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打官腔现象的历史本质

火烧 2009-05-1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7
本文深入探讨打官腔现象的历史根源,指出其本质为封建官僚文化的复辟,强调其对官民距离的维护与统治神秘感的塑造,揭示其反动性与对人民的压迫性。

   经常了解国家大事的人很容易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我的的政府官员很喜欢打官腔,讲体面,讲形象,政府喜欢讲威严,但是和其他国家的政府和官员一比较,我们就能发现这似乎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普京不打官腔,奥巴马不打官腔,日本高官更不打官腔,萨科奇没打莫克尔没打斯大林同样也没打。有事说事,没事走人。在我国,自从官僚集团垄断国家政权以后,打官腔,讲威仪的官本文化便一发不可收拾。  

     可能有些自认为自己比较理性、客观的人认为作为大国政府和地方领导应该“理所当然”讲点体面,讲点威武。但是我告诉你,如果用历史的眼光来看,这种文化现象的本质就是反动反人民的,它是伴随着官僚集团的上台而复辟的,它具有着深厚的封建统治文化传统,它的作用就是能够在思想和精神观念上保持统治者的神秘感和威严感,拉开官与民的距离,在潜在思想上能够使占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对占人口数量极少比例的官权者产生一种畏惧感、距离感,使之不敢轻易反抗,这就是打官腔文化的历史来源和本质。  

了解过毛泽东的人就会发现,毛泽东从不打官腔(虽然下面有些人老改不掉),开会时就是有事说事 没事走人,说话的语调和风格很像个乡下老农民,我们猜想他也是极其痛恨打官腔风格的。  

当借助某种集团力量的历史性复辟的助推,这种打官腔,讲体面的行为文化便如憋了好久之后兴盛了起来,一时间,说话风格模式化,发言内容模式化,国家当总书记木偶化,政府形象工程大建,这样一来,官层的确与人民拉开了距离。如果你身在国外,就能感受到这种不同,在西方国家,政府官员与群众之间没有距离感,没有神秘感,他们也不敢制造什么神秘感,因为他们害怕群众害怕群众的批判与斗争,在日本,政府官员甚至国家元首在群众眼里也就是条狗一样,是公仆,是服务者,更别说是什么打官腔了,他们要是敢在群众面前打官腔,恐怕随时会被群众批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