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转贴]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火烧 2009-06-06 00:00:00 网友杂谈 1044
文章探讨中国在经济改革后面临的政治矛盾与社会挑战,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分析资产阶级复辟风险及民族主义影响,呼吁抵制官僚体制,维护民主权力。

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张新 
    在任何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总要出现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但又是必然会出现的事物,他是各种矛盾斗争的结果,也是每一个站在历史前沿的人所期待的结果。法国大革命让路易国王上了断头台,德国三次纺织工人起义后有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中国经济大发展后也正在进入或逐渐进入这样的特定的历史时期。这归根到底是由中国实行的近二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引起的,当然也受到急剧变化着的国际环境的影响。任何企图脱离变化着的国际环境而谈论国内问题都是不正确的,事实上西方帝国主义倡导下的全球化、市场化给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的经济改革基本沿着这一路线,虽然他是多么生动的带着“特色”的字眼。他所给中国带来的最主要的变化就是物质的极大丰富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进一步反映在政治、科技、文化、艺术、军事等各方面。
    社会财富的增加是值得提倡的,从某种角度来说为其他的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典范,如果不考虑中国的人口、毛泽东时代基本完成的工业化、核武器及国际影响力的话。但当经济的增长达到了某一阶段,会更多地暴露出以前掩盖着的各种各样的矛盾,这些矛盾交织在一起,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内应力并且日愈增长。政府会发现靠经济的快速增长来缓解国内矛盾的“古老”的作法已经失效。他们就不得不对政策重新作出调整,把工作的重点从发展经济转到怎样缓和国内矛盾和平息人民对政府的不满上来。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经济的下滑又激化了矛盾,更增加了人民对现实的不满、对政府的失望感,提出迫切进行政治上改革的愿望。满足人民的要求就意味着政府的更迭,甚至意味着执政党的下台,当然这一切都是现在的政府所不愿看到的。动用国家的暴力工具就意味着永远的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和对先前的“诺言”的背叛。终于共产党发觉他们实际上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无法解决这一两难的问题。
    悲剧会重演?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多民族的国家遇到了空前的威胁。这在中国的历史上多次发生过,似乎又要回到满清后那段军阀连年混战的岁月。“盛极必衰嘛”,但美国“兴旺”了二百多年,中国才刚刚觉醒啊!有一些人会在背后暗暗高兴,会乐得合不拢嘴,因为红旗的倒地、苦难的降临只是对大多数“中国平民”而言,对国内的少数“精英者”来说却是个千载难逢的生官发财的机会,西方帝国主义者们则更是庆幸重新获得了殖民化中国的权利。
    自由主义者们会作出咄咄逼人的态势,他们代表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利益,似乎只有他们才是中国的希望,才有能力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希望获取政治上更高的资本。这时因受国内生活状况降低、国际地位下滑,民族主义情绪会异常高涨,会要求政府诸如在“台湾问题”、“钓鱼岛主权”、“中美关系”上采取更为强硬的态度。中国的民族主义是爱国的,政府还不敢逆天下之大不违镇压民族主义者,但出于经济和政治上的考虑,也不可能与西方国家搞真正的对立。高明的政治策略就是把自己也打扮成“民族主义者”,一方面可以麻痹人民,另一方面还可以和西方帝国主义讨价还价,来为自己牟取更高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中国的民族主义本身不会发展成法西斯主义,但往往会被法西斯主义似的政权所利用。
    如果说前苏联的解体意味着什么的话,那只是证明了那种官僚等级体制下的社会主义并不是唯一的一种模式。“自由、民主、平等、公正”这些本属于社会主义者的字眼,何时成了资产阶级分子手中的武器?实践的失败,再一次提醒了人们需要对自身作出重新的评价。一个背离了“自由、民主、平等、公正”的价值准则的社会不是社会主义。一个宣扬资本高于一切的社会不是社会主义。一个存在着自上而下的严格等级官僚体制的社会更不是社会主义。
    中国的出路在哪里?是坚持走社会主义,还是眼看着资产阶级复辟?让资产阶级复辟,中国就会陷入沉重的灾难深渊,打倒的三座大山将会重新竖起,军阀割据、疆土分裂、民不聊生的黑暗生活将再现于世人的面前。
    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的道路,才是中国的希望。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由落后的生产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群众不断要求的民主政治权力与整个官僚体制之间的矛盾,即权力掌握在谁手中的矛盾。资产阶级企图利用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来顺理成章的带动中国政治体制上的变革,实现他们夺取人民的权力的目的。在这点上我们是决不会让其阴谋得逞的。抵制资产阶级化,反对“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重现是我们每个人的神圣职责。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