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评“公务人员应该慎言”

火烧 2009-07-0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公务人员慎言’展开,探讨社会阶层分化与利益诉求,强调舆论资源应向基层倾斜,批判公共权利私有化现象,呼吁关注民众声音。

   

 前几天,郑州的一个官员一夜之间一语成名,他掷地有声地质问记者:“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此言一出, 全国上下网间舆论一片大哗。这位官员可能要自怨倒霉,因为在今天中国,官员倒台都是腐败的结果,鲜见有因言获咎的。为什么这句话就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呢?这句话究竟触动了人们的哪根神经?对此,有一家大报发表了评论,称:公务人员应该慎言。该评论从中国到外国旁征博引,说来说去问题似乎只在于言语不当。其实,这根本就不是什么言语问题,而是触动基层社会最敏感的那根神经。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进行明显的结构重组。在重组过程中,社会成员获得新的角色,实现新的社会定位,社会分层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结果。今天我们所谈论的工人、农民,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阶级,而是分化、重新组合后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阶层。今天,在“人民”这一大范围的政治概念下,各个不同阶层的群众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态与利益诉求。  

分化是必然的,阶层重新凸显也是必然的。所谓建设“和谐社会”,核心的任务是建构阶层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实现阶层之间的利益整合,而不是走向对抗。要实现阶层之间的沟通、协作与利益整合,必须妥善合理、公平公正的分配各类资源,包括舆论资源,社会资源的人工调控应更多地向困难阶层倾斜。也就是说,今天的媒体或舆论资源,应该更多地替老百姓说话,因为关注民众、关注基层、关注困难,无论是思想、理论还是行动,永远都具有非凡的道德魅力和道义力量!如果真要问新闻媒体,“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应该毫不犹豫的回答:准备替老百姓说话。  

其实,替老百姓说话也就是替党说话,并没有站在党的对立面。但有一些人总是在刻意地制造社会对立。本来,较上阶层支配更多的公共资源,这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现象,但一些手握大权的人非但不是向下倾斜,反而贪婪地把这些东西攫取占为有己。如果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经济资源的私有化倾向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的话,那么,公共权利的私有化倾向则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一些单位,已经不把第一把手叫××长或总××,而是称“老大”,借用黑社会的称呼了。因为占有了公共权利,因为和资本权利有了紧密的结合,所以,很多的人,高高在上飘飘然起来了,他们要质问“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了,对群众要发出“你们这些人算个屁啊”的叫嚣了,要强迫弱女子提供“服务”了。这就不可避免要唤醒底层“重受二遍苦、重遭二茬罪”的梦魇,拨动老百姓最敏感、最脆弱的那根神经。  

任何社会都有穷富之别,所差在于多少而已;任何社会都有强弱之分,所差在于大小而已。绝对平均主义是不存在也是不可能的。阶层的凸显并不意味着对抗的必然,但前提必须是立足于阶层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实现阶层之间的利益整合,如果反其道而行之,那就要产生对立,出现压迫,矛盾就可能激化。现在,物质条件有极大的改善,但不能因为汽车家电满大街就以为从此天下太平。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哪一朝哪一代也都曾有过“公私仓廪俱丰实”的时期,可是“仓满盈鼠雀”。这些“鼠雀”会钻营,能攀爬,对主人无比恭顺、谄媚,以赢得主人的迁就、姑息与怂恿,到头来,就是他们,彻底糟蹋掉“万石之仓”,社会矛盾空前激化,来一个“十八家反王,三十六路烟尘”,社会就变得不可收拾了。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这是颠扑不灭的真理,是千万不能忘记的。今天的反响还只是如邓玉娇挥刀,如网上哗然等,如果发展延伸开来,可是不得了的。所以,那家大报所谓的慎言的评论,不过有点告诉人家“心里明白嘴不要说”的意思,如果说那位郑州的官员是一个真小人,是鼠辈的话,那这篇评论可就是一个掩耳盗铃的伪君子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