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欧洲·铁幕

火烧 2009-03-28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东欧国家在经济危机中遭遇西欧资金撤离,呼吁抵御保护主义。匈牙利提出新铁幕论,强调欧洲金融统一挑战,揭示东欧经济对西欧依赖及资本控制问题。

欧洲·铁幕


作者:章家蒙


    3月1日,欧盟召开成员国领导人特别会议应对经济危机。会议召开前,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斯洛伐克9个中东欧成员国领导人先单独会晤。这9国领导人呼吁欧盟各成员国“永远抵御住保护主义和利己主义诱惑”。 匈牙利总理久尔恰尼提出一项总值2400亿美元挽救东欧经济的计划,避免这场危机恶化及蔓延至整个欧洲。也有领袖提议让东欧成员国加快步伐加入欧元区,因为它们本身的货币持续急跌,对经济构成沉重打击,但德国和荷兰均表示反对。

    东欧的失望溢于言表。当年,这些国家争先恐后加入欧盟。但在享受欧洲单一市场资本、商品、劳动力流动带来的好处同时,各国经济对西欧的依赖性也日益加深。危机袭来,以为同在“欧洲”号大船上的东欧才意识到,同舟未必共济。资本、商品、劳动力流向发生逆转,各国自顾不暇,法国等甚至出现以邻为壑的保护主义苗头。因此,久尔恰尼抛出“新铁幕”说。久尔恰尼说,“我们不能让新‘铁幕’把欧洲分为两半”,他说,“欧洲在1990年代得以(政治)统一,眼下却面临另一个挑战,即我们能否从金融和经济角度统一欧洲。”

    1990年代以来,东欧国家纷纷从转轨的阵痛中恢复。此后,东欧经济整体上保持稳步甚至高速增长。2007年,东欧第一次超过东亚,成为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新兴市场。美国和西欧在对东欧的扶持发挥了关键作用。不过,美国和西欧对东欧大力扶持的背后,是东欧经济转轨后美国和西欧对东欧金融业和核心制造业的资本控制。斯洛伐克银行资产的97.4%、捷克的96.2%、克罗地亚的90.4%、保加利亚的80%、波兰的79.6%、罗马尼亚的70%、塞尔维亚的60%、匈牙利的58.9%都为外国资本控制。再加上长期以来,东欧国家的外汇储备规模都十分小,经常项目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平均比重更是从2000年的2%升至2008年的10%附近。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波兰的经常项目赤字占GDP比重更是逼近20%。这就形成了高投资背后的高负债。

    当金融危机来临,西欧的资金短缺,东欧马上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目前,西欧银行向东欧邻居大约借出了1.3万亿欧元(约合1.635万亿美元),其中主要是奥地利、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德国和瑞典的银行。今年,这些债务中约有四分之一,即4000亿美元将要到期,约占这一地区GDP总量的三分之一。

    东欧危机的本质是债务危机,关键是资产和负债以不同币种计价。东欧国家的负债一般是欧元、瑞士法郎等外币,但是资产却是当地货币。因此,产生了资产和负债在汇率上的分歧。在东欧经济增长较快的情况下,外资控制的银行向中东欧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很多外币贷款。因为东欧本地贷款利息很高,企业和个人选择外币贷款比较划算。

    但是,这些东欧借贷者忽略了汇率问题。由于东欧本币汇率大幅度波动,市场开始做空,本币贬值的同时,欧元和瑞士法郎升值,东欧债务压力加大。而这进一步引发了做空的势头。投资者开始纷纷做一些东欧国家的信用违约掉期(CDS)或其他汇率市场的衍生品的空头。本币越来越贬值,债务越来越高,做空势头越来越强烈,恶性循环。

    随着东欧债务违约进一步上升,西欧银行将面临巨额违约损失,使得西欧信贷状况恶化,导致投资消费需求萎缩,降低西欧对东欧的进口需求。这将对冲东欧本应出现的出口能力的增加,并带动西欧实体经济进一步下滑。恶性循环在所难免。

    东欧地区的再融资和资产重组仅仅今年一年可能就需要1500亿美元。虽然这一数字极有可能低估了银行资产组合的恶化情况,但它没有计入经济衰退对信贷需求的侵蚀——经济下滑会导致新增投资意愿减弱,从而使资金流动趋弱。

    化解东欧银行困境所需的大量资金只能是来自西欧的母银行和西欧国家政府。这些母银行中的大部分都已得到了政府的救助,鉴于这些母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政府救援计划规模相当巨大,东欧的资金需求尚可承受。至于那些没有母行的东欧银行,其再融资和资产重组的资金可由其股东或有关国家政府来筹集。资金缺口则可由国际金融机构,尤其是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和世界银行来填补。

    但是,欧洲大国的领导人并不想来承接如此大的风险。德国总理默克尔就以中东欧国家经济境况各异为由反对实施针对东欧的救援计划。她说,“在我眼中,这些国家情况迥异。我们不能用斯洛伐克或斯洛文尼亚比照匈牙利。”默克尔还反对缩短加入欧元区的两年准备期。依据欧盟规定,成员国要加入欧元区,必须先按《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达到财政赤字水平和汇率稳定程度等“趋同标准”进入欧洲汇率机制第二阶段,而后在这个阶段满两年,在这期间汇率波动幅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有可能获批。不过默克尔暗示,可以加快中东欧国家进入第二阶段的速度。“我们可以研究允许它们加快进入第二阶段的可能性”。从默克尔的话中可以看出,欧盟在广泛讨论的补救方法就是加快东欧国家步入欧元区的速度。这对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以及保加利亚四个汇率与欧元相挂钩的国家可能会很有意义。由于它们中没有一个能够满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中所规定的进入欧元区的标准。但是,这些国家都很小(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人口仅有700万),所以允许这些小国家加入欧元区应该不会引起他国的不满,也不会破坏人们对欧元的信心。但是,欧洲央行和欧盟委员会最终还是否决了这样的做法。

    对那些采用浮动制汇率的规模更大的国家——捷克、匈牙利、波兰和罗马尼亚,单边采用或加速采用欧元制将没什么意义,并且这些国家都还没做好准备接受单一货币制度的严格规则。所以,默克尔只是在口头上妥协一下而已。

    这次的经济危机,除了突显欧盟27国开发速度不一,更大的挑战还在于,在各会员国基于本国利益不得不采取属于自己的保护政策压力下,如何维持欧盟团结一致的精神与共识?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欧和东欧的经济情势愈来愈严峻。这些欧盟新成员国的货币贬值、工厂关门,社会出现示威和动荡。现在东欧信贷违约风险加大,一旦东欧信贷违约,债务就会传导到西欧国家,造成西欧坏账率上升。这样,东欧金融形势恶化势必威胁到整个欧洲,并将向世界其他地区蔓延。

    欧盟是二战后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政治工程。冷战结束后,过去20年,欧盟成功融入华约国家。然而,除了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已成为欧元区国家(欧元区国家共16个),在这次金融风暴中,受到保护外,其他成员,包括匈牙利、罗马尼亚、波海三小国和保加利亚,除了向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求助外,真正得到欧盟的支援,非常有限。实际上,欧盟本身要维护目前欧元区16国的经济稳定,包括情况不比这些东欧好的爱尔兰和希腊的经济已自顾不暇了。如此看来,不分区域和新旧,欧盟27国如今同在一条船上。任何一个欧盟国家经济瓦解,都可能造成欧洲单一货币体系的崩盘,推动逾半世纪的欧洲政治工程也将因此分崩离析。这对整个欧洲,将是一场无法想象的大灾难。如何避免这场大灾难,对欧洲各国领袖和政客而言,不仅是经济危机的挑战,更是历史的考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