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是“身陷囹圄”,不是“身陷囫囵”!

火烧 2009-04-21 00:00:00 文艺新生 1033
文章指出影视作品中误用‘身陷囫囵’代替‘身陷囹圄’的现象,强调两者读音与词义差异,并批评演艺界对汉字文化传承的忽视,呼吁正确使用成语与汉字。

是“身陷囹圄”,不是“身陷囫囵”!
  

  前些年偶有兴致,瞅了一部电视剧,好象叫什么《大唐悲歌》,猛然听到了饰演唐太宗的某大腕明星演员吐出一句“身陷囫囵”(剧情是皇上闻听某位官员蒙受冤狱因而龙颜大怒),感觉十分刺耳。囫囵者,“完整无缺”之谓也,与之相关的成语有“囫囵吞枣”,意即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一般用来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这个身陷“完整无缺”,不知该是怎么一个意思?
  无独有偶,前不久,又在别的电视剧中瞅见还有别的演员也是这么着朗朗出声,靠,看来这谬种流传得还挺广滴哈!“囫囵”乎?“囹圄”乎?读音不同,词义大异,从事文化事业的腕儿们,竟然拎不清?他们拎不清,编剧哩?导演哩?也拎不清?拎不清不是罪过,可拎不清还不学习提高,继续拿这个拎不清来忽悠大众,这即或不算罪过,那也有“欠学习”的问题吧?
  还是前不久,在两会上,一干当了政协委员的演艺大腕儿们,整了一个《在小学中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还有一位委员更极端,干脆就要求废除简体字儿恢复繁体字儿。呵呵,这些位能够进入“参政议政”圈儿里的高人们,个个都把调门儿起得挺高,声称这是为了“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显得比“普通老百姓”的水化水儿,高出了恁多。可各位这么关心“小学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主儿,咋就不能先关心关心自己那圈里的人儿的“传统文化教育和延续”的事儿由哩?这影视作品中对汉字儿这个最基本的“传统文化”要素的影响力,可是比小学生们认不认得繁体字儿,去不去认繁体字儿,大了许多吧?
  得,本庄主也跟这儿顺一个便,咱这半文盲也文化文化,把“百度”来的“囫囵”、“囹圄”,给演艺界的腕儿们,拎拎清楚。
  
  
  囹圄(línɡ yǔ ):也作“囹圉”。监牢:身陷囹圄(是指被关进监牢。也可表示陷入困难或束缚中);久禁囹圄。
  【解释】:原意义就是监牢的意思,出自《韩非子·三守》“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后又引伸出束缚、困难的意思。
  囫囵(hú lún)
  【解释】: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出处】: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示例】: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或走马看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 ◎朱自清《论诗学门径》
  【近义词】:不求甚解、生吞活剥
  【反义词】:含英咀华、细嚼慢咽、融会贯通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形容读书不认真。
  与之相关的成语,囫囵吞枣。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