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读书交流

云天雾地话西东

火烧 2009-03-21 00:00:00 读书交流 1033
文章围绕杂文自省与知识分子自轻自贱现象展开,结合鲁迅思想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探讨社会生产管理与剥削本质,引发对劳动价值与知识分子身份的深层思考。


     杂文写到今天,有些文章越来越难懂了。《杂文报》1349期《由“皮袍下的小”谈及“哲学医师”》(以下简称《由》文),读了几遍,才算榨出其中的味,似乎要每个人学会自省,“看到其他什么‘袍’之下的‘小’的同时,也看到自己藏着掖着的‘小’”。不过明白中还有糊涂:这自省的人中不论是否包括“臭老九”,若都“自觉不自觉地撩起‘皮袍’让人看‘小’,像公路边为讨好司机‘停车吃饭’而撩起短裙、露出迷你三角裤的拦车女”,岂不提倡一种更广泛的“自轻自贱”?

    《由》文从鲁迅《一件小事》谈起,接着讲“西方有一位经典作家说过:只有劳动才能产生价值。而且这位穷得叮当响的学者又把劳动单纯地界定为体力劳动,于是‘卓别林’统水线上拧螺丝帽是伟大的劳动,产品设计、生产管理、投资及资金运作者等,都有剥削者和‘寄生虫’之嫌,后者就是资本家,有被革掉命之虑。在这种背景下,即不是体力劳动者又富有自省精神的鲁迅便有了《一件小事》的创作。由于鲁迅名而文章也名,‘皮袍下的小’以后几乎成了知识分子的耻处,在某种专制威逼下,”知识分子的这种自省成了作者所嘲弄的拦车女那样的“自轻自贱”。

    读后如在云雾里。首先不知道经典作家是谁。西方经济学家很多,符合作者给定的四个条件:1经典作家、2穷得叮当响、3革剥削者命、4有对鲁迅一代知识分子产生影响的背景,大概只有马克思一个。但是第一,马克思没有说过只有劳动才能产生价值。相反,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针对德国工人党提出的“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马克思明确表态“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说过:流通和商品交换不会创造价值,只是为了说明价值增殖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再多的意思是没有的。第二,马克思没有把劳动单纯界定为体力劳动。为了考察资本社会主要支柱产业资本,他更多分析了卓别林式的体力劳动,但这里所谈的仅仅是商品的价值决定,而不是对劳动的界定。当年杜林先生企图在这里发现马克思犯了“只有小学生才会犯的很不象样的经济学上的错误”(反杜林论),遭到了恩格斯的驳斥。今天如果有人再把连小学生也不会再犯的低级错误强加给马克思,“要么是弱智,要么就是‘形而上学猖獗’者”(《由》文语),因为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已经明确有了“脑力劳动”的概念。第三,作为一位革命领袖,马克思倡导的是一种更为科学更为合理对整个社会生产的现代化管理,他不会也没有将产品设计、生产管理都视为剥削。当然,对于那些以“投资及资金运作者”自居羞羞答答掩饰其剥削本质的寄生虫,马克思是要革其命的;这种革命是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而言。

    如果《由》文提到的作家不是马克思,我们不必费神猜是谁了;但不管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先生《一件小事》也只是篇第一人称小说,他虽赞扬了劳动者高贵品质,同时也表达了“我”对车夫的尊敬及向劳动者学习的愿望;皮袍下的“小”是一种知识分子的自省。以后的专制和对知识分子的不公自有深刻的历史与现实原因,任何归咎于先生或更早伟人的企图都是荒谬和毫无根据的。

    在谈了东西方两位名人后,作者又提到中国和巴西。文中说:“对于那些时时不忘念念有词曰‘XXX教导我们说’的人,目前没有什么药可救的,而对于唯心主义迷了心窍、形而上学猖獗的人,现在出现了一种医院,值得推荐介绍。报上载,巴西一些大中城市近年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哲学诊所’,里面坐堂的是哲学医师,由于生意红火,还引得失宠的心理医师的妒嫉和忌恨。”XXX名字对于从文革那段历史走过来的人都知道是谁,作者不说我们也且装糊涂。作者对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还有所偏爱,认为有药可救,并郑重推荐了巴西的哲学诊所。就让我们随作者走进珍所看看洋医师的手段吧:“哲学医师会告诉你:世界上除了沙漠,凡是有人的地方,都分左中右。”

    这段话好熟悉,翻开书本,原来是毛泽东1957年讲的。原文是:“除了沙漠,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一万年以后还会是这样。”他是以批判态度讲这段话的,想不到巴西有人念念不忘。作者也真幽默,他把还可医治的病人荐到了个无药可救的哲学诊所。

    时代发展到今天,言必称马列显得迂腐了,很多人转而崇拜起孔方兄。信不信也好,提不提也罢,让这些伟人们在地下安息一会吧,别动不动就拿他们开涮,何况用来作涮的材料本身又是胡编乱造。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