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神供(一评续)
(接上)
放弃马列主义必然动摇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精英的指导思想是:“不论姓社姓资”、 “不争论”。这其实就是放弃无产阶级专政,放弃社会主义,发展资本主义;就是不讲阶级斗争,搞阶级调和,欺骗群众。由于中国精英这样的指导思想,它变的与所有的资产阶级政党,再也没有什么区别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私有制,就是培育资产阶级。这种阶级生命力强大得很,而且贪得无厌的很,它不会仅仅追求私有制的长期发展,它必然要争夺上层建筑的领导权。否则,共产党再来一次社会主义改造,资本家剥削所得,还不是被收为全民所有吗?因此,资产阶级必然拼命地去夺取政权,用资产阶级专政代替无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在中国精英内的代理人赵紫阳这样做了,引发了动乱;资产阶级在苏共党内的代理人戈尔巴乔夫这样做了,导致了苏联共产党亡党亡国,这就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在中国精英放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追求资产阶级所谓的个性、独立性和自由,其一党执政的地位,就必然遭到动摇。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阶级斗争学说,它包括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中国精英长期不提阶级斗争,提倡社会和谐,搞阶级调和,这是马克思早在《共产党宣言》中抨击的“空想社会主义”。因为如此,它的党员,特别是那些资本家党员,根本没有了社会主义觉悟,没有了阶级斗争意识,有的只是资产阶级意识,成为了最坏的资产阶级,搞法西斯专政,动辄就出动大批的警察,镇压群众正义要求的集会。这一点,就连西方资产阶级在中国的代言人《08宪章》派,也认为是非常没有民主的,并把它归结为一党专制的结果,借此攻击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一党专政的原则,不失时机地打出多党执政的诉求,动摇了中国精英一党执政地位。
更为严重的是,中国精英由于违反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普遍原则,被很多人视为修正主义,从根本上动摇了它的合法性。坚持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而且必须一贯坚持,比如消灭私有制,即使在一个短时期内不去坚持,它就会泛滥起来,如果再提倡发展私有制,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这总之,中国精英现在又提出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按中宣部的《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以下简称《回答》):“ 道理其实并不复杂。”但是,原因却是复杂的,难免有借钟馗打“鬼”之嫌,好高的一招——缓兵之计。
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是几句空洞的赞扬话
中宣部的《回答》,在论述“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个问题上,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看起来是十分马克思主义的。然而,从其阐述的具体内容看,则是十足的为我所用主义,因为整本书没提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没有提到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映衬的依然是“和谐社会”。
《回答》道:“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大家知道,提到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属于哲学的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最显著特点:“一是阶级性,公然申明它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一是实践性,强调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8】《回答》举出法国学者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例子;举出的“当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之时,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在欧洲销量成倍增长……”的例子,意图是抹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是科学不分阶级性的老调重弹。有谁见过奥巴马、布朗、萨科奇等,在公开场合肯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回答》偶尔还引用毛泽东同志的著作,自从十七大以来,这是难得见到的,更与其《十七届三中全会公告》公然抛弃毛泽东思想不相吻合的,是典型的为我所用主义。奇怪的是,既然《回答》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那么,为什么在“六个为什么”中,只提“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按《宪法》的原则,提出“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果真的是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那么,丢掉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岂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吗?30年以来,资产阶级右派公然攻击毛泽东思想,岂不是在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吗?好了吧,这种为我所用主义是要不得的,只能使中国精英的意识形态更加混乱!相反的,共产党必须一贯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才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才能占领舆论的制高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马克思主义不容曲解
中宣部的《回答》,在论述“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个问题上,洋洋洒洒,但总让人有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表述上,不论是《回答》本身,还是《回答》引用其他人的话,很多是在歪曲马克思主义。
何谓主义?汉语词典的解释是:(1)指最高理想和准则,某某主义指以某某为最高理想和准则的思想体系。马列主义就是把马列理论作为最高理想和行为原则;(2)某种特定的思想、宗旨、学说体系或理论;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以及学术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指人思想最终确立的对某类事物发展的认知状态,通常表达所持有的一种目标、观点或立场,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某种行为的总括。请大家深刻理解“最终确立的”这个修饰词吧!
《回答》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还在于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不是故步自封的学说,而是随着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科学体系。”这一表述就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自始都是开放的,从来没有封锁、禁令、限制任何政党和个人进入其思想体系中,去研究、探讨和承认它。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自己的主义,无产者应是无条件的、必须毫不改良地遵守其原则,决不允许违反其原则式的“发展”、“丰富”。所谓的完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之说,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不完善的,这显然是混淆了体系和内容的关系,是反马克思主义的言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对立统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等。依据这些基本原理,我们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变化着的客观事实,发展出新的理论,再去指导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坚持阶级斗争”、“坚持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等普遍原则,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和马克思主义者,是不能改变、违反和取消的。取消阶级斗争,就只能是阶级调和;发展私有制,必然湮灭社会主义公有制,两者不可能永远平衡的;不搞无产阶级专政,就必然是资产阶级专政。
《问答》说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在于它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这是本末倒置的说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于它的基本原理是任何时候都适用的。当然,这只能对于无产阶级来说,资产阶级从来都是反对它的,这种反对的嚎叫声,自马克思主义产生那天起,就没有间断过。因此,《问答》的这一说法,是在贬低马克思主义的伟大。
《问答》的以上论调,其落脚点是:“邓小平同志强调,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江泽民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与时俱进。”
先让我们看看《问答》中一段篡改毛泽东著作的文字,就知道其用意了。“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但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毛泽东同志真是这样说的吗?《毛泽东选集》第六卷【9】的原文是:“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祖宗是不行的。”请不要漏掉了毛泽东同志说的“第一”,这是极为重要的,他强调的是,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过程中,必须遵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这句话是非常错误的。马克思主义只有一个,一切修正的、改良的马克思主义,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用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实际相结合,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根本不存在着一个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列宁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把马克思主义与苏联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取得了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成为了列宁主义。但绝不是说,列宁主义代替了马克思主义;尽管列宁是伟大的,他开创了无产阶级武装夺取政权的先例,我们也不能说,列宁主义是结合苏联实际相的马克思主义。如果这样的话,谁都可以把自己的理论说成是马克思主义,就形成一国一个或多个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唯一就不存在了。马克思主义者始终都认为,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普遍原则是不能变的,列宁没有取消过马克思主义的任何一个原则,也没有给马克思主义“补充”过任何新的原则,【4】毛泽东也是如此。“武装割据,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完全是毛泽东同志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原则为依据,结合中国的具体条件和无产阶级专政下阶级斗争的新条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主义。一切违反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不符合马列主义的普遍原则,所谓的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发展成为的独立理论体系,都是现代修正主义的表现。赫鲁晓夫这样做过,搞什么全民党,否定社会主义社会长期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客观事实,结果使苏联共产党亡了党,苏联亡了国!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与时俱进。”这哪里是赞扬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分明是贬低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性,就在于它的基本原理和普遍原则,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乃至于将来,都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有谁说过牛顿定律是与时俱进的?爱因斯坦相对论是与时俱进的?如果非要说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只能说它具有前瞻性,是永不过时的,它在任何时代,都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指导原则。
《问答》总算说了半句实话:“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说它是半句实话,因为它没有讲明,是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普遍原则,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带领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的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本家,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又是谁领导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取得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的?《回答》不是在不得已时,是不愿意说出“毛泽东”三个字的。难道“毛泽东”三个字,就那么难说出口吗?这究竟是为什么?
关于“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问题,《回答》论述了那么多,最后的结论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引领改革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指导作用。”请注意,《问答》的用词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而不提“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这是为什么?因为,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去衡量中国的改革开放路线,完全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发展的是资本主义经济,中国精英,再也不可能回到社会主义道路上来了。
这种结论,是不是太绝对了呢?根据是什么呢?那就举一个根本的方面,即所有制的问题,来证明这一观点。中国的现实,不管你是否承认它的资本主义性质,就姑且叫什么特色社会主义也吧,但它的经济成份现状是:全民所有制经济越来越少了,集体所有制经济几乎绝迹了,民营、外资、合资企业,即私有制经济越来越多了,占了主导地位,垄断式的企业,很多改为了股份制,按法律规定,它排斥了全民所有。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大部分私有制和一点公有制的并存。试问,我们还按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吗?退一步,就按《回答》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为何还要画蛇添足呢?),那么,中国还要向共产主义迈进吗?要迈进,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把集体所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同时逐步限制和消灭私有经济。这个过程,查查苏联的列宁、斯大林时代,以及中国一九五三年以后的历史,就知道其艰难性了,就知道阶级斗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了。试问,有谁见过中国精英发展私有制的终结时间表?又有谁见过中国精英进行第二次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计划?是五十年以后开始,一百年以后完成吗?这是根本没有的事情!说穿了,“摸着石头过河”的真谛就在于:过了河的小卒子,是再也不能回头的,永远走资本主义道路,是绝“不走回头路”的。
共产党只能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在以上文章的标题中,在文章的具体的内容中,很多情况下,使用的是“马克思主义”,没有使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或者“马列毛主义”,这不是不想使用这两个词,而是一直都想使用这两个词,也不愿意放弃这两个词的使用。但是,由于《回答》只提马克思主义,不提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作为评论文章,也只能相对应地使用了,感觉很是羞愧难当。在此重申,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有一个不容置辩的原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永远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一切抛弃毛泽东思想的、污蔑毛泽东思想的做法,都是反人民的,是人民的敌人。
《回答》在辩论指导思想不能多元化的问题上,表现出的是温文尔雅,客气的很。它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至资本主义社会统治者倡导思想一元化,推论出中国的今天,也必须是指导思想一元化,显然是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观点。它以为,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把特色社会主义说成社会主义,是精神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其推论出的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能是多元化的结论,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在目前中国社会制度下,《回答》要论证指导思想不能多元化,是肯定困难的。中宣部如果还正视春秋战国这段历史的话,就知道这段历史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纷杂,各种思想,都占有一席指导地位,各诸侯国和周天子的指导思想就不相同。从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祖母的儒道统治思想之争,到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占有主导地位,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很多都是多元化并存的。按《回答》的论述,非要说私有制社会的指导思想是一元化的,那就是,它们都是以私有制经济为基础的指导思想,其本质是没有区别的。在中国,如果还承认法家、道家、儒家的思想不同的话,当它们作为统治思想更迭的过程中,就出现过多元化的现象,也有过腥风血雨的搏杀,孔子周游列国,到杀了少正卯,就是例证。资产本主义的私有制,比封建社会的私有制前进了一步,说明它们是有一定差别的。在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更迭的过程中,作为意识形态中的指导思想,必然存在着二元化时期。《回答》所看到的私有制社会一元化指导思想,只是看到它发展的结果,没有考虑它发展的过程,是片面地、孤立地看问题,这就不是辩证法的观点。因此,《回答》摆出来的问题:“有人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是不是指导思想可以搞多元化呢?毫无疑问,多种所有制并存,多种利益主体的存在,肯定会出现多种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但是,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并不等于指导思想就要多元化。”就是错误的。用毛泽东同志《矛盾论》中的观点去考量,《回答》的错误本质就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矛盾论》中有这样一段话,指的就是这种观点:“形而上学家认为,世界上各种不同的事物和事物的特性,从它们一开始的时候就是如此,后来的变化,不过是数量上的扩大或缩小。他们认为一种事物永远只能反复的地产生为同样的事物,而不能变化为另一种不同的事物。”【9】在《回答》认为,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只是数量的变化,私有制经济的多少,也只是数量变化中的数量变化,不会导致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多元化的。我们首先要明确,指导思想是不是发展成多元化,不是执政党一厢情愿的问题,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你要是承认马克思主义,就要承认这个基本原理。那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经济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经济基础的主要方面),决定了意识形态领域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私有制这一经济基础,决定意识形态领域中,是非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当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一定量的私有制经济,并且它是继续发展它的话,马克思主义虽然在意识形态里占指导地位,但其指导地位已经在朝着削弱的趋势变化。当这两种所有制的发展基本均衡的时候,就会形成意识形态领域二元化指导思想并存的状况。随着私有制的强大,资产阶级思想就会占指导地位。所以,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必然导致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从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规律来说,中国精英大力发展私有制,其实就是资产阶级思想,占领了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回答》的说法,是认为群众不懂马克思主义,继续欺骗群众。
《回答》的这种观点:“同样,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成分多样化,但并没有改变我国公有制经济占主体的地位,没有也不能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道路,这就决定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只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更不值得一驳了!且不论“我国公有制经济占主体的地位”符不符合事实的问题,就是从公有制和私有制这一对矛盾来说,它必然遵循着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法则。因此,只要发展私有制,我国公有制经济“占主体”的地位,一定还会变化的,且是朝着非主体地位方向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不会变呢?那是一定还会变的。这个道理,其实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制度变了,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不会因为有了“特色”二字,就永远不变了。所谓的变,指的就是发展方向和道路(还姑且用《回答》的语句吧,但有语病)的变化,就是社会性质的变化。《回答》的这段话,还有个逻辑错误,即倒置了因果关系,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才不会变质。
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占领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共产党,特别是取得执政权的共产党,如果它不存在修正主义的话,首先必须用无产阶级思想,也就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这个党的指导思想,武装自己党员,强化党员的无产阶级思想和政治觉悟。一切不承认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资产阶级立场的党员,必须清除出这个组织;其次是,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必须用无产阶级思想,占领广大群众的思想阵地,占领上层建筑,特别是哲学、法律、文化、教育等领域,以教育的方式,甚至是以改造的方式,消除社会中存在的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消除资产阶级法权。重要的是,必须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才能建立无产阶级的上层建筑。
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就必须以无产阶级思想,作为唯一的统治思想。资本主义的私有制经济,必然决定着其上层建筑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也必然以资产阶级思想,作为其唯一统治思想的。这就是阶级斗争的本质,这就是阶级专政的本质,是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
毛泽东同志早就告诫过:“这个舆论思想阵地,如果无产阶级不去占领,那么资产阶级就会去占领。”现在,资产阶级占领了中国的舆论思想阵地,主流媒体和非主流媒体铺天盖地的都是“普世价值”、“自由经济”、“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和谐社会”……这些资产阶级的腔调,就是为最后摘掉马克思主义这个招牌,明确资产阶级思想体系鸣锣开道,制造舆论的。无可辩驳的事实是,中国精英提出不能搞多元化指导思想,其实中国已经是多元化指导思想体系了。只是他们认为,现在还只能做不能说,还要秉承“不争论”的精髓,还需要马克思主义这个招牌,愚弄群众。因此,重提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精英的一种策略。精英们,你们怎么那么不“韬光养晦”,那么“不明事理”呢?列宁主义不再提了,毛泽东思想不再提了,最后再不提马克思主义,你们置中国精英的颜面于何地?你们难道不记得中国一句俗话——“心急吃不得热豆腐”的道理吗?让我们替中国精英说句劝解的话:好了吧,精英们,凡事还是要讲究点策略,把马克思主义当神供,它不吃不喝,又与世无争,多好的一尊神啊,需要时就烧柱香吧,不需要时就让它尘封在这个世界上吧!
注释:
【1】 《列宁选集》第二卷第309-314页;
【2】 《毛泽东选集》第六卷第566页;
【3】【4】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111-112页;
【5】 《马克思 恩格斯选集》(《共产党宣言》)第一卷第307页;
【6】 《毛泽东选集》第六卷第178页;
【7】 《列宁选集》第二卷第424页;
【8】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84页;
【9】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300=3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