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对《沁园春.雪》的理解
微风轻拂写(《沁园春.雪》的硬伤),文中说:“诗歌却因为作者个人的历史局限性而使得这首诗歌蒙上了一层瑕疵,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硬伤。这样的硬伤不仅仅是作者个人的硬伤,更是上下五千年无数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民族硬伤,这样的硬伤在某种程度上使得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多了迷茫和回头路。”说:作者“在藐视‘唐宗宋祖’的同时,又隐含对唐宗宋祖的崇拜,并以唐宗宋祖为自己的奋斗榜样。不然,诗歌里为啥不出现‘明太祖、李后主’呢?”文中还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这句隐含江山是英雄个人的,而不属于黎民百姓。……如果我们将这一段改一改为“华盛顿略输文采,圣雄甘地稍逊风骚”,这样一改,虽然读起来拗口,但是意境更为深远,输了文学性,但是赢得了思想性。”
当时读后随即跟了如下评论:
无知者无畏。
这是写诗(应为词),不是历史教科书,不可能“明太祖、李后主”等等中国历史人物逐一出现。而且“稍逊风骚”从“心理分析”是崇拜吗?
这是中国江山,不需要外国英雄竟折腰!“华盛顿略输文采,圣雄甘地稍逊风骚”,不仅输了文学性,更输了思想性,输了国格,输了人格。
写后意犹未尽,觉得有必要就词本身理解再谈几句。
对诗词的理解不可过于迂腐。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毛泽东在词中评了这几个人,其实也绝不仅仅局限这几个人,应该也包括“明太祖、李后主”等历史人物,包括中国历史上一切杰出的人物,毛泽东曾说过: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为什么要选择这几个人呢?1、他们在中国历史上有比较大的影响;2、他们已成为过去那个时代的标志,提起他们每一个人,人们都会想起那个相应的时代。诗人(也是词人)回顾历史,他是挑了几个过去的历史标志己代替过去的历史,在这文学创作中是允许的。歌曲《我的中国心》中有这么一句: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心我中重千钧(大意)。如果求全责备,难道泰山庐山珠江海河就不重要吗?难道只有山水没有人民吗?这叫不懂文学。
毛泽东真的不知道人民的力量吗?人民 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谁也没有毛泽东把人民在历史中的作用阐述得如此简捷透彻。他提出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他高度评价农民起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那末他为什么只评封建帝王而不说陈胜吴广李自成呢?不说普通百姓呢?这既是文学创作的需要,同时也是主题思想的需要。请注意:“俱往矣”这几个字是一种否定,一切都过去了,真正的风流人物,真正的书写历史人物,还在今天。以今朝的风流人物和过去封建时代作一鲜明对比。这是一种豪迈的否定,而不是微风轻拂所说的“隐含对唐宗宋祖的崇拜,并以唐宗宋祖为自己的奋斗榜样”。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风流人物中,有没有词人自己呢?当然有,因为诗人不脱离那个时代。包含自已不是不谦虚,不含自已才矫情。正如我们今天常说的“为中国感到自豪”也包含我们自己一样。不过,这里的风流人物,又不仅仅词人自己,还有和他一样千千万万为新中国而奋斗的仁人志士,人民群众。当时国民党有人据此提出毛泽东有称王称帝的思想,今天还有人老调重弹,他们自己想歪了又有什么办法?一部《红楼梦》,还有人硬看作淫书呢。
毛泽东诗词中,独偏爱两首《沁园春》。另一是《长沙》。两首都是写景,一秋一冬,“美轮美奂、意境优美”。最妙的是《长沙》上半阙结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经过浪遏飞舟的中流击水,如今终于有了圆满答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当然,别作庸人之解。
这一句一答的过程,是词人的探索过程,也是中国革命探索的过程。
2009、6、11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