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何香凝咋被毛主席高度赞誉?

火烧 2009-07-1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讲述何香凝如何被毛主席高度赞誉,重点描述她虎口救夫、画笔栖迟、送裙羞蒋、不用孽钱等事迹,展现其革命精神与历史地位。

何香凝咋被毛主席高度赞誉?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有一位受人敬仰的杰出女性,她的名字叫何香凝,她是国民党领袖廖仲恺的革命伴侣,无产阶级革命家廖承志的母亲。她始终坚定地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在国共合作中与共产党人患难相依。本文收录了几节反映她虎口救夫、画笔栖迟、送裙羞蒋、不用孽钱的往事。  

                           一、虎口救夫  

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兵变,炮击观音山总统府,她的丈夫廖仲恺被囚,孙中山和宋庆龄被迫避难。  

经过多方打听,在廖仲恺被囚的第十日,何香凝从友人处得悉丈夫被囚禁在石井兵工厂,她决心一定要把自己的丈夫从国民党的牢笼里救出来。  

 8月17日 ,当何香凝获知陈炯明要在白云山粤军司令部召开军事会议的消息时,她决定深入虎穴,当面找陈炯明要人。  

次日上午,当何香凝突然出现在会议室,原本喧闹的会场顿时变得鸦雀无声。陈炯明连忙离座,亲自搬了张藤椅请何香凝坐下休息,还斟了杯白兰地客客气气地递到她的手上。何香凝既不拒绝也不道谢,接过酒杯一饮而尽。陈炯明又假惺惺地献殷勤道:“ 廖 夫人,叶举有家眷在此,你换一件干衣服吧。”何香凝早知道他是个两面三刀的角色,不吃他这一套,当着全体军官的面,她大声道:“雨湿有什么要紧,我今次来,还打算血湿呢!”说罢,她继续痛斥陈炯明对孙中山、廖仲恺恩将仇报的无耻行为,并道:“你把我砍成肉酱我也不怕,仲恺是杀是放,你今天一定要回答我。”面对何香凝的一身正气,陈炯明无以反驳,于时他佯称囚禁廖仲恺是个误会,并写了张条子让手下陪何香凝去石井兵工厂,把廖仲恺转到白云山。何香凝知道陈炯明没有释放的诚意,不过敷衍而已,就愤怒地把条子当场掷还,厉声说道:“我今天来,是没打算回去的。人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你们就是把我斩成肉酱,我也不怕。今天我死虽然轻于鸿毛,但我相信将来会有价值的。对 于廖 先生,我也不一定要你们放他,但是,我一定要你们今天给我一个决断的答复,就是放他或者杀他。”又说,“你做事要磊磊落落,要杀仲恺随你的便,要放他就叫他和我一同回家,不要解到白云山来,押上白云山是明放暗杀!”陈炯明见自己的花招被识破,迫于舆论压力,无奈之下,不得不下达了释放廖仲恺的命令。  

机智勇敢的何香凝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将丈夫成功地解救了出来。此后,夫妻二人又携手踏上了革命的征程。他们一同辅佐 孙中山 先生改组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及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画笔栖迟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背弃了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共产党清除出党、政、军系统,还驱逐了苏联顾问,完全投靠欧美列强和中国官僚资产阶级。  

在一个会议上,何香凝拍案而起。她义正词严地说,我要辞去国民党内一切的职务,我要继续与共产党、苏联来往,国民党的法律不能制裁我,我是遵守孙中山的遗言,"吾宁以画笔栖迟,维持清苦生活,不愿同流合污,做国家民族的罪人。"何香凝公开声明辞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一切职务,不拿蒋介石一分钱,同南京政府决裂。  

三、送裙羞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主义,何香凝十分气愤。1935年她给蒋介石寄去一个邮包,里面装有一条裙子和赠蒋介石一首诗及续范亭的一副对联。  

诗云:枉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这首诗愤怒地抨击了蒋介石及其军队不抗日的卖国行径,并表示了自己愿作巾帼英雄奔赴抗日前线的决心。  

 信中所寄续范亭的一副对联为:  

井底孤蛙小天小地自高自大  

 厕中怪石不中不正又臭又顽  

 何香凝借续范亭的这副对联,把蒋介石喻为不中不正、又臭又硬的厕所怪石,可谓是酣畅淋漓!  

四,不用孽钱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随即沦陷。何香凝带领儿媳经普椿、两个孙子以及一个亲戚,冒险离开香港,进入中共领导下的东江游击区。1942年7月,她们经过长途跋涉抵达桂林。何香凝一家来到桂林后,得到了李济深先生的关心,起初住在芙蓉路八角塘,后来才移居到东郊的观音山下。  

在这里,她经常是靠卖画为生,但当时有钱买画的人是很少的。为了补贴生计,年逾花甲的何香凝不顾年老体衰,和儿媳一起开辟小农场,养鸡种菜,尽管如此,家庭生活还是十分清苦。  

就在这时,蒋介石派人从重庆赶来,来人带来了蒋介石的亲笔信和一张10万元的支票,邀请何香凝带家人到重庆去。  

何香凝早就看透了蒋介石。正是他,下令逮捕了自己的儿子廖承志,至今仍被关押在江西的监狱里;也是他,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围剿浴血抗日的新四军将士,叶挺军长如今正被软禁在离她家不远的地方……“这些旧恨新仇未报,如今他却派人来拉拢收买我,我才不上这个当!”想到这里,她不禁面带怒色,提笔在信封上写下两句诗:“闲来写画营生活,不使人间造孽钱。”  

蒋介石并未因此而死心。1944年秋,衡阳失守,日军逼近广西。张治中将军从重庆来到桂林时,奉蒋介石之命拜访了何香凝,再次请她同家人一起到重庆避难,并说专门给她带来了几十万元的路费。这一次,何香凝又一次严词拒绝了。为了表明心志,她赋诗一首:“漂泊天涯隐桂林,国愁家恨两相侵。难行蜀道知何故?道是无因却有因。” 蒋介石见之,无计可施,无可奈何。  

解放后,她不顾已是古稀之躯,仍满怀热情参加领导国家的各项建设工作,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一、二、三届名誉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全国人民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毛主席十分赞赏何香凝的高尚情操和战斗精神。1937年6月25日,毛主席在致何香凝的信中,称赞何香凝“为中华民族树立模范”。他说:“今日之事,惟有斗争乃能胜利。先生一流人继承 孙 先生传统,苦斗不屈,为中华民族树立模范,景仰奋兴者有全国民众,不独泽东等少数人而已。”  

 1972年9月1日 ,何香凝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欢迎博友光临强国网:http://www.lnxv.com/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