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读书交流

德治文化: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路径的别样选择

火烧 2009-04-01 00:00:00 读书交流 1025
文章探讨德治文化在执政能力建设中的独特作用,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文化,分析领导干部道德素质建设,提出党建路径的新视角。

作者按:古人讲求文以载道。法者,天下之公器。在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日益分离的大背景下,法治在推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徒发不足以自行”。尹杰钦教授向我们诠释了同一课题的另一视线: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理论建构中,在打造执政党现代化的方式路径中,德治文化在统领党员领导干部道德素质之网络建设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不可忽视的价值。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一种视角,而且是党建学科文化观点的另类表达。

德治文化:执政能力建设路径诉求的别样选择

——读尹杰钦教授《领导干部素质论》发想

作者:湖南科技大学董永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心议题是执政党现代化,于是加强和改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成为一种必然要求和任务。尹教授认为:凡国之举事,主体在人,主导在官。时下,标榜党建学科资料的书籍,浩如烟海,鱼目混珠,多流于形式,趋于范式。尹教授别开洞天,独辟蹊径,以关注并践行领导干部道德素质平台建设的学术思想,为党建思维赋予了新意,丰富了执政能力建设路径诉求的内涵。读者品来,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叹,生“忽如一夜春风来,钱树万树梨花开“之美感。尹教授以鉴古察今、纵横寰宇的气势,饱蘸通古知今、广征博引诗意盎然的笔墨,紧紧围绕”领导干部道德素质“这一文眼主题,立足当前党建学科建设视野偏狭,执政能力建设诉求方式单调的缺憾,向我们展现了一幅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助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从而实现政党现代化的绵延画卷。字里行间中,教授的忧患之情溢于言表。德治文化,成为执政能力建设路径的别样选择。

以坚定党的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对于理想信念,尹教授作了承古传今的解读。他不回避中国传统道德素质观中的朴素民本思想渊源的意义: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列子》中“天地万物,唯人为贵”,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命”。同时,他又论述了从马克思到胡锦涛的道德素质观中涉及理想信念的内容,如: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是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之阐述,毛泽东“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感言,邓小平关于发展的“三个有利于”理念,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胡锦涛要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尹教授将其分门别类,使读者有了敦厚的历史基础观感。

  以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作者以严谨的逻辑缜密思维,谈古论今,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相关论点进行了注解。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内省”的气质情感,是一种具有“内向”精神结构和价值体系的以人生为特征的修养文化。如:孔子曰“吾日三醒吾身”的自省。荀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孟子“知其心者,可知其性;知其性者,可知天也”的天人合一思想,湖湘文化中“内圣外王”学以致用之道,都被作者描述的入木三分。不难看出,作者试图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加强执政道德修养的营养宝库,用心良苦可谓深矣!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正确的思想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德才兼备,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用人标准,人才强国战略的用人机制取向。以德治党,成为一种方略选择。

  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和以加强预防和惩治反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尹教授博览群书,引经据典,标新立异,使本书有强烈的现实特质。作者分析了历史上“为政贵民”道德素质思想的发展轨迹,强调这实际上是“为政民为先”的弘扬和发展。仁政,就是一种治国脉络,教化,德化起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作者认为:廉者,政之本也。这也就提出了廉政文化的课题研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主张用综合治理的路径惩治腐败,但教育是基础。尹教授认为,从马克思主张重视建党的先进性考究到胡锦涛“八荣八耻”教育都属于德治文化范畴。要建设一个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党,须把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起来。

  尹教授治学严谨,是湖南科技大学法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带头人。他通过德治文化提升党员干部的道德认知,磨砺道德意志,升华道德情感,完善道德人格,从而有利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完善了学科体系建设。这很值得党建研究工作者深思和学习。                    法学院中国化2009-02-26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