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农业技术推广之浅见

火烧 2009-04-30 00:00:00 三农关注 1025
本文探讨农业技术推广的实践意义,强调其在科技转化、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推广原则与策略,提出因地制宜、试验示范等关键方法,助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可持续发展。

 
农业技术推广之浅见

赵凤利

根据《农技推广研究文集》,农技推广的基本含义是,农业科技工作者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将科技成果迅速的传播到农民群众中去,最广泛的应用到农业生产上,能动的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创造日益增长的物资财富,达到高产,优质,低耗,少污染的目的,促使农业不断进步和发展。

该定义说明,农技推广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实,农技推广不仅涉及农业系统内部的各个学科,各个专业,还涉及到其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经济科学。农技推广的发展,必然要依靠自然科 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效应"和"边缘效应"。由于邻近学科的不断相互渗透和影响,现代农技推广的交叉化,复合化,多元化的特征便显得十分突出,这就决定了农技推广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

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学科,有其本身的特征,如实践性,中介性,继承性,群众性等。

实践性  农技推广本身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理论基础知识体系均来源于实践,是长期的科研实践,推广实践,生产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回到实践中,受到实践的检验,为社会实践服务。离开实践,无谈农技推广。

中介性  农技推广处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边缘",是衔接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纽带,没有农技推广,科学技术不能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继承性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一代一代相传,连续不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继承是创新的前提,没有继承,割断历史,也就没有现代的农技推广了。

群众性  农业生产分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人数众多。这可以说,农业生产是亿万农民群众从事的生产实践活动。因此,农民群众是应用农业科技,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农技推广要围绕农民群众开展各项工作,说明农技推广有广泛的群众性。

另外,农技推广还应该遵循一些原则,如因地制宜原则,试验示范原则。这两个原则关系到农技推广的成败。对一个农技推广人员来说,在推广工作中的盲目做法是不可原谅的。

推广时,还应该注意农民接受新技术的情况。农民在亲眼看到该项新技术示范成果的时候,在对某项新技术感兴趣的时候或在遇见所信赖的推广者者时,容易接受新技术。另外,还应注意,推广要安排在农民需要该技术前一点的时间里进行,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最终还是要靠科技解决问题。可见,农技推广的重要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