,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做好全球经济低迷持续较长时间的充分准备。”
在未来更长的时间里,他的任务是带领这个布满粗放式发展沉疴的中国最庞大的经济体冲破层层障碍率先探索转型。
汪洋说,要置于死地而后生。
3,省委书记汪洋慰问两会随团记者:媒体要总结好经验明年再战 
    2008-03-16 09:50:28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全国两会
  
  肖扬作为退下来的广东籍的领导干部,我们的媒体能给他这样的报道,是对他个人政治生涯最大的安慰,也给许许多多在外工作的广东人很大的鼓励。——汪洋
肖扬开怀大笑。3月11日,南方日报头版刊登他到广东代表团座谈时的照片。
  “可惜的是,你们发稿量太大,使我们不能尽览。”昨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慰问随团记者,在赞扬广东媒体量多质高的同时,也提出广东媒体不仅要和各地的媒体相比,还要和中央媒体相比,更要和海外的高水平媒体相比,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报道的水平。
“有多少记者是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报道?”汪洋慰问讲话前先做了一个举手统计。统计结果显示,有四成记者是“新手上路”。他开玩笑地说,“第一次参与两会报道的记者越多,我这个(慰问)的话越好讲。”
汪洋首先代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向广东媒体在两会期间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道广东代表、委员的表现,展现了代表风采和广东水平,表示衷心感谢。他说,全国两会也是中央媒体、全国各省市媒体、海外媒体的新闻大战;这次大战中,广东媒体也展现了广东特色。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可惜的是,你们发稿量太大,使我们不能尽览。”他特意提到,整个会议期间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张照片——南方日报头版刊登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到广东代表团。他说,这张照片非常人性化地展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风采,“作为一个人,他有喜怒哀乐,不都是做首席大法官时严肃的面孔;这张照片的构图特别好,上面空间留得很大,肖扬的笑容和空间契合得非常好;报纸敢这样发这种照片,是解放思想的表现!”
汪洋接着“夸”:“肖扬作为退下来的广东籍的领导干部,在他最后一站的时候到广东团,我们的媒体能给他这样的报道,是对他个人政治生涯最大的安慰,也给许许多多在外工作的广东人很大的鼓励。”
“这是我印象最深的报道,但绝不意味着别的报道不好,电视台、广播等各个媒体都有精彩的报道。”他现场建议宣传部把各家媒体在这次报道中最精彩的报道拿出来,搞一次评比。“这么大的阵容,这么久的时间,又是中国最高规格的会议报道,到底有没有展现出我们的最高水平?你们把最精彩的汇集起来,看看有没有超越那张照片的。”
“当然,我说了不算。”他很谦虚地说,新闻是一门学问,不是领导说了算。但是领导经常看新闻,还是有一点发言权的,尽管不那么权威。他提出,全国两会是政治制度最集中的表现方式,每年都会开,媒体要总结好经验、问题,明年再战。
 4,求贤若渴,汪洋与马云
  约马云为哪般 问计电子商务
汪洋自揭会面内容,礼遇之举在企业家代表中引起巨大反响
本报讯 (记者 周炯 王莹)“我见了马云,邀请他到广东发展电子商务。”昨天,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人大广东团全体会议上首度披露3天前自己和马云在广东团驻地的会面内容,称“他的一些想法是很有远见的”。
邀马云到广东发展电子商务
  6日上午11点45分,广东团的分组讨论还没有结束,2楼会场外的走廊上空空荡荡。 
 
 
突然间,一阵人声从走廊深处传来,一个熟悉的身影随之出现在眼前。“马云!”记者禁不住叫出声来,一身黑色西装的马云神采奕奕,手中握着一份文件,快步向电梯口方向走来,而在他的身后是一个记者更加熟悉的身影:“汪书记!”“好,就到这吧。”行出五步,脸挂笑容的汪洋伸出右手和马云告别:“有机会到广东再聊。”“好。”
早在2月20日,汪洋率领广东党政代表团造访阿里巴巴,并且约定与马云再讨论“加工贸易拉动内需经济一体化”。“那些要讨论的今天和广东这边都讨论了吗?”听到记者的问题,马云笑起来:“都聊到了,时间不长,但很有成效”。
“阿里巴巴的模式是不是可以为面临转型的广东中小企业提供一条新路?”马云还是微笑:“我可以告诉你,汪书记对广东的中小企业一直非常关心,阿里巴巴现在也在研究如何帮助他们成长,如何通过互联网提升他们的竞争力。”
“阿里巴巴和广东下一步如何深化合作?”“我们肯定要积极出力,具体的真的还不方便说。”面对记者追问,马云连称歉意,“曾经说好一年不接受采访,已经破例了。”
两会期间马云神秘出现广东团的消息,经本报独家披露,引发舆论强烈关注。昨天,广东团大会时,汪洋终于自揭谜底,“我见了马云,邀请他到广东发展电子商务”,“他的一些想法是很有远见的。”
企业代表羡慕马云
“政治局委员这样礼遇一个民营企业家,印象中从来没有过,”汪洋书记两会期间密会马云的消息经过披露,在代表尤其是企业家代表中引起巨大反响。雅士利集团总裁张利钿说,礼遇本身就是思想大解放的表现,他认为,马云对于国际化的信息建设非常熟悉,将有利于帮助广东企业提升竞争力。张利钿认为,企业家与政府官员间的良性互动值得提倡。
廉江一品木业总经理袁超对马云深表羡慕,他表示,汪洋将之奉为上宾,显示企业无论民营国有只要对社会有贡献有价值就将获得认可,而且此事将大大鼓舞本地企业家奋发图强,后来居上。
■成果
阿里巴巴广东桥头堡
马云选定中山
本报讯 (记者 王莹 邹炯)昨日下午,中山市市长李启红在接受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专访时透露,中山已与阿里巴巴达成初步协定,将利用阿里巴巴的商务网络来打造工业购销专业化的流通体系。
李启红表示,目前中山的产业结构中,工业占了经济总量的61%,而第三产业只占36.1%.中山接下来提出要通过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她透露,中山目前特别希望依靠中山3580亿元的工业产值打造一个工业购销专业化的流通体系。在两会期间,她和阿里巴巴的主席马云在3月6日中午进行了面谈。目前已经基本上谈好,阿里巴巴将确定其在广东的发展,把中山这个城市作为阿里巴巴的桥头堡。而中山市也希望利用阿里巴巴的商务网络,来打造城市的工业购销专业化的流通体系。(南方都市报)
5,用QQ来解放思想
  南方都市报本报讯 (南方日报记者 谢庆裕)3月30日、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到深圳进行专题调研。调研过程中,汪洋在腾讯公司总部接受了腾讯CEO马化腾赠送的QQ号码。消息传开后,有网友戏称为“QQ广东第一号”,更多网友纷纷表示“欢迎新Q友”。
普及网络有助思想解放
据透露,汪洋在调研时谈道,在重庆工作期间,他就对互联网非常重视。汪洋还说:“我们在解放思想学习讨论的时候,我讲了几件大事,其中就有这一件,就是要在全社会里面尽快普及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我觉得这是我们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制高点。”
事实上,今年2月3日,正值春节前,汪洋和省长黄华华就曾发布《致广东网民的一封信》,表示愿和大家一起“灌水”,也欢迎大家“拍砖”,引起轰动。而前段时间,汪洋邀请“阿里巴巴”的马云到广东发展,也备受关注。
网友发言寄语“书记Q友”
腾讯网上,马化腾向汪洋送QQ号的图片引起了网友们的“严重”关注,有网友开玩笑说,这个号可以叫做“QQ广东第一号”了。
“省委书记当Q友,这就真是解放思想了,看来我们也要多解放思想,”有网友说。而来自广州的一位网友则非常“解放思想”地说:“QQ上人人平等,作为Q友,我们该说啥还是说啥。”
汪洋在深圳调研时提出的观点引起热议,昨日有网友陆续给这位“新Q友”献言。腾讯网友“七仔”说:“广东的领导提出来让深圳叫板世界先进城市,我自己的底气是有那么一点点不足。深圳这些年的发展大家都能看得很清楚,但是,如果眼睛放远一点,向地球其他方向望一望,或者就不免有些自惭形秽了。张大自己眼睛的同时,低头看看脚下的路,或者同样重要。”
对于汪洋提的“深圳在某些方面不够特”,另一位网友也深有感触地说:“经济和政策的双重开放造就了深圳。深圳的意义,其实不完全是经济上的。希望有一天,其他地区间的政策和文化上的心理关卡,也将不复存在。” (本文来源:南方网 )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