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项观奇是马列毛主义者吗?》与王奇臻老师切磋
文章围绕项观奇的《半社会主义论》与王奇臻的社会主义观点展开论战,探讨半社会主义的定义、苏联解体原因及社会主义改革路径,强调官僚特权与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王奇臻说:“项观奇网友发表了《半社会主义论》,引起了大家的热议,这是一件大好事。我在2007年发表过《社会主义继续革命论》,也是探讨社会主义的。应该说,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不做好这篇文章,人类(特别是中国人民)必然要多走弯路。因此我想与项观奇同志辩论社会主义。项文无疑有许多正确之处,但是核心观点存在严重缺陷。鉴于理论论战极其重要,我想提出我的看法。谁对谁错,请网友自己阅读、思考。”看了王奇臻的貌似公允的看法,我不得不站出来说上几句,和王奇臻老师切磋切磋了。
1、王奇臻认为“半”是很不科学的,因为“半”不能表示事物的主要方面。从表面看, 王奇臻的这个评价是有一定道理的。问题是,王奇臻只是看到了表面,没有看到“半”背后深藏的本质。
我在其他的帖子里再三指出,《半社会主义论》中的“半”,主要是针对过去和现在社会性质的认识。一是所有制变更了,但是,符合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管理体制没有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只是完成了一半;二是依据我国落后生产力的客观实际,社会上还不得不保留一些非公有制经济的成分。在这两点中,“半”的重点在“一”,而不是“二”。项观齐先生之所以这样写,并非项观齐先生不清楚中国的现实,而是顾虑太多,要照顾自己对于毛泽东主席的深厚感情,又要考虑毛左派的感情、还得顾忌前任领导以及当局的感受(《半文》在正式发表之前已经报呈胡总)、更得尊重科学、尊重事实,项观齐先生是笔下留情了,不得已而为之。正因为如此,我写了一篇短文:《半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解决比资本家还厉害的官僚特权问题》,算是给项先生做了一个补充。
关于“二”,美国侨网主人公论坛的“老汉1”网友讲得很好;“ 社会主义不是一个固定的社会形态,按照生产关系和所有制来说:历史上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只是一个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动态型过渡的形态,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半个和一个之分,而是共产主义的因素多少而已。在社会主义整个过渡时期内,是要逐步地消灭封建的、资本主义的因素,逐步地增加共产主义的因素,因素不光是经济、管理方面的,而是包括政治、文化、思想等方面。经济上要逐步增加集体的和全民的因素;政治上要逐步提高人民在社会中的主人地位,逐步削弱国家和政党的作用,最后达到消灭国家和政党 ;文化上要发展与经济、政治相适应的文化;思想上要不断提高共产主义的思想,然后进入无阶级社会。因此在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之前,社会主义只是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过渡时期内,共产主义的和非共产主义的成分同时存在,只有两间的成分多少,不存在半个社会主义还是一个社会主义。如何完成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任务,这就是毛主席提出的不断革命,也就是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的不断革命。”“老汉1”网友讲得很精彩。我完全赞同这个意见。“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半社会主义论》中的“半”的确值得商榷。但是,我已经说了,项观齐先生要表达的重点不在于“二”,而在于“一”,解决官僚体制的问题,把反封建、反官僚特权的革命进行到底。
2、至于王奇臻说《半文》“核心病情诊断严重失误”,文采实在不敢苟同。屁股决定脑袋。毫无疑问,项观齐先生坚定地站在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站到了人民的立场。项观齐先生对核心病情的诊断不仅不是严重失误,而是痛定思痛,实事求是,针针见血!
王奇臻老师的屁股究竟坐在哪里呢?从王奇臻老师声明看,是一个社会主义者。可是,从他的文章看,终究有些迂腐了,不懂社会主义。王奇臻老师关于苏联解体的错误认识就是最好的证明。
王奇臻: 如果按照项观奇的药方办会怎么样? 那就会亡党亡国的因为“军队国家化”,“多党竞争”,“舆论自由”,“自由选举”等,这些都是苏联已经实践过并且造成历史悲剧的关键措施。难道我国还要相信他这些早就被证明是错误的措施吗?
提到苏联之解体,《半文》里,项观齐先生已经有了精彩的论述。现在,我就把它再拿出来,和王奇臻老师一同学习学习吧:
“问题出在哪里呢? 出在没有有力的监督机构。 不管是巴黎公社, 还是苏维埃, 还是人民代表大会, 没有把监督机构设立起来。 在短暂的革命时期, 这个弊端不明显, 因为立法有人民群众的参予, 然后立即去执行。 但是对于长期的稳定的执政, 没有相应的监督机构, 弊端就会表现出来。 列宁是极其敏锐的。经过短短的几年的政治统治, 他已经看到这个危险, 他动的脑筋就是设立监察委员会。 这是非常伟大的思想。 可是, 列宁之后的领导人都没有看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尤其没有认识到确立制度的重要性。 托罗茨基批评官僚主义, 但离开了马列主义。 斯大林也批评官僚主义,但没有制度建设。 逐步走向封建性的专制。 毛主席不止一次发动群众解决官僚主义的问题, 而且提高到反对修正主义的高度去认识这一问题, 甚至晚年冒险发动文革, 试图解决这一问题。 但是, 波动那么大, 斗了那样多的老同志, 而且大家也检讨了, 认错了, 或者叫认罪了, 但是, 最重要的一步没做, 没有搞制度建设, 尤其没有搞监督机制的制度建设。结果, 人亡政息。”
“把颜色革命看成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政权的颠覆, 是资本主义复辟, 甚至从无产阶级专政的角度, 总结被推翻的政权的历史教训,这是错误的, 是文不对题。 中国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是这样想的, 他们希望未来的中国能够发生这样的历史变动, 这是他们的政治愿望。 但这不是格鲁几亚、 乌克兰、吉尔吉斯等国发生的颜色革命的历史真实。历史事实是, 这些国家封建性的社会主义的失败,政权性质的转换, 是以苏联的解体, 共产党失去政权、甚至遭到禁止, 这些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化为标志的。
颜色革命不过是资产阶级执政党的更换, 是由于老的执政党把国家拖入了经济的政治的危机,因而不可避免地发生的动荡。 根本不具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抗的性质。 如果总结历, 那么, 只能是资产阶级执政的历史教训。 人们喜欢拿普京做对比, 普京的成功只具有资产阶级执政的经验意义, 不能看做是社会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的成功。只能在有条件的前提下, 可以借鉴。
这里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是, 从封建性的社会主义转变为封建性的资本主义, 老的导致社会主义失败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甚至更严重, 历史需要继续革命, 也许颜色革命具有这样的意义。 普京也是颜色革命, 是对叶里钦路线的革命,这是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 但是, 是积极的。
研究这些问题, 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 很有意义。
它确凿证明了搞封建性的社会主义或者封建性的资本主义, 都已是行不通的了。 谁搞, 谁垮台。 苏东剧变的原因是这样, 颜色革命的原因也是这样。
我们不能说没有这个危险。 而是很有这个危险。
只要背着包袱, 拒绝改革, 就是走上死路一条。
所有垮台的国家无非就是因为政治腐败,经济危机, 最后导致人心思乱。 失人心者失天下, 自古已然, 于今为烈。 这个道理很清楚, 但解决得好却不容易。
这就是最坏的道路的历史可能性。 一旦因为危机导致动乱, 那中国很可能步苏东的后尘, 而且情况可能更糟, 因为中国国情落后。 最后的结局, 现在说话为时过早, 但是, 共产党失败, 社会主义失败, 则是最大的可能, 因为动乱本身就是对执政党的抛弃。”
对此,《共产主义政权体系》的作者:奥塔•希克根据自己切身的体验,从历史上、哲理上和实践上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社会性质及其政权体系进行了分析批判。他说:
“苏联和东欧“都不是社会主义”,苏联实行的是“独特的官僚体制的独 特统治,它对外是霸权主义,对内是国家垄断主义”。他认为把这种制度叫做“党的官僚” 体制和“国家垄断”体制最为恰当。前者说明政权机构所包含的官僚主义内容,后者反 映了它执政的特点。在这种体制下,制定任何政策都必须符合党内官僚的利益,因为决定党的领导班子及其政策的,不是党本身,更不是工人阶级,而是已在政权中巩固了自己地位的官僚。”
可是,王奇臻老师是不懂这些的。他高举着封建性的社会主义或者封建性的资本主义的臭裹脚布使劲摇晃,莫非还在为前苏联的封建性的社会主义或者封建性的资本主义招魂?倘若如此,我劝您还是歇歇吧!
3、王奇臻关于“但是怎么才能使共产党中央改正错误路线呢?”的回答:“靠马列毛主义者和人民群众的斗争。我上面引用过的项观奇的话,用红颜色标的是正确的”,还勉勉强强。因为毕竟王奇臻承认了“共产党中央的路线是错误的”客观事实。但是,怎样一个错误?王奇臻在这里终于没有说出来。所以,不得而知。至于怎样一个斗争方法,从王奇臻的回答来看,也是完全没有领略《半文》的要义,空喊口号罢了。
4、至于提到“你说项观奇的药方不对,谁的药方对呢?”。我看了王奇臻的末尾的一段话,就禁不住笑了:“世界正处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决战的伟大时期,中国犹如当时的延安”。我劝王奇臻赶紧打住,别糟蹋当时的延安了!当共和国给一个妓女下半旗的时候;当这个妓女的嘴里说出乡长连嫖客都不如的时候;当一个又一个共产党的干部把魔爪伸向共和国幼女的时候;当大批包身工在中华大地屡屡再现的时候;当清明上河图被共产党的城管重新改写的时候;当一个又一个在押犯神秘死亡的时候;当共产党的大特贪污犯层出不穷的时候……请问王奇臻老师可曾知道?王奇臻老师粉饰太平,居然拿肮脏的现实和毛泽东领导的红色的革命延安相提并论!您让我如何来评价您呢?!
如果王奇臻老师是真心的马列毛主义者,那么,我真诚地希望您认真地、虚心地读项观齐先生的《半社会主义论》,尽快转变自己错误的意识,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观,做一个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那是再好不过了。倘若如此,文中有冒犯之处,还望王奇臻老师多多担待。文采在此赔礼了!
1、王奇臻认为“半”是很不科学的,因为“半”不能表示事物的主要方面。从表面看, 王奇臻的这个评价是有一定道理的。问题是,王奇臻只是看到了表面,没有看到“半”背后深藏的本质。
我在其他的帖子里再三指出,《半社会主义论》中的“半”,主要是针对过去和现在社会性质的认识。一是所有制变更了,但是,符合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管理体制没有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只是完成了一半;二是依据我国落后生产力的客观实际,社会上还不得不保留一些非公有制经济的成分。在这两点中,“半”的重点在“一”,而不是“二”。项观齐先生之所以这样写,并非项观齐先生不清楚中国的现实,而是顾虑太多,要照顾自己对于毛泽东主席的深厚感情,又要考虑毛左派的感情、还得顾忌前任领导以及当局的感受(《半文》在正式发表之前已经报呈胡总)、更得尊重科学、尊重事实,项观齐先生是笔下留情了,不得已而为之。正因为如此,我写了一篇短文:《半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解决比资本家还厉害的官僚特权问题》,算是给项先生做了一个补充。
关于“二”,美国侨网主人公论坛的“老汉1”网友讲得很好;“ 社会主义不是一个固定的社会形态,按照生产关系和所有制来说:历史上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只是一个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动态型过渡的形态,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半个和一个之分,而是共产主义的因素多少而已。在社会主义整个过渡时期内,是要逐步地消灭封建的、资本主义的因素,逐步地增加共产主义的因素,因素不光是经济、管理方面的,而是包括政治、文化、思想等方面。经济上要逐步增加集体的和全民的因素;政治上要逐步提高人民在社会中的主人地位,逐步削弱国家和政党的作用,最后达到消灭国家和政党 ;文化上要发展与经济、政治相适应的文化;思想上要不断提高共产主义的思想,然后进入无阶级社会。因此在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之前,社会主义只是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过渡时期内,共产主义的和非共产主义的成分同时存在,只有两间的成分多少,不存在半个社会主义还是一个社会主义。如何完成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任务,这就是毛主席提出的不断革命,也就是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的不断革命。”“老汉1”网友讲得很精彩。我完全赞同这个意见。“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半社会主义论》中的“半”的确值得商榷。但是,我已经说了,项观齐先生要表达的重点不在于“二”,而在于“一”,解决官僚体制的问题,把反封建、反官僚特权的革命进行到底。
2、至于王奇臻说《半文》“核心病情诊断严重失误”,文采实在不敢苟同。屁股决定脑袋。毫无疑问,项观齐先生坚定地站在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站到了人民的立场。项观齐先生对核心病情的诊断不仅不是严重失误,而是痛定思痛,实事求是,针针见血!
王奇臻老师的屁股究竟坐在哪里呢?从王奇臻老师声明看,是一个社会主义者。可是,从他的文章看,终究有些迂腐了,不懂社会主义。王奇臻老师关于苏联解体的错误认识就是最好的证明。
王奇臻: 如果按照项观奇的药方办会怎么样? 那就会亡党亡国的因为“军队国家化”,“多党竞争”,“舆论自由”,“自由选举”等,这些都是苏联已经实践过并且造成历史悲剧的关键措施。难道我国还要相信他这些早就被证明是错误的措施吗?
提到苏联之解体,《半文》里,项观齐先生已经有了精彩的论述。现在,我就把它再拿出来,和王奇臻老师一同学习学习吧:
“问题出在哪里呢? 出在没有有力的监督机构。 不管是巴黎公社, 还是苏维埃, 还是人民代表大会, 没有把监督机构设立起来。 在短暂的革命时期, 这个弊端不明显, 因为立法有人民群众的参予, 然后立即去执行。 但是对于长期的稳定的执政, 没有相应的监督机构, 弊端就会表现出来。 列宁是极其敏锐的。经过短短的几年的政治统治, 他已经看到这个危险, 他动的脑筋就是设立监察委员会。 这是非常伟大的思想。 可是, 列宁之后的领导人都没有看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尤其没有认识到确立制度的重要性。 托罗茨基批评官僚主义, 但离开了马列主义。 斯大林也批评官僚主义,但没有制度建设。 逐步走向封建性的专制。 毛主席不止一次发动群众解决官僚主义的问题, 而且提高到反对修正主义的高度去认识这一问题, 甚至晚年冒险发动文革, 试图解决这一问题。 但是, 波动那么大, 斗了那样多的老同志, 而且大家也检讨了, 认错了, 或者叫认罪了, 但是, 最重要的一步没做, 没有搞制度建设, 尤其没有搞监督机制的制度建设。结果, 人亡政息。”
“把颜色革命看成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政权的颠覆, 是资本主义复辟, 甚至从无产阶级专政的角度, 总结被推翻的政权的历史教训,这是错误的, 是文不对题。 中国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是这样想的, 他们希望未来的中国能够发生这样的历史变动, 这是他们的政治愿望。 但这不是格鲁几亚、 乌克兰、吉尔吉斯等国发生的颜色革命的历史真实。历史事实是, 这些国家封建性的社会主义的失败,政权性质的转换, 是以苏联的解体, 共产党失去政权、甚至遭到禁止, 这些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化为标志的。
颜色革命不过是资产阶级执政党的更换, 是由于老的执政党把国家拖入了经济的政治的危机,因而不可避免地发生的动荡。 根本不具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抗的性质。 如果总结历, 那么, 只能是资产阶级执政的历史教训。 人们喜欢拿普京做对比, 普京的成功只具有资产阶级执政的经验意义, 不能看做是社会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的成功。只能在有条件的前提下, 可以借鉴。
这里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是, 从封建性的社会主义转变为封建性的资本主义, 老的导致社会主义失败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甚至更严重, 历史需要继续革命, 也许颜色革命具有这样的意义。 普京也是颜色革命, 是对叶里钦路线的革命,这是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 但是, 是积极的。
研究这些问题, 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 很有意义。
它确凿证明了搞封建性的社会主义或者封建性的资本主义, 都已是行不通的了。 谁搞, 谁垮台。 苏东剧变的原因是这样, 颜色革命的原因也是这样。
我们不能说没有这个危险。 而是很有这个危险。
只要背着包袱, 拒绝改革, 就是走上死路一条。
所有垮台的国家无非就是因为政治腐败,经济危机, 最后导致人心思乱。 失人心者失天下, 自古已然, 于今为烈。 这个道理很清楚, 但解决得好却不容易。
这就是最坏的道路的历史可能性。 一旦因为危机导致动乱, 那中国很可能步苏东的后尘, 而且情况可能更糟, 因为中国国情落后。 最后的结局, 现在说话为时过早, 但是, 共产党失败, 社会主义失败, 则是最大的可能, 因为动乱本身就是对执政党的抛弃。”
对此,《共产主义政权体系》的作者:奥塔•希克根据自己切身的体验,从历史上、哲理上和实践上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社会性质及其政权体系进行了分析批判。他说:
“苏联和东欧“都不是社会主义”,苏联实行的是“独特的官僚体制的独 特统治,它对外是霸权主义,对内是国家垄断主义”。他认为把这种制度叫做“党的官僚” 体制和“国家垄断”体制最为恰当。前者说明政权机构所包含的官僚主义内容,后者反 映了它执政的特点。在这种体制下,制定任何政策都必须符合党内官僚的利益,因为决定党的领导班子及其政策的,不是党本身,更不是工人阶级,而是已在政权中巩固了自己地位的官僚。”
可是,王奇臻老师是不懂这些的。他高举着封建性的社会主义或者封建性的资本主义的臭裹脚布使劲摇晃,莫非还在为前苏联的封建性的社会主义或者封建性的资本主义招魂?倘若如此,我劝您还是歇歇吧!
3、王奇臻关于“但是怎么才能使共产党中央改正错误路线呢?”的回答:“靠马列毛主义者和人民群众的斗争。我上面引用过的项观奇的话,用红颜色标的是正确的”,还勉勉强强。因为毕竟王奇臻承认了“共产党中央的路线是错误的”客观事实。但是,怎样一个错误?王奇臻在这里终于没有说出来。所以,不得而知。至于怎样一个斗争方法,从王奇臻的回答来看,也是完全没有领略《半文》的要义,空喊口号罢了。
4、至于提到“你说项观奇的药方不对,谁的药方对呢?”。我看了王奇臻的末尾的一段话,就禁不住笑了:“世界正处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决战的伟大时期,中国犹如当时的延安”。我劝王奇臻赶紧打住,别糟蹋当时的延安了!当共和国给一个妓女下半旗的时候;当这个妓女的嘴里说出乡长连嫖客都不如的时候;当一个又一个共产党的干部把魔爪伸向共和国幼女的时候;当大批包身工在中华大地屡屡再现的时候;当清明上河图被共产党的城管重新改写的时候;当一个又一个在押犯神秘死亡的时候;当共产党的大特贪污犯层出不穷的时候……请问王奇臻老师可曾知道?王奇臻老师粉饰太平,居然拿肮脏的现实和毛泽东领导的红色的革命延安相提并论!您让我如何来评价您呢?!
如果王奇臻老师是真心的马列毛主义者,那么,我真诚地希望您认真地、虚心地读项观齐先生的《半社会主义论》,尽快转变自己错误的意识,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观,做一个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那是再好不过了。倘若如此,文中有冒犯之处,还望王奇臻老师多多担待。文采在此赔礼了!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