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的眼睛也能蒙上吗?
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这是一句顺口溜。或许有点言过其实,但应当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子虚乌有。换句话说,不完全是这样,也并不完全不是这样。
现行干部任用体制下,上级领导决定着下级官员的升迁。让上级领导满意是官员升职或称为进步的一块最重要的垫脚石。因此让上级满意比让下级或群众满意,这两者之间的重要性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随时随地都能看到,总是有人在想尽办法讨好上级,对上级领导照顾的无微不至、恭敬有加。而上级对下级则往往呼来喝去,却也很少受到下级的当面顶撞。官大脾气长,有些官员颐指气使的习惯,也是下级或群众惯出来的。近年来,由于提倡并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政府工作人员对前来办事的相对人的确和颜悦色得多了,然而也只不过是换了一幅脸子,而心地却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因为虽然大的政策指向变了,但官员升迁的规律性问题并未解决。
无论任何一级领导,其愿意听到的信息从信息接受人角度考虑,最好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信息是真实的,二是信息是好信息,或者是正面信息。然而在很多时候,这二者往往只具其一,而不是二者合一。即:真实的信息就不是好的,而好的信息又是假的。如果二者是冲突的,那么信息接受人愿意接受真实信息。从信息报送人角度考虑,其对信息的报送最好也具有这两个特点,但在排序上,却与前者相反。如果二者冲突,信息报送人一般会选择好而不真实的信息上报,尤其在真实而不好的信息被掩盖的可能性极大的时候。因为报送真实而不好的信息会妨碍自己仕途上的光明前程,报送不真实而好的信息,则能使前程更光明,而上级一般又不会发现这一猫腻。
每一级领导可能都会这么想,报送给我的信息一定要是真实的,如果需要加工润色,那么这个工作应当由本级来做,而不应当由下一级来做。这样,从基层传达到中央的信息,经过级级加工润色,真实性已经大打折扣。古人写的正史,需要回避、掩盖许多东西,执笔人如果打算说什么实话,就需要说话比较隐晦。所以读史人要想读出史书中真实的东西,就需要从字里行间来分辨执笔人隐藏在其间的褒贬。中央领导要从地方报送的材料中得到真实的信息,难度只怕不亚于此。甚至有时根本得不到真实的信息。中央领导到地方视察,除了地方预先知道信息做出特殊安排或实在是藏无可藏之外,有时会大吃一惊。惊从何来?就是因为他们看到的与平时听到的报告的差距太大。中央领导视察地方时或许经常有这样的感慨:原来是这样!或者:怎么会这样?有时下级就是拿着一块布蒙住了上级的眼睛,然后只让上级听他们白话。一旦上级领导用手揭开了这块布,吃惊自然是难以避免的。
我们整个国家的运转指令都是从中央发出的。而中央在得不到全面真实信息的情况下,怎么能够发出针对客观现实的正确指令?想一想吧,一个被蒙住了眼睛的人,能走多远?能走快吗?对于前进道路上将要遇到的困难、问题、风险,能及时做出判断吗?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吗?然而就有人为了自己一己之私,置国家、人民利益于不顾,不断地在用布去蒙上级甚至中央的眼睛。对于群众越级上访严防死守的某些地方政府,难道不是正在做这样的事吗?中央的手里可是握着社会前进的方向盘呢,中央就像一个司机。司机的眼睛能蒙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