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这是什么信号?

火烧 2009-02-1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9
文章分析房氏文章暗藏政改信号,质疑其对共产党宗旨的修正,探讨一党或多党制对阶级利益的影响,强调维护劳苦大众利益的重要性。

    【这是由党报发出的信号吗】
    09年2月9日在《人民日报》理论专版发表房氏《我国决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的文章,该文在分析西方金钱政治的多党执政时,将其弊端揭批的头头是道,一路读来正待拍案夸好时,尾段的一句台词图穷匕见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不是任何一个利益集团的代表,而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代表.”
    如果读者觉得这台词貌似共产党章程总纲里的某句话,那就对了,要的就是这个联想效果。
    我们不妨将其与党章的相似条文略做对比。
    {1}.17大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由于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性,“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这第一重心表述与存在,明显限定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内在成份,其限定权是不允许异己成份混入的。
    {2}.房氏的说法:“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不是任何一个利益集团的代表,而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代表.”主语所代表的重心完全转移到“中国各族人民”这疙了。
    *以上两段的对比可见,房氏之文虽然是主张共产党一党制的,可是在与党章类似的文句结构里,却暗度陈仓而夹带了私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句话,被“不是任何一个利益集团的代表”所置换后,工人阶级原有的主导地位与对异己的限定权悄然没有了,名副其实的被完全淡化到后句那个颇有争议的“各族人民”里去了。与其这么拐弯抹角,不如直说“不是工人阶级的代表”岂不干脆?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表演,令人不得不产生疑问但对共产党的定义若是这般表述的话,还是无产阶级政党吗?当然,如果共产党已经变质了,你要这样表述也可以。
    *现就房氏台词里最要害的关键词“利益集团”“人民”“各族”,略做解析与扩展性思辨。
    A.{利益集团}
    顾名思义简言之,就是由有着共同利益的人而结成的松散或严密的社会群。由于只有在阶级社会里,人们才有利益冲突,才需要结成集团乃至政党。所以“利益集团”显然是具有阶级性的产物。
    因为阶级社会是由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所构成,所以,利益集团不论有多少,原则上必分为两大阵营: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就中国而言,大致可做如下区分。
    剥削阶级一方:害怕财产申报的贪官污吏们,汉奸精英鹦鹉买办们,仇视劳动法的资本家们,谋取暴利的房地产商们......等等。
    被剥削阶级一方:几千万下岗工人,几千万农民工,安置困难的军队复员转业的官兵,找不上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等等。
    B.{人民}
    百度百科的解释要点是:“人民”的本意就是普通百姓,即过去我们常说的“人民群众”,这个阶层是永远也超出不了“人民”概念的外延界定范围的。”
    在阶级社会里,与广大无产者所对立的那一小撮剥削阶级利益群体,能否算是“人民”呢?
    对于这个问题,百度百科继续补充解说:“至于“人民”里面是否还能够包含比百姓更高的阶层或阶级,那得看那个阶层或阶级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真正代表了老百姓的利益。”
    换句话说,只有与广大老百姓有共同的利益者以及代表者,才可以算做是“人民”的组成部分。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社会常识。
    对于一小撮剥削阶级利益集团来说,问题这就显出来了,要想在法律上名正言顺的享有人民权益,那非得削尖脑袋钻进“人民”这个名词的国度才行,那么绿卡在哪里呢?请接下来看。
    C.{各族}
    在中国,除了无可置疑的工农兵等大众主体之外,凡属于一小撮剥削阶级利益集团者是不应该被包容在“人民”之内的。但是有了“各族”这张绿卡,事情就变得微妙了。
    因为任何利益集团者,就其个人来讲,人都是有自己的民族属性的,谁都当得起“各族”的一分子。就集团而言,不论处于社会的什么阶层,不论其间有多么大的利益冲突,谁都有理由认为自己是国家里面各民族的组成部分。有了“各族”,就能沾上“人民”了。
    *“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不是任何一个利益集团的代表,而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代表.”
    对于*这段话,眼前的桌面解释是什么呢?按其文章里的理由说,“有利于统筹协调各方利益。”
    由于前句内玩弄“不是”与“是”之类的文字伎俩,消释了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前提地位与异己限定权,那么在后句内,剥削阶级自然就可以与被剥削阶级一起包在“人民”的名义里了,用啥包的呢?用的是“中国各族人民”里的“各族”这张美丽的包袱皮。
    有了“各族”这张绿卡,无论是毒蛇猛兽还是牛鬼蛇神,全部在“人民”这里落了户。
    有了“各族”这块包袱皮做蒙头布,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这对老冤家,被强行成了亲。
    吸血鬼与被吸人之间的生死关系,由此贯以“人民内部矛盾”这个昵称。
    原来不可调和的阶级利益的冲突,由此变成可以“统筹协调”的“各方利益”。
    在统筹协调各方利益的名义下,改革30年的硕硕成果,被一小撮人最大限度的独享了。
    在统筹协调各方利益的名义下,新的四坐大山压在了中国工农劳苦大众的身上。
    房氏对两极分化的社会问题似乎视而不见,在其另一篇文章《民主还是中国的好》里,用大段文字不厌其烦的罗列改革硕果,社会财富“人均”增长了多少多少。看起来是在赞美改革的功绩,其实是在用数字掩盖与西方资本主义接轨的实质,掩盖修正主义官僚买办专制的实质。
    对于改革失控将导致的不良后果,邓小平于1985年时已然意识到了,他说:“ 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1990年时,他再次强调:“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祥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
    近30年来的事实准确应验的是,在只顾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不顾社会两极分化的世道里,社会财富的“人均”数字越高,阶级矛盾就越大,社会所出的乱子就越多。对此,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在《我国决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文章里,那句貌似党章的行文是对共产党宗旨的背弃式的修正。它所谓的不搞多党制,是以取消共产党对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代表作用为潜在前提的,如果读者在其划定的圈子里讨论一党或多党的利弊,无异于对其潜在前提的默认。如果任由这个潜在前提演变成公开的现实的话,那么这样的一党制的好处又在哪里呢?**
    党报竟然刊出这种带有潜前提的文章,我们不得不提出疑问:这是在为实现某种政改设想而发出的试探信号吗?
    如果是的话,那就不是一党或几党执政的数字之辨的问题了,而是哪个阶级的专政的问题,而是想要代表或兼顾哪个利益集团的问题?
    蒋介石当年在大陆时,代表着四大家族利益的一党独裁执政,不是比目前西方的多党制还要坏吗?
    如果有朝一日,中国共产党的章程宗旨真的遭到背弃式的修正的话,问题的矛盾是:“对于水火不容的两大阶级,共产党能背离原宗旨而共同代表吗?”
    若说能,就等于承认毛主席所说的:“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对此怎么办还需再说吗?
    若说不能,那么就要给个明确答复了,真正想代表的或还想兼顾的到底是哪个利益集团呢?
    也许这正是某些人左右为难之所在,不是早就有人企图籍“民意”为由而实施预想吗:脱下共产党的斗篷,再换个社会党或全民党之类的马甲,不搞多党制而依旧独大。一切罪过都算到原先那件斗篷上,金蝉脱壳,一举两得,多舒坦啊!
    如果事态真的在以后演变出非共产党的一党执政的话,那么党报刊出“决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之文,正可谓用心良苦,醉翁之意不在酒了。 
    所以,就我国的根本利益来说,最需要的是敢于立场鲜明的为劳苦大众代言的党,最需要的是能保障劳苦大众独享自己血汗成果的党。
    一党制或多党制,只是数量与形式,并不等同内容与本质。关于这一点,地球人都知道。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