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生产力论是修正主义的谬论
苏联蜕变后,一些人乘机狂叫“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的国家就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迟早也得退回资本主义制度下”。这显然是“生产力决定论”,又叫“唯生产力论”的谬论。可是有些学者宣称“生产力决定论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这显然是错误的。“唯生产力论”,根本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而是货真价实的修正主义谬论。主要是来自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头目伯恩斯坦之流。
针对历史唯心论,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生产则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关系的统一体,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生产是推动历史发展根本动力就是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没有说过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唯一决定性因素之类的话,而且还强调就是作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的统一体的生产本身,都不是历史发展的唯一决定性因素。对于这一点,恩格斯早已作过说明:“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末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①]马克思恩格斯既然强调经济因素不是历史发展进程的“唯一决定性因素”,那么又怎能认为脱离了生产关系都不可能独立存在的生产力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唯一决定性的因素”呢?所以“唯生产力论”根本不可能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
唯生产力论主要是出自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头目伯恩斯坦之流,是用来作为疯狂反对和攻击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工具。这些修正主义头目叫喊:“俄国的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实行社会主义的高度”[②]攻击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是“由于缺乏耐心而使用暴力的产婆,迫使一个孕妇不是在第九个月而是在第五个月分娩”[③]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声炮响,以事实揭穿了“唯生产力论”的谬论。只因时代条件所限,所以“唯生产力论”并没有因受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沉重打击而寿终正寝。新老修正主义者一直把“唯生产力论”作为反对和攻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工具。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与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相继退回到资本主义制度以后,修正主义者与各类反社会主义者更是狂叫“生产力落后的国家就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也得像苏联与东欧国家那样重新回到资本主义制度下”!
世人皆知苏联与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蜕变,完全是因修正主义叛徒集团篡党夺权颠覆了无产阶级专政所致,各类反社会主义者却硬说是“生产力落后所致”。假如真是生产力落后所造成,那么又如何解释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时,沙俄在世界上是生产力落后的国家,俄国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却获得成功,而到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七十多年后的1991年,苏联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在世界上已是数一数二的,可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却被推翻了,又回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所以“唯生产力论”的致命伤就是与历史事实不符。
“唯生产力论”的核心内容就是强调生产力落后的国家不可能先行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但历史事实却是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的国家先行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并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革命,而且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的革命,也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的国家首先获胜的。众所周知中国在18世纪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之前,生产力和生产的发展水平都高于欧洲而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可是在16世纪末就发生了资本主义革命而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中国的荷兰建立了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资本主义革命是在17世纪中叶获胜而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但是经过一百多年,直到18世纪后期爆发了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以后,英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才赶上和超过了中国。可是那时的中国仍处在封建社会中。
“唯生产力论”与历史事实无法相符,根本原因就在于推动历史前进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而不是脱离了对方就无法存在的生产力或生产关系。这是由于劳动者只有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才能进行,否则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生产就无法进行,人类和人类社会因失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必然灭亡,而生产资料在任何历史时期都是处于一定的所有制之下,这就造成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以一定形式相结合,就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占有者之间的一定形式的关系的产生,而这就是生产关系,由此可见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一样都是生产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没有生产关系或者没有生产力,生产都不可能存在,人和人类社会也必然灭亡,那还能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吗?所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互相依存、互为因果。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具体过程,就是原有形式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新形式的生产关系必然产生,这时原有形式的生产关系就从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转变成起阻碍作用了,如果不革除这种旧形式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甚至遭到破坏。而当旧形式的生产关系被革除新形式的生产关系确立后,生产力就重新获得发展,于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开新的矛盾运动过程。所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相互的矛盾运动过程中,彼此循环,互为因果。
而“唯生产力论”则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即把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新形式的生产关系必然产生的这个阶段,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分割出来,当作独立存在的规律并以此作为“唯生产力论”的基础。可是生产力的这种一定程度的发展,不是生产力本身孤立的自发过程,而是在原有形式的生产关系的制约与推动下达到的。所以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新形式生产关系必然出现,即有些学者所言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不可能脱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运动的整个过程而独立存在。脱离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生产力就不可能存在。而“唯生产力论”则宣扬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这不就等于说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东西却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吗?而这不就是历史唯心主义吗?
另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不是悬于碧空,而是植根于一定形态的社会中,因此任何形式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都不可能不受其植根于其中的那种形态的社会具体状态的影响和制约,于是造成同一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不同国情的各个国家中矛盾的激化程度也就不一样。这正是造成社会主义革命和资本主义革命都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中首先获胜的客观原因。
“唯生产力论”不可能与历史事实相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不仅生产力,而且整个经济方面,都不是历史发展的唯一决定性因素。虽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产物,但是一定形式的上层建筑实际建立后,就对产生它的那种形态的经济基础的生死存亡起决定作用。例如不推翻封建地主阶级专政的国家机构,那就不可能推翻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不推翻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构,就不可能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同样只要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专政,不被修正主义分子破坏,那么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就不可能被颠覆,就不可能出现资本主义复辟。苏联与东欧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蜕变不就是因为修正主义者集团篡夺了党和国家的领导权,颠覆了无产阶级专政所致吗?现在国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一再攻击我们党不进行政治改革,其目的不就是为了在政治制度上改变我们国家的性质,毁坏无产阶级专政,以利把中国拉到资本主义的老路上去吗?这些事实不就已充分说明不用说生产力,就是整个经济方面也都不是历史发展的唯一决定性因素吗?
对于经济因素不是历史发展的唯一决定因素,恩格斯早已强调过,所以“唯生产力论”根本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而是修正主义的谬论。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联系电话:(0451)53967238
Email:[email protected]
-----------------------------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77页。
[②] 转引自《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卷777页。
[③] 考茨基《无产阶级革命及其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