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被洪水考验多久
公元二○○九年,北方大旱,南方大水。广西柳州洪水围城。
我虽不是历史学家,却坚信上述内容会印刻在历史这一页。
昨天吃饭时,扫了一眼电视,发现灾区已经出现以船代车。那一叶扁舟飘零在城市中的画面,令我六岁的侄子兴奋不已,当我告诉他这是灾难,不好玩时,他才消停下来。我,也陷入了深思。
北方的水井越打越深,南方的大水越治越多。这些仅仅是老天爷的失职吗?还是大自然对人类破坏活动的报复。我想,这肯定有着某种关系。
人类活动对自然的作用,在我国几乎是毁灭性的。当人们把一个个水坑填平,建起了宅基地;当人们将湖泊一步步蚕食,盖成了厂房与住宅楼,当人们放倒一片片树林,垦成了耕地。大自然也记录着这些罪恶,滂沱大雨时,湍急的水流涌向街头,与其它激流汇成了洪水,肆虐着人类的家园。原本那一个水塘、一条小溪都是天然的泄洪区,它们担负着分流洪水的责任。如今,人类埋藏了它们,自然也埋藏了人类。
记得有个学者说过“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发达,就看它大雨后的状况。”我们城市排水系统太落后了。“与看不见的地下设施相比,不如注重表面上的风光。”设计者应该是这样想的,或许出于资金上的困境,或许出于技术上的难题,总之,钱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却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们城市的防汛设施在洪水面前难堪重负。暴雨开始,下水道成了上水道;暴雨过后,正一楼变成了负一楼。
为什么不去把生态全方位修复,不去把大堤修牢,不去把排水系统修好。为什么不去合理的利用环境,保护环境?
如果没有资金,就请把全国数以万计的“天价厕所”工程停工,把各地的“政绩”工程停工,把老百姓捐出来的烟草税,燃油税都用上来,还怕解决不了问题?
面对洪水,我们不仅要有精神上的优势,更要有技术上、物质上、经验上的优势。水来了,要怎样防,怎样疏,怎样治,怎样理;水退了,要怎样清淤,怎样防疫,怎样重建,怎样处理各种“后遗症”。“大人”们,你们想过没有,求求你们不要成天想着形象工程,惦记着百姓口袋里的钱,多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才是正事,才是政绩。否则,洪水迟早有冲垮你们的一天。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