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关人物介绍
邓玉娇,女,生于1987年7月11日,住巴东县野三关镇木龙垭村10组8号,系野三关“雄风”宾馆服务员。
死者邓贵大,男,生于1965年9月12日,住巴东县野三关镇将军路141号附72号,生前系野三关镇政府项目招商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伤者黄德智,男,生于1968年3月3日,住巴东县野三关镇名相路146号,系野三关镇农业服务中心职工。
二、鄧玉嬌事件的真实细节
【視頻來源恩施電視臺】
來源:、中国受众传媒网
三、邓玉娇刑拘证
四、关押于精神病医院
据新华网新华论坛网友披露: 邓玉娇现被关押在精神病医院, 2009年5月16日晚9:30,邓玉娇朋友到恩施州忧抚医院见到邓玉娇,发现邓玉娇四肢用绷带绑在床上,面无表情。
人 问她现在怎么样,她回答:他们打我,要我说自己得了抑郁症,这样可以免于死刑,也给政府出路。问及其它话题,她只说:我现在什么都不想说。见: http://forum.xinhuanet.com/detail.jsp?id=66796522
人民新华网网友披露说: 请看当地州电视台的报道(有邓玉娇在病床上痛哭的影像):
人民http://www.estv.com.cn/movie/bencandy.php?fid=19&id=2285
人民“有记者来采访或有人打听邓玉娇的情况,都不许乱说,要把对这件事情处理上升到一个政治高度。”这是网友爆料当地镇政府某领导在会议上的讲话。
网友探望玉娇并献花

五、女服务员刺死官员引发热议
1、1
1、一语惊堂
邓玉娇这一刀,给“不差钱”们致命一击——[许远国06 ]
个别“人民公仆”咋成了“人民公敌”?——[abh6608]
难道有忧郁症的女子就不能反抗强奸吗?! ——[戈多会来的]
邓玉娇用修脚刀为GDP放了水,同时促进了社会和谐——[偶尔喝多不算坏]
人民主流媒体失心疯缄口不语民众没失语!
执政党是执法为民还是执法为官就看此案啦!
2、妇女的娘家妇联也患了抑郁症?
人民邓玉娇事件从发生到现在,一周过去了,尽管网友们盼星星盼月亮,千呼万唤,却始终没有看到妇联站出来说话,连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态都没有。大家愤怒了,纷纷对其提出质疑和指责。
人民我觉得同志们可能冤枉妇联了。妇联不过是个群众组织,本身也是弱势群体,弱势群体嘛,遇到郁闷的事的机率自然要大一些,因此,可能早就患了抑郁症。
人民按,抑郁症有三大症状:一是情绪低落,二是思维迟缓,三是运动抑制。下面,就分别对照分析一下。
人民先说第一条症状。如此震惊全国的侵害妇女的恶性案件,大家同仇敌忾,群情激愤,就连强国论坛一向势不两立的左和右都达成了共识,互相声援,可你妇联却一直默不作声,为什么呢?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有一点我绝对可以肯定,你现在绝对“情绪低落”。
人民再说第二条症状。按巴东县政府的通报,邓玉娇是因为和客人言语不和,起了点争执就怒而捉刀,直奔人家的要害部位去的,这意味着什么?故意杀人!你妇联到现在还没反应过来,不是“思维迟缓”是什么?但是,我还要说,你的迟缓绝不是上了年纪造成的,因为你与共和国同龄,共和国还生机勃勃的,你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变老了?说不过去。
人民最后说第三条症状。已经有网友们痛心地指出,这么多年来凡在与女性有关的重大突发事件面前,从来就没看到过你妇联的踪影。湖南黄静案,你没有出来;广州谭静案,你没有出来;深圳梁丽案,你还是没有出来。今天,玉娇案形势危急,玉娇生死悬一线间,你依然岿然不动。你,你,你,你就这么坐得住?
人民是不是因为,你太讲政治,一颗红心跟党走,凡事只唯上级领导马首是瞻,只有有关领导作了明确批示,你们才会动作?可我分明记得,就在两会期间,总理曾这样批评有关部门的领导:“别等着我来发话你们再去做。今后各部委都这样,只要网上出了个什么东西是需要解释的,你们不用请示我,你们赶紧上网去解释,别把问题拖成一个不得了的大问题!”,你们难道没听过这段话吗?
人民妇联啊,你枉为妇女组织,你理应保护的姐妹被冤枉成了杀人犯,一个如花的生命就要凋零了,你居然无动于衷,我不信你这么冷血!你连总理的话都不听,凡事不促不动,促了也不动,听任小问题拖成“不得了的大问题”,我就不信你这么不讲政治!
人民按常理分析,我只能认为这是你“运动抑制”造成的。
人民综上所述,抑郁症的三大主要症状,你应有尽有,且都表现得特别明显。不禁为你担忧:妇联啊,难不成你也和邓玉娇一样,患了抑郁症?天啊,我好郁闷!
来源:[ 逢君恶 ]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id=92107865&boardId=2
3、邓玉娇把天捅破了——“两邓案”是新中国的重要历史事件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0905/84717.html
要带血增长还是要科学发展?“两邓案”(以邓玉娇和邓贵大为主要当事人),不单是件刑事案件。在刑事案件背后,涉及经济发展的路怎么走的重大现实问题。数学网友已把这个问题揭示出来,即“两邓案”的最大麻烦,涉及到了以卖淫嫖娼为特点的巨大规模的娱乐业何去何从之问题,紧密联系到了GDP是否带血问题。对于这一案件的极大关注,意味着无法回避究竟怎样处理当地经济增长与科学发展的现实矛盾这一根本问题。因此邓玉娇的一刀,可能把天捅破了。
要地方政绩还是要群众利益?毫无疑问,许多地方尤其是不发达的艰苦地区,往往处于经济发展让人一筹莫展的尴尬境地。愁煞人的政绩,总以廉价出让或者基本白送当地优势特色资源为铺垫,付出良田、林地、草原、矿产、廉价劳动力以及环境污染等惨重代价,使得“招商”常常成为“招嫖”、“招吃”、“招砍”、“招黑”的代名词,严重损害了当地百姓的公共利益和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而且呈现了严重贫富分化的畸形发展态势,不断激化了群众与官商间的利益矛盾。因此邓玉娇的一刀,确实把天捅破了。
要继续腐化还是要人民公仆?掠夺型经济与黑恶型经济相呼应,使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的畸形发展,往往又与当地政府的主导地位和职能部门的牵头作用分不开。在这政府为资本服务的地方招商经济中,不可避免地会有权力部门的机构人员,不同程度地参与到商业寻租的复杂过程中。而微观经济活动中的具体问题,必然辐射到当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往往又是处在经济发展作业面和社会生活基本面上的广大民众的真实体验最为丰富。经济社会中的所有问题,通过积累、发酵、质变和爆发,迟早总会激烈地浮出水面。因此邓玉娇的一刀,恰巧把天捅破了。
要世风日下还是要公平正义?民生的问题、文化的问题、道德的问题、法律的问题必然最终诉诸政治。各级政府终究是要面对“要世风日下还是要公平正义”的涉及发展根本的艰难抉择,也许有人瞻前顾后,也许有人怀揣侥幸,也许有人寄望未来,但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身规律也许会以特殊机理甚至是以尴尬方式表现出来,使你在被动之中失去更多的回旋余地,说明客观规律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因此邓玉娇的一刀,必然把天捅破了。
综合起来看,“两邓案”的发生与发展,恐怕是新中国的重要历史事件。假如本人撰写历史,恐怕抹不去“两邓案”理应触及的沉重一笔。
4、“人民公仆”咋成了“人民公敌”
来源:[ 东方强势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id=92117004&boardId=1
湖北巴东县野三关镇招商办主任在休闲娱乐场所被女修脚女刺死后,在网络引起很大震动,从百度的“巴东贴吧”到各大网站都有大量评论,从这些评论中可以看出,人们几千年固守的“逝者为大”、“杀人偿命”的信条似乎在顷刻间化为乌有,数千条评论几乎是一面倒的声援修脚女,认为修脚女的行为可赞,要求“特殊服务”的招商办主任该杀。
出现这样的现象,让人不得不对当前的干部队伍作风进行反思。是人们的法制观念淡化了?还是分辨是非能力降低了?我认为都不是。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恰恰是因为人们更加关注社会环境所形成的。人们在环境长期遭受污染,而且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的情况下,一旦有焦点事情发生,人们自然就会以非理性的言行来表达自己的意志。尤其是“公仆”出事后,在没有受到处分前,人们一般是强烈要求严办,大有千刀万剐、株连九族而后快之情。比如说,哪里的“城管”被小贩打了、哪里的民警被当事人杀了、哪里的官员家财被偷了等等,人们不但去谴责打人者、杀人者、盗窃者,反而还要为他们的行为叫好、为他们争理。这就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有的公仆、我们有的官员自身发生变化了,在百姓的眼里,他们已经完成了由“人民的公仆”向“人民的公敌”的转变过程。
这个转变过程是微妙的,有的是明知故犯,有的是在不经意间发生,但它都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基础。毛泽东在教育干部时总的警钟常鸣、防微杜渐,要求每个党员干部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群众打成一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后,一些人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淡化或遗忘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一切向钱看,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变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币服务”,有奶便是娘,有钱便是爹,百姓在他们的眼中只是个“屁”。他们开名车、住豪宅、包二奶、养情妇,生活极端腐化堕落。这与百姓朴素的生活习惯、善良的情感特性形成明显反差,百姓当然看不惯那些东西,更谈不上亲如一家了。
还有一些干部打着为民办事的旗号,搜刮民财,中饱私囊;有的捞财、有的捞物、有的捞名誉,对直接关系到百姓利益的事情则置若罔闻;对于群众反映、举报上来的问题,不是认真加以调查研究、妥善处理,而是充当推磨鬼、养膘的猪,让群众感到“人民公仆”不是为百姓做事,而是是为人民币服务。所以,在百姓利益得不到保护,百姓意见得不到尊重情况下,使人们对整个干部队伍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
社会分配不公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30年来,我国社会财富得到巨大增长,然而,并非所有的百姓都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分配不公的问题长期没有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有扩大趋势。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最贫困的20%的家庭仅占社会全部家庭收入的4.27%,而富有的20%的家庭则占有全部收入50.24%,这方面的差距甚至超过了居西方国家贫富差距之首的美国。且不说农村还有5000多万农民生活在贫困线下,就是在城市,据国务院发展中心的一份研究资料,贫困人口也有3000万左右,其中大部分是下岗工人家庭。这些贫困农民和下岗工人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生活艰难,再加上住房难、看病难、教育难“新三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在这样的情况下,部分干部的不当言论和腐败行为使这些群众痛恨社会不公,对党和政府产生不信任感甚至出现失望感和仇恨,因而把矛头对准了“公仆”人员。
另外,在一些地方出现干部和百姓关系紧张现象,一些新闻媒体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新闻媒体在监督干部作风、反腐倡廉方面,有其他机构不可替代的作用,功不可没。然而,在发挥对干部舆论监督作用的同时,也有一些新闻媒体丧失基本的职业道德,追逐单纯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应,对宣传好人好事没有兴趣,对干部腐败却大肆渲染,甚至捕风捉影、无事生非,更有甚者,编造一些离奇的干部腐败案件,达到制造新闻卖点的目的。一些地方电视台整天播放反腐电视剧,官员一个比一个贪;各类社会网站,充斥贪官包二奶的花边新闻;不少报纸甚至一些党报,也对贪官敛财、养情妇的细节进行大肆渲染,让百姓感觉天下无官不贪、无官不恶。
应该相信,我们干部队伍里绝大多数人是为国家、为人民利益而积极工作的,只是极少数人的行为败坏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抹黑了整个干部队伍。百姓痛恨他们的言论虽有失偏颇,但对国家来讲、对党的队伍建设来讲,这种偏颇是善意的偏颇,无可多加指责。重要的是,我们不能让这种偏颇长期存在,更不能扩大化。有关部门应该给予高度重视,认真找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建立科学、有效的干部管理制度,使所有干部真正回归到“人民公仆”队伍中来。
邓玉娇案专题系列如下:
1、邓玉娇是2009年最感动中国的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b3e270100d3lu.html
2、对“是什么人又在鼓励杀人”文的解读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b3e270100d4uv.html
3、极左分子邓玉娇罪该万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b3e270100d5pw.html
4、此案检验执政党和国家性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b3e270100d60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