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小群体中的大事件

火烧 2009-05-04 00:00:00 网友杂谈 1036
重庆高考弃考现象引发对教育改革的深思,揭示贫穷、就业与教育产业化问题,反映知识与权力的矛盾,以及教育资源分配不公。

5月4日,人民网一个关于重庆高考生弃考的调查,在调查中一个重庆市教委的工作人员,在对19.6万考生比1万的弃考生中轻易地说了一个“小群体”(http://edu.people.com.cn/GB/1053/9229007.html)我不知道对于重庆的这位政府职员来说,什么才是算大群体?说真的,谁都不愿意看到高考前的弃考,可是看完这篇报道后才知道这小群体背后凸显的是一个大事件——教育改革问题。

先看第一个弃考原因——贫穷:中国的生产发展到今天可以说让国人觉得有很多骄傲的地方,可是从来没有人去关心社会底层的人的生存状态。我们的媒体渲染的是一种高物质消费的世界,你整天看到的是大都市,从来没有见过贫穷是什么。就是这样,我们的教育总是天真的认为,中国很富裕了。所以教育的费用就在整天的上升,如同房价一样。明明知道,你的收入是负担不起教育费用,可是还是有人说教育费用很低,还要加高费用。他们在加高费用的同时,可以自己整天在享受中来提升他的猴子猴孙的教育特权。更加无语的是教育的主导者们,竟然也把教育作为经济的产业来发展,于是,教育是大发展了。可是国民的素质并没有带来多少好的变化,倒是实用主义与金钱主义得到了新的发展。教育的大发展让那些人知道了产业化的甜头,于是到处都有产业化的口号,今天要这个产业化,明天那个产业化,我想没有人知道到一天连政治这东西都产业化了会怎么样?可是今天的贫穷,至少读书作为一个人人享有的权利在产业化的背景下被剥夺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大学见到的农村孩子越来越少了的缘故。而且,在我们今天推行的素质教育,实际上是对贫穷孩子的一种深深的伤害——一个连基本权利都没有的人,会得到精神或者其他的享受权么?

再看,就业问题。弃考,是无奈的。谁都知道今天上大学的代价是什么?一个人上了大学没有别的期望,只是希望知识能真的改变命运。现在呢?大学毕业就是失业。弃考的背后实际不仅仅是对就业的担心,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奈之举。现在谁就业困难,不是有权有钱的人。试问今天哪个干部子弟的儿子女仔大学毕业后会失业,又有哪个有钱人的子女毕业后会失业呢?没有!这个社会只有普通人的困难,没有官僚与富人的烦劳,这些人从教育改革一开始就享受了教育发展的优先权。就业,让人明白了,一切宣传都是虚伪的。知识就是力量,力量在大也打不过权力——有知识的人从来都是被权力控制。所以,在今天物质主义社会,有钱被人宣传是崇高的。所以,现在选择弃考就是为了新的理想,为了后代有钱,不被恶人欺负!

至于第三,学习。其实也涉及到的是公平!学习再差,在录取率为70%到80%的北京都不会难。经济发达地区的教师在质量上能保证优质师资,而贫困地区则不能!而现在更要命的是,所谓什么特长生加分,高考命题权下放……其实这一切都是为了制造不公平:无论是文艺还是体育特长无疑都是城市或者资本的人(还有背后的需要的关系都要钱来打理),而高考命题下放则是对偏远山区或贫困地区的无视,他们可以把偏远或贫困地方从未看到的做题目,也可以出模拟试题来做资本。

这些已经弃考的人,现在重新参加考试已经不可能了,但是我们从他们背后是不是应该看到社会的大背景呢?值得有良知的人去思考!!!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