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结论应该是:99%的人多次上访后都会出现偏执型精神障碍

火烧 2009-04-0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讨论多次上访可能引发偏执型精神障碍,专家指出上访者因环境影响形成精神障碍,而非精神问题导致上访。呼吁关注上访群体心理健康,反思制度影响。

也许孙东东先生这样表达就准确了: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在多次上访后,都会表现出偏执型精神障碍

  孙东东先生道歉了,稍微晚了点,但比没有来要好。刚开始看到孙东东先生的言论十分愤慨,加上专家学者们的表现一向让人失望,所以基本上没有用理智分析孙东东先生为什么有那种结论,作为一个精神病学的专家,在专业领域内恐怕还是有些发言权的。再说“精神障碍”是一个很含混的概念,很多平时看起来非常正常的人其实也是有精神障碍的,比如抑郁症、比如强迫症,所以说一个人有精神障碍其实不不算很严重的指控。当然,孙东东先生后来说“专业上访者”需要被控制起来,以此对社会负责,这就纯属没有同情心的言论了。不过在这里我不想再对孙先生进行道德指责,这些天想必他已经得到了教训。

  孙东东先生在他的道歉申明中提到:【其中一些内容因我语言表述不当,引起一些争议和误解,对此深表遗憾。】,这里的“其中一些内容”,想必是指孙东东先生此前这些表述:【“对那些老上访专业户,我负责任地说,不说100%,至少99%以上精神有问题,都是偏执型精神障碍。”】。

  那么孙东东先生到底哪里表述不当了呢?老僧认为是因果顺序颠倒了。正确的因果是:因为多次上访,上访者才形成了偏执型精神障碍;而不是因为精神偏执,所以才喜欢上访。我一直有一个观点,那就是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塑造人的个性特征。至于人对环境的改造和选择,那是人在个体特征比较稳固之后,对环境信息的反馈。所以,老僧对那种自以为是的人始终保持着距离,太在乎自己的人往往很难注意到环境的传递的信息,这是比较危险的。既然人是环境的产物,那么只要环境输入的信息足够强大持久,那么即使一个人已经形成了他自己的性格,还是可以通过环境的信号的强烈刺激重塑一个人的性格。而那些多次上访的人,最开始往往是正常的,但由于不断的接受环境给他们的刺激信号,最终他们变得以神疑鬼,出现偏执型精神障碍,这是很正常的。说起来,精神障碍实际上是个体对现实的逃避,他们给自己设定一个角色,钻在角色里不出来,其实是为了回避现实。

  如果我们的上访制度,总是让很多上访者出现精神障碍,我想某些人应该反省了。相关领导也应该注意一下这个偏执狂相对集中的群体。把自己的手下管好,其实我觉得就是最最亲民的表现。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