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时寒冰:专家学者堕落是这个时代的耻辱

火烧 2009-02-08 00:00:00 时代观察 1039
文章批评专家学者变脸现象,揭露其与利益集团勾结,误导决策,损害民意,指出这是时代的耻辱。
专家学者堕落是这个时代的耻辱
        时寒冰

 


    看过川剧变脸的人都知道,那种变换速度令人称奇,有报道曾经提高,日本人为了破译变脸奥秘,在不同的角度架设了多个摄像机拍摄,也未能如愿。可见,变脸这种高超的艺术不是什么人随便就能掌握的。
    但是,在国内,不少专家却精通这样的变脸术,与川剧变脸不同的是,这种变脸的成本极低,只需脸皮厚即可无师自通,这恐怕就是眼下专家频频玩变脸的根源之一吧。
    2008年12月22日,《南方都市报》刊登了一则题为《专家又变卦了》的文章,引用了两则对比鲜明的新闻报道(点击此处看报道全文):
    其一:2008年1月……韩文科(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指出,目前我国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要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加快价格的传导作用,进一步发挥市场对油品供需的调节,同时形成有利于节能和环保的价格机制……
    其二:2008年11月……“针对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实时联动机制,韩文科表示,这种机制短期内不会建立起来。因为联动机制背后的潜台词是价格一步到位,与国际油价接轨。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什么价格都与国际接轨,这不太现实……    
    根据见报日期,对比国际油价得知,2008年1月2日,国际原油价格突破100美元大关;2008年11月20日,国际油价跌破每桶50美元。中国的油价长期跟涨不跟跌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对照一下上述两则新闻就不难找到答案。
    在国际油价位居高位时,要“加快价格的传导作用”,“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而在国际油价跌破50美元以后,又强调“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什么价格都与国际接轨,这不太现实”。如果站在利益角度来分析,显然,无论接轨还是“错轨”,都最大限度地维护了某些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
    像频频变脸的学者很多,《南都》曝光的,只是一个个例而已。与一般学者不同的是,这些学者往往身在决策部门内部,是决策者的智囊,其研究成果与观点极容易变成某种决策。
    如果说亦官亦商是社会进步大忌的话,那么,亦官亦专家,官员和专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样是社会进步的大忌。这使得决策者往往根据御用学者的研究结论,得出错误的结论,进而,作出与民意背离甚至严重冲突的决策。这些学者或研究机构,常年居于深闺,与相关利益集团(如同样带有权力背景的企业)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勾肩搭背、狼狈为奸,其倾向性是显而易见的。在这种情况下,民众的利益诉求渠道变得更为狭窄,他们的意见不能传导到决策层,使得自身利益在相关决策的过程中被忽略。
    在决策的过程中,利益的博弈是难免的。我们看到,西方国家在决策过程中,执政党与在野党往往针锋相对,双方都充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在这种激烈的碰撞中,渐渐达成某种合作与妥协,最终促使相关政策能被广泛接受,而当利益博弈处于单方状态,即当利益博弈的公众一方缺失,强势利益集团完全主导决策过程的情况下,决策则变成自拉自唱的独角戏。
    亦官亦专家的学者,及那些为了几根骨头,极力讨好和谄媚强势利益集团的无官背景的专家们,在相关决策过程中,种下了许多隐患,他们是导致问题决策堂而皇之出笼的根本原因。一些政策之所以在出台不到24小时即被紧急叫停,亦源于此。
    专家、学者的责任,是客观地反映现实中的问题,反映处于弱势的民众的声音,从而,使强势者的声音与弱势者的声音,构成某种平衡,使得决策者得到全方位的真实的信息,进而,作出更切合实际更符合现实需要的决策。在古代,知识分子为了让皇帝了解真相,不惜冒着杀头的危险,直言进谏,在历史上留下许多佳话,为什么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专家、学者,却缺少了这种骨气和良知,大面积的沦丧?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当专家、学者沦为既得利益集团的马前卒,或者,沦为权力与财富的谄媚者,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作为知识分子的风骨,还有沦丧的灵魂。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以至于2008年,网友根据一些人的表现,总结出了一些新成语,如“兆山羡鬼”(见注释【1】)、“秋雨含泪”(见注释【2】)等,这是中国现今知识分子堕落与沦丧的典型符号。
    有骨气、有水平、敢于直言进谏的专家、学者,是一个时代最鲜活的标志,也是引领一个时代良知与智慧的重要力量,在历史上的各个年代,都能找出多个这样的学者。而在今天,这样的学生早已经成为“稀缺”甚至“濒临灭绝”的品种。这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耻辱。专家、学者玩变脸,以知识的知识愚弄民众,欺骗决策层,比那些始终如一地维护既得利益集团利益的为专家、学者更可怕,因为,前者更容易使那些缺少辨别能力的人上当受骗。这些人,是社会进步的绊脚石和肿瘤。
    当学者、专家失去作为知识分子的风骨和人格,我们这个时代在剩下什么?这个问题很沉重,但我们已经不得不痛苦地思索,并寻找答案。

    附录:注释(以下注释部分都引自网络)
    注释【1】兆山羡鬼
    典出
    山东省作协副主席王兆山2008年6月6日在《齐鲁晚报》发表的词《江城子-废墟下的自述》:“天灾难避死何诉,主席唤,总理呼,党疼国爱,声声入废墟。十三亿人共一哭,纵做鬼,也幸福。银鹰战车救雏犊,左军叔,右警姑,民族大爱,亲历死也足。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同欢呼。”。
    释义
    兆山羡鬼,面对6万多死难者竟作诗道:“纵做鬼,也幸福”,被引申为冷血动物的代名词。
    例句
    人家家中出了人命,如果你都不去看一下,你这不就是兆山羡鬼了吗?
    注释【2】秋雨含泪
    典出
    余秋雨2008年6月5日在其博客发表的博文《含泪劝告请愿灾民》。余在文中含泪劝告要求惩处豆腐渣校舍责任人的请愿灾民,说他们在地震中死亡的孩子全都成了菩萨,已经安宁,不要因为请愿而横生枝节,被反华媒体利用来进行反华宣传。余秋雨的含泪劝告被许多网民批评为腐败的政治帮闲和谄媚的文化口红,余秋雨含泪也被形容为鳄鱼的眼泪。
    释义
    秋雨含泪是主(秋雨)谓(含)宾(泪)结构。被引申为假惺惺的鳄鱼眼泪。
    例句
    我是真想帮灾民做点事,不然,岂不成了秋雨含泪了。

专家又变卦了……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08年12月22日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资料图片

■播·报

  油价低不与国际接轨

  2008年11月24日,新浪财经新闻: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表示:不会建立与国际油价联动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同时,韩文科还预测,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将会有更多刺激经济政策释放,目前中国国内低迷的能源需求将会因此逐渐回升,预计到明年下半年将出现回暖迹象,“但肯定不可能回到三四年前每年能源消费增长两位数以上的水平。”针对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实时联动机制,韩文科表示,这种机制短期内不会建立起来。因为联动机制背后的潜台词是价格一步到位,与国际油价接轨。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什么价格都与国际接轨,这不太现实。

  至于如何理顺能源价格,韩文科认为,价格将由市场力量来决定,在具体价格制定上,要使国家、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和谐。前段时间能源价格高企,国内能源企业都在亏损经营,如何使国家、企业与消费者关系和谐,最终价格的变化,有些可能会传导到消费者,有些则需要国家或企业少得一些利益。

油价高要与国际接轨

  2008年1月4日,国际财经时报:国际油价今年1月2日第一次跃上百元关口。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表示,短期内油价回落几率不大,高油价很可能长期维持,必须研究在高油价背景下出台燃油税的问题。韩文科说,高油价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不足以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本面。高油价主要影响用油多的行业,挤压了这些行业的盈利空间,也可能导致一些行业或企业亏损甚至倒闭。

  韩文科指出,目前我国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要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加快价格的传导作用,进一步发挥市场对油品供需的调节,同时形成有利于节能和环保的价格机制。在百元油价的背景下,国内燃油税改革无疑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之一。韩文科表示,从鼓励节约用油和公平负担的角度,以及从增强用财政税收手段调节石油消费方面来看,我国应该尽快出台燃油税。他认为,我国的燃油税既涉及到费改税的改革,也涉及到国家基本国策的体现。因此,出台时机需要具体研究。但是,目前的高油价很可能长期维持,因此我们不能一直等下去,必须尽快研究在高油价背景下出台燃油税的问题。

□网友跟帖

  □农夫和蛇的故事我们都非常熟悉,不要对蛇有任何幻想。

  □我算看明白了,凡是从老百姓袋里掏钱的,都与世界惯例接轨,凡是有实惠福利到老百姓的,都不与世界惯例接轨,断章取义,没办法,堤外损失堤内补。中国老百姓真苦,要不停地为官员们的贪腐无能、浮华错误谎言及对民生社会的不负责任买单。

  此版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欢迎社会各界对本版内容进行回应:[email protected]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epaper/nfds/content/20081222/ArticelC232007FM.htm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