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生产是不完全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是不完全生产
这也是过去写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探讨》中的一节。阐明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规律,阐明资本主义生产危机的必然性。原计划昨天(5月3日)发表,因为麻生来华问题,延迟了一天。
要认识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和它的生产的实质特性,需要了解分析社会主义生产过程,并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相比较分析。要认识“后资本主义社会”,也需要对传统资本主义生产进行考察分析。
我们知道,马克思把资本的流通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资本家作为买者出现于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他的货币转化为商品,或者说,完成G-W这个流通行为。第二阶段:资本家用购买的商品从事生产消费。他作为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者进行活动;他的资本完成生产过程。结果产生了一种商品,这种商品的价值大于它的生产要素的价值。第三阶段:资本家作为卖者回到市场;他的商品转化为货币,或者说,完成W-G这个流通行为。因此,货币资本循环的公式是G-W…P…W’-G’。在这个公式中,虚线表示流通过程的中断,W’和G’表示由剩余价值增大了的W和G。”(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第31页)
马克思阐明,资本主义生产总循环过程的资本流通G-W…P…W’-G’是资本总公式G-W-G’的特殊形式,从公式可以看到,不仅商品W和商品生产W…P…W’一样都是整个资本G自行增殖的中介,生产商品是为了赚钱而不得不干的劳神费力事情。
“公式本身表明,货币在这里不是作为货币花掉,而只是预付,因而只是资本的货币形式,只是货币资本。它还表明,运动的决定目的本身,是交换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以实在的货币为起点和终点的流通形式G…G’,最明白地表示出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就是赚钱。生产过程只是为了赚钱而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因此,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周期性地患一种狂想病,企图不用生产过程作媒介而赚到钱。}”(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第68页)
G-W…P…W’-G’公式反映的资本流通过程中,包括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资本主义生产的全过程实际也就是如此:资本家用他的货币资本从市场上买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W,然后把W投入生产P,生产出价值高于W的商品W’,最后再回到市场把W’卖掉,换回G’, G’= G+g,即增殖了利润g资本G。它突出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特性。首先表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只包括商品流通和商品生产,而消费即生活资料的消费,这个使消费品生产最后完成的过程,使“产品成为产品的最后行为”(41)没有包括在资本主义生产本身中。斯大林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取得利润,至于消费,只有在保证取得利润这一任务的限度内,才是资本主义所需要的。在这之外,消费问题对于资本主义就失去意义。人及其需要就从视野中消失了。”(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单行本第58-59页)资本家只要把商品卖出去就可以进行资本主义再生产,而把他们生产的产品的消费,产品的最后完成工作,交由社会去承担。
(41)“生产不仅直接就是消费,消费也不仅直接就是生产;而且生产不仅是消费的手段,消费不仅是生产的目的,——就是说,每一方都为对方提供对象,生产为消费提供外在的对象,消费为生产提供想象的对象;两者的每一方不仅直接就是对方,不仅媒介着对方,而且,两者的每一方当自己实现时也就创造对方,把自己当做对方创造出来。消费完成生产行为。只是在消费使产品最后完成其为产品的时候;在消费把它消灭,把它的独立的物体形式毁掉的时候,在消费使得最初生产行为中发展起来的素质通过反复的需要达到完美的程度的时候;所以,消费不仅是使产品成为产品的最后行为,而且也是使生产者成为生产者的最后行为。另一方面,生产生产出消费,是在生产创造出的消费的一定方式的时候,然后是在生产不消费的动力、消费能力本身当做需要创造出来的时候。”(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恩选集》第二卷第96页)
如果生产出来的商品没有卖掉,即社会没有消费掉资本家生产的产品,资本家换不回资本,生产就不能继续进行下去。这就是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是不完全的产品生产过程,或者说,资本主义生产只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一部分,它只是完成资本产品的生产。但是,就产品来说,它还没有实现它的价值,资本产品还需要买给消费者,转变为社会和社会成员的消费品,即最终实现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从公式还看到,在资本主义生产的三个阶段中,不包括劳动力的生产,劳动力的生产是由劳动者个人进行的。所以,资本主义生产首先必需买进不是资产阶级自己生产的劳动力,才能进行生产;而且在生产出产品之后,又必须把产品作为商品卖出去,实现它的(交换)价值,并由他人完成使“产品成为产品的最后行为”,生产才能再进行下去。
生活消费从而人的劳动力的生产,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之外,不仅是马克思提出的资本循环公式所表现出来,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际情况。但是现在理论界似乎没有注意这个十分重要的客观实际。
从学习马克思《资本论》和对客观实际的考察研究中,我得到一个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是不完全生产。这个认识不仅从资本主义生产的另一面发现了它的实质特性,而且理解了资本主义为什么必须不断地发展生产,以消费它的剩余产品;理解了它之所以必然要发生经济危机。
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第四章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论述:“就资本家仅仅是产业资本的人格化来说,他自己的需求就只是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需求。……既然工人把他的工资几乎全部转化为生活资料,并且最大部分转化为必要的生活资料,所以,资本家对劳动力的需求,同时间接地也就是对进入工人阶级消费的消费资料的需求。但是,这个需求=v,丝毫也不会多。资本家需求的最大界限=C=c+v,但他的供给=c+v+m”。这就是说,产业资本家的供给比他的需求要大,要大一个m即剩余价值。马克思阐明了这是必然的,不然。他就不是资本家,不会进行生产。马克思认为,资本家用享乐来自己消费这个价值m的产品的“这个假定等于资本主义生产不存在,从而假定产业资本家本身不存在。因为只要假定动机不是发财致富本身,而是享受,资本主义就根本上被废除了。”马克思还阐明了它在技术上的必然性:“这个假定在技术上也是不可能的。资本家不仅必须形成一个准备资本,以应付价格的变动并等待买卖上最有利的行情;他必须积累资本,以扩大生产,并把技术的进步合并到他的生产机体中去。”马克思指出:“只要货币储藏继续进行,它就不会增加资本家的需求;货币停止流通,他为提供的商品从商品市场中取出了货币等价物,但并没有为这个货币等价物从商品市场中取出任何商品形式的等价物。这里撇开信用不说,例如,资本家随着货币的积累,把货币作为有息活期存款存入银行,这技术属于信用范围的问题。”(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第134-137页)
我在这里又一次长篇摘录马克思的论述,而且是凡读过《资本论》的人也都晓得的资本循环方式,和应当读过论述;理论界也普遍知道,只有不仅生产交换价值,同时还生产剩余价值的商品生产才是资本主义生产,即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规定。所以,资本主义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值,总是要大于生产这些产品所耗费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价值,即必然要有一个剩余价值,不然就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我之所以屡屡长篇摘录马克思的论述,是因为不少人读马克思的著作很不认真,很不得力,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比如在这里,就少有人会思考到,资本家要获得利润,哪怕只有0.1%的利润,资本主义生产就必然包含着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产出必须大于投入,就是马克思指出的:“产业资本家的供给比他的需求要大,要大一个m即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剩余价值不困难,困难的是实现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怎样实现剩余价值,这个问题,也少有人作过彻底的根本研究,大多是在应付市场中发生的问题。资产阶级经济学仅仅是市场的经济学,由于本身的阶级利益的制约,不敢触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敢探讨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问题。
一个资本家的产品,可以为另一些资本家或消费者消费掉,因而他的产品在一定的量内,能够完全实现它的价值;但是,从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来说,即产业资本家作为整个资产阶级来理解,那末就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生产如果只是简单再生产,资本主义所生产的表现为利润的价值m的产品,就是没有需要的供给,必然是马克思前面讲的,全体资本家的总供给是c+v+m,而全体资本家和生产劳动者的总需求的最大界限只有c+v,价值m量的产品供大于求,在维持简单再生产中不能消费掉的剩余产品。
资产阶级要实现剩余价值,自然可以自己消费它的剩余产品。但是,资产阶级不能把这些剩余价值产品完全用于资本家的个人享乐,或用于慈善事业返还给劳动者,那资本主义就被废除了;因此,资产阶级自己消费剩余价值产品,只能不断地把剩余产品用于扩大再生产。
就是在扩大再生产的情况下,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也必然供需不平衡,扩大再生产消费了去年的剩余产品,但是它又使得今年的剩余产品比去年更多,所以,扩大再生产来解决剩余产品问题,只能是造成更多的剩余产品,生产过剩是总的必然的状态。
资本主义生产为了解决不断扩大的供需不平衡,它就必须不断扩大再生产,随着生产扩大而剩余产品量的愈来愈大,最后压得资本主义经济再也承受不了,只能采取破坏生产力的方式,以维持生产平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这样发生。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性所决定的内在的经济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所不可克服的与生俱来的先天性问题,并将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越来越加严重、突出。
资本主义生产自身不能解决它的供给大于它的需求问题,因此它就表现为我们所看到的,首先是排挤小生产者,争夺世界市场,建立殖民地;当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生产普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了,世界市场也已经被瓜分完了的时候,资产阶级就只能自己剥夺自己了,“一个资本家打倒许多资本家”。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身不可能完成产品生产全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自身的这个矛盾,它的利润的生产和实现的矛盾,不仅与整个社会和全世界对立,而且也与自身相对立,货币资本越来越游离于生产之外,它们不再生产剩余价值,而是转为通过投机占有剩余价值。股份制度,所谓“第三产业”和“微笑曲线”的生产链,所谓“知识经济”等等,就是这样自然地必然产生了。但是,我们看到,危机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反而愈来愈严重,这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能解决问题,需要新的生产方式来取代。这种生产方式必需是完整的生产,不仅要生产出使用价值产品,而且要实现产品的使用价值。
今天,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大众已经亲身体验到,并且举起了“资本主义不作用了”,“另一个世界能够做到”的旗帜,人民简捷的语言,讲出了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阐明的、而西方经济学中千篇获诺贝尔奖的论文所没有讲、也不会讲的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