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对"由共产到共享"的批判

火烧 2009-02-07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批判'由共产到共享'的思路,认为优先解决共享问题可能导致共产制度被削弱,进而推动社会向资本主义化发展。强调共产发展是实现真正共享的关键,同时指出社会保障机制需与共产制度结合,避免阶级差异扩大。

                                                          对"由共产到共享"的批判

     刚看到"从共产到共享"一文,觉得大有问题,尤其是其指向是要优先解決共享问题,而这是普通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是近期利益.这就可能出现:在给你保障的同时,消灭"共产",从而使社会完全资本主义化.虽然文中也说要"兼用共产",但兼用到美国式的只有极少数的"共产",那也是兼用.因此,此文最易迷惑没有长期发展眼光者,可能使普通民众不自觉地为了近期利益而支持对其根本利益的损害.因此,急急忙忙来作文批驳.

      当然,首先必须申明的是,本人并不反对也不应当反对"共享",即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这不单是使现实社会矛盾尖锐度降低的惟一方法,而且,除那些绝无同情之心又不知危险将至的资本家及其走狗外,这恐怕是这个社会能够找到的少有的方向性一致.不过,在此一致下,各阶级与阶层对于保障程度是有极大差异的.这里先不说这问题.其次,要申明的是必须要保护"共产"并发展"共产",只有"共产"的发展,才能真正彻底地做到"共享".

     下面对"卢文"中对"共产"的批判作简单的批驳.

     首先,"卢文"中说,"生产资料公有制(共产模式),存在历史的局限性.一方面,它并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资料的使用效率;"这是完全错误的.这也是把对公有生产资料的运用方式局限于已有的方式,不愿意或无能拓展自已的思想认识而造成的.若我以什么苏联或中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来批驳,那我自身也同样是过于浅薄的."卢文"认为能最大限度发挥生产资料的使用效率的,在其潜台词里,无疑是有具体所有者的非公有生产资料.那么,请问,在当今世界,特别是经济发达的世界,私有的生产资料主要以何种形式在运作?不容置疑,是股份制.有资料显示,全球2000大股份公司占有全球资本的20%以上,加上此外的股份公司,其不处在绝对优势地位吗?

    那么,股份公司是如何运作的呢?相信许多人都了解:真正由所有者直接管理者甚少,大都是由专业经理人管理的,不过,所有者将责任加到了管理者身上,并且,以利益引导之,同时又进行着适当而有效的监督.既然如此,为什么公有的生产资料就不能够如此行亊呢?这是可以的.只不过在过去我们没有找到其方式而已.正如"卢文"所自我吹嘘的已预备了解决问题的预案一样,本人也同样有此解决效率问题的可操作性理论.只不过叙述起来不便而不在此叙说.

   因此,至少这个问题并不必然是"共产"带来的,产生这一问题是理论的无能与实践的不足所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自我想象的假问题.

    其次,"卢文"中说"另一方面,它也无法真正实现社会福利的全民共享".这也是先验的结论.且不说"共产"所获得的利润依然是"共产",因而,可以作为社会褔利的全民共享后盾,单是对其如非"共产"一般的对待,就可以实现此文中所鼓吹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主义.难道不是吗?现在对当今的国营企业征收社保有困难吗?我只听说过非公有经济有征收困难,如瞒报等,而没看到国营企业有.当然,你可以说是现实的法规不严密与执行不健全,但说明"共产"保障"共享"的主动性要强得多.

    也许作者又会拿过去的体制来说亊,要这样说就有点强词夺理了.因为,前面已经说过,过去的"共产"实现形式不是唯一的,还有多种形式并未用之于社会实践.

    再次,"卢文"中说"道理非常简单,在国家垄断的前提下,政府的本质只能是少数人形成的管理集团.这个管理集团一旦异化为利益集团,社会再分配的公义原则与效率原则就会遭到破坏.尤为严重的是,由于共产模式是一种高度垄断性的专政模式,缺乏制度的自我调适能力.社会分配极度扭曲之后,意味着社会分裂,甚至社会制度的崩溃".表面来看,似乎言之成理,但实际不然.

    我不知道是谁规定的这样一条:"凡是公有的,就必然是政府机构管理的".其实,这并没有谁作此规定,上帝的圣经里也没有.之所以会这样,这与社会历史习惯,社会政治进步与社会权利的分配现状有关,也与资本主义社会之"共产"是资产阶级的工具性有关.要论证这一点,其需要的篇幅很长,这是我在本人的书稿中作过的.在此不絮说,只给出大致的结论如下:社会主义社会里,公有生产资料以两种形式存在.其中之一是以国营企业形式存在的,主要以创造社会生活环境和保障其它企业与个人外部经济为目的,其类似于各资本主义国家现有的国营企业,亦包含主权基金等变种.其直接或间接地受控于政府,也完全可采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形式.

     另外一种是以公有资本形式存在的.其直接目的在于获取资本利润.政府机构无权直接或间接地任命其所有权行使者,其独立于政府而存在;政府有对其进行审计的权利与业务,政府对其的指挥权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已有和能有的外,就只有一项额外的权利,对公有资本作统一的资本计划规定并监督其执行此计划.公有资本是分成若干部分的,其各部分所有权对代理行使者的交付,这是依社会民主的一定形式由人民所直接或间接的实现的,并且,其严格遵循责权利对等的原则,以确保代理行权者如资本家对待自己的资本一样去行使权力.对此以公有资本形式表现的"共产",其所获之利润,国家机构是无权直接动用的.无论是国家机构是要以之来作财政开销等,还是要将其中部分给予每个公民消费,即"共享",都必须先行征得人民或人民的实际代表的同意.并且,其抽取是各份公有资本同比例的.

     也许你会说,天下会有这样的亊吗?确实有,只是大家未能作思想理论的突破,所以觉得不可思议.

    如果是这样,所谓的共产模式是专制模式和缺乏自我调适能力等都不存在.有什么理由要放弃"共产".任何放弃"共产"的鼓吹,无论以何种借口,这都是反社会主义的.

     其实,"卢文"的意思在文中表达得非常明白.上述引言中"社会分配极度扭曲之后......"的内容很清楚的说明了他的目的.因为,他比那些只知个人无限求利者聪明,看到了当今"两极分化"的现实危险,耽心由此带来社会的大分裂,因此,劝说资产阶级与右派要"共享",只有"共享"了才能长久.从其耽心社会危机出现的角度来考虑,卢先生较之于那些不顾社会危险的右派,是应该受到崇敬的.

      卢先生文中所说的其它问题都确实存在,这些其实与其所论的"共产""共享"的联系度并不高.其实,只要社会建立起了真实的而非西方形式化的民主,则其在大方向上是可以解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的国家.这是总的原则.因此,不打算再谈文中的这些问题.

     最后,针对"卢文"所说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福利制度是社会主义实践作一下批判.

     稍微对马克思主义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福利制度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实践,其是维持资产阶级统治的手段.这可以从如下几点得到证明.

     其一,使无产阶级的整体劳动能力增强,从而为资产阶级带来更大利润.

    其二,使无产阶级的革命冲动降低,从而稳固阶级的统治.

    其三,使无产阶级的非无产阶级化更为困难并使阶级相对凝固化.

     好了,再说太多,读的人会烦.总之一句话,离开"共产"讲"共享"就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社会主义社会是既要"共产"也要"共享".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