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上访专业户至少99%精神有问题”vs百姓是“衣食父母”

火烧 2009-04-07 00:00:00 网友杂谈 1034
文章对比‘上访专业户精神问题’与‘百姓是衣食父母’观点,强调信访工作的重要性与群众路线实践,呼吁重视上访群体诉求,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从孙东东的“上访专业户至少99%精神有问题”到薄熙来的百姓是“衣食父母”   

   

人民网重庆4月7日电: 近日,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对建设“平安重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薄熙来说,今后10年是重庆大发展的新时期,越是大开放、大发展,越要筑牢“平安重庆”的坚实“地基” 。  

薄熙来所说这“地基”是什么呢?就是百姓!  

“万丈高楼平地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兵民是胜利之本”,“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托起了一个红灿灿的新中国,拥有7000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要想不失去舵手的位置,就要好好想想当初的“得天下”,就要坚定地走“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可惜的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话被喊在口上,而实际却被扔进了垃圾桶里!  

毛主席曾批示:“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要把这件事看成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态度。”2003年时任国家信访局局长周占顺接受《半月谈》杂志采访时说:“当前群众信访特别是群众集体信访反映的问题中,80%以上有道理或者有一定实际困难和问题应予解决。” 今年两会期间,公安部信访办副主任李竹红在做客“2009全国两会系列访谈”时说:“上访群体80%都是农民,绝大多数都是社会最底层,也是弱势群体……绝大多数上访群众他们最初反映的诉求是有道理的,当然没有任何人会平白无故的就来上访。”  

而卫生部专家委员、北大教授、北大司法鉴定中心主任孙东东不久前却将“99%的老上访者”定义为“偏执型精神障碍患者”,认为将这些人送进精神病院进行强制治疗才是对他们的人权的最大保障。孰料立刻遭唾声一片,自己地地道道地成了“偏执型精神障碍患者”。  

薄熙来执政重庆,接连有大手笔。推荐经典革命歌曲,供全市大中小学生传唱;牢记毛主席对“抗大”校训的三句话:“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如何教育和培养青年人,对未来的一代青年人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倡导阅读经典活动等等。  

关于建设“平安重庆”, 薄熙来的认识深刻。他强调,信访工作是我们党执政为民性质的体现,连着千家万户。搞好信访,要立足于解决问题,而不是躲开、推掉这些问题。信访工作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了解民情,联系群众的过程。抓信访,不是要“扬汤止沸” ,把矛盾压下去就拉倒,而是要“釜底抽薪” ,实实在在解决问题,达到息访息诉。干部一定要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不要一听上访就嫌麻烦,就认为是“小题大做” ,甚至“无理取闹” 。要切实关心群众的痛痒,耐心听取他们的诉求。既然说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他们有事着急,写信上访,我们当然要认真对待。  

薄熙来指出,“平安重庆”建设的基础是法制建设,要让全社会的人都“懂规矩” ,要求所有人都“守规矩” 。绝不能受了委曲没地方说,干了坏事没人管。古往今来,老百姓都强烈地渴望社会公正。旧社会有句顺口溜,“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穷人打不起官司。今天,人民当家作主,一定要让群众打得起官司,有理就打得赢官司。要进一步降低诉讼成本,加大法律援助的力度,让群众打官司不仅有“公正” ,还要比较“便宜” 、比较“方便” ,要建立健全便民诉讼的网络。  

从去年以来,群体暴力事件不断,近期又频发。3月23日海南东方市因一学生纠纷,数百人到感城镇政府和边防派出所进行打、砸、烧;3月28日晚,西宁市城西公安分局虎台派出所民警在处理一起报警事件中,遭到一伙人的殴打围攻,派出所遭到打砸;3月30日,乌鲁木齐3名便衣民警在押送犯人途中,因点小事遭遇代某煽动周围“不明真相”的群众围攻,围观群众达200余人。  

《毛选》五卷:“早几年,在河南省一个地方要修飞机场,事先不给农民安排好,没有说清道理,就强迫人家搬家。那个庄的农民说,你拿根长棍子去拨树上雀儿的巢,把它搞下来,雀儿也要叫几声。邓小平你也有一个巢,我把你的巢搞烂了,你要不要叫几声?于是乎那个地方的群众布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是小孩子,第二道是妇女,第三道是男的青壮年。到那里去测量的人都被赶走了,结果农民还是胜利了。后来,向农民好好说清楚,给他们作了安排,他们的家还是搬了,飞机场还是修了。这样的事情不少。现在,有这样一些人,好象得了天下,就高枕无忧,可以横行霸道了。这样的人,群众反对他,打石头,打锄头,我看是该当,我最欢迎。而且有些时候,只有打才能解决问题。”  

我们的一次次群众事件不早就表明了是因为我们的“老爷”对百姓的利益百姓的诉求的漠视吗?“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没有了公平、公正,老百姓有冤无处申,有苦无处诉,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冲突、事件也就在所难免了。历史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警醒吧,从孙东东的“上访专业户至少99%精神有问题”昏迷中回到薄熙来同志的认识上,把老百姓当成我们的“衣食父母” !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