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失业党员找党

火烧 2009-06-03 00:00:00 文艺新生 1032
失业党员因企业改制失去组织联系,无法交党费,反思改革带来的社会影响与党员责任,体现党员在困境中的坚持与思想转变。

   

    我也是一名党员,但在企业破产后的七年的期间,我没有交过党费,没有参加过任何组织活动,原因是我不知到哪里去交党费,与我同样失业、下岗的党员们都和我一样找不到组织,于是我怀念从前——企业存在的时候,生产经营正常的时候,每周二上午生产调度会,每周四下午政治学习,每月一次民主生活会,一个季度一次班子评议的制度雷打不变。工会、团委不停地搞活动,全厂上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生产经营为龙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厂里的工作井然有序,热火朝天。老厂长常在会上说,企业要讲社会责任,职工要讲职业道德,那时我太年轻,我把老厂长的话理解为:讲社会责任就是多出好产品,为社会做贡献,讲职业道德就是不搞假冒伪劣,不欺骗消费者。因此,作为一名工人,只有一个念头:精心制做优质产品,决不欺骗消费者,决不做不道德的事,而机关工作者的重心是一切为生产服务,把工人们的需求送到车间、送到工人手中。我们的成品车间三班倒,产品供不应求。就这样一个好企业,在老厂长卸任后,新任者打着开拓、搞活的旗号,打着资产变现的幌子,千方百计地侵吞国有资产,其手段之卑鄙令人发指。硬是把一个好端端的企业蚕蚀一空。只有经历了企业兴衰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那种不可思议的无奈,那种彻骨的伤与痛。

    那时我对老厂长的话的理解显然太浅。

    一家效益较好企业的厂长对我说过,改革不是让职工回家,而是减员增效,减下来的员工要内部消化,如果要把职工都推向社会,职工们怎么办?社会怎么办?职工一失业,政府就得加大再就业的力度去安置,这些人又能安置到哪里去呢?

    原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在这里!   

在厂里欠发工资的几年当中,我和职工们一样,痛苦过,迷惘过,沮丧过。厂党委书记曾是部队的团政委,面对职工们的怨声载道,他说,当下的改革是一场思想领域里的深刻革命,是触动人的灵魂深处的革命,虽然看不到流血和硝烟,但它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次重大的变革。他还说,国家的机制改革是付出了很大代价的,为了达到改制的目的,必须牺牲一批人作为改革的代价。老书记在长期领不到工资的情况下,带头卖起了早点,他从陕北老家带来了小米,动员全家人摆起了小摊。老书记的话让我深深地反思,在我以后打工的几年当中,我才真正理解了“转变观念”的含义,我也自谋生路,踏上了打工的征程。尽管从厂里停发工资至今,十几年的打工道路充满艰辛,但我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党员。

于是,我萌发了写一部关于企业改革中造成资产流失、职工下岗、失业命运沉浮的作品的想法。

    多年来,老书记的话时时响在我的耳畔,愿我们的牺牲换来祖国的富强,民族的兴盛!

         ——作者

   近期,甘肃省女作家贾立新出版了以企业改制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最后的白玉兰》,作品以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涉及上千万人的国企职工下岗为背景,讲述一个明星纺织企业和企业的职工们,在那场改制中的动荡与沉浮。作品中的企业被企业领导打着改制的幌子而人为地搞垮,他们在乱中取利,浑水摸鱼,将大量的国有资产据为己,致使企业破产、职工下岗失业。该作品出版后即引起文学界内和互联网上的关注。
    《最后的白玉兰》的作者提出了一个应该被人们关注的话题——失业党员找不到党组织的问题。在当下,我国有多少下岗失业党员与组织失去了联系?

《最后的白玉兰》后记   

      我也是一名党员,但在企业破产后的七年的期间,我没有交过党费,没有参加过任何组织活动,原因是我不知到哪里去交党费,与我同样失业、下岗的党员们都和我一样找不到组织,于是我怀念从前——企业存在的时候,生产经营正常的时候,每周二上午生产调度会,每周四下午政治学习,每月一次民主生活会,一个季度一次班子评议的制度雷打不变。工会、团委不停地搞活动,全厂上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生产经营为龙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厂里的工作井然有序,热火朝天。老厂长常在会上说,企业要讲社会责任,职工要讲职业道德,那时我太年轻,我把老厂长的话理解为:讲社会责任就是多出好产品,为社会做贡献,讲职业道德就是不搞假冒伪劣,不欺骗消费者。因此,作为一名工人,只有一个念头:精心制做优质产品,决不欺骗消费者,决不做不道德的事,而机关工作者的重心是一切为生产服务,把工人们的需求送到车间、送到工人手中。我们的成品车间三班倒,产品供不应求。就这样一个好企业,在老厂长卸任后,新任者打着开拓、搞活的旗号,打着资产变现的幌子,千方百计地侵吞国有资产,其手段之卑鄙令人发指。硬是把一个好端端的企业蚕蚀一空。只有经历了企业兴衰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那种不可思议的无奈,那种彻骨的伤与痛。

    那时我对老厂长的话的理解显然太浅。

    一家效益较好企业的厂长对我说过,改革不是让职工回家,而是减员增效,减下来的员工要内部消化,如果要把职工都推向社会,职工们怎么办?社会怎么办?职工一失业,政府就得加大再就业的力度去安置,这些人又能安置到哪里去呢?

    原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在这里!   

在厂里欠发工资的几年当中,我和职工们一样,痛苦过,迷惘过,沮丧过。厂党委书记曾是部队的团政委,面对职工们的怨声载道,他说,当下的改革是一场思想领域里的深刻革命,是触动人的灵魂深处的革命,虽然看不到流血和硝烟,但它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次重大的变革。他还说,国家的机制改革是付出了很大代价的,为了达到改制的目的,必须牺牲一批人作为改革的代价。老书记在长期领不到工资的情况下,带头卖起了早点,他从陕北老家带来了小米,动员全家人摆起了小摊。老书记的话让我深深地反思,在我以后打工的几年当中,我才真正理解了“转变观念”的含义,我也自谋生路,踏上了打工的征程。尽管从厂里停发工资至今,十几年的打工道路充满艰辛,但我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党员。

于是,我萌发了写一部关于企业改革中造成资产流失、职工下岗、失业命运沉浮的作品的想法。

    多年来,老书记的话时时响在我的耳畔,愿我们的牺牲换来祖国的富强,民族的兴盛!

         ——作者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