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洁母语 尚须努力
纯洁母语 尚须努力
——王兮之琐语(11)
发了《CCTV为什么这么牛?》一文后,意犹未尽,把去年同时期写的一个帖子贴到这里,也不怕网友笑话。洋码子现象让我这个算年近半百的所谓的正高级知识分子伤透了脑筋,不是不识,也不是不想学习,只是感到每每读来就悲哀悲伤悲痛。按规定,媒体上如果一定要用英文缩写的话,也得在第一次使用时用英文全称和汉语译文,可是我们的“大爷们”偏不这样,我是真的搞不清楚为什么,难道只有这样才能证明我们“改革开放”了?呜呼!
读者,您也许属于高级人才之列,那么请不加思索地告诉我以下常见英文的中文意思,WTO、CEO、CBD、BBC、CNN、WWF、T3、3G、ATM、MTV、MV、NBA、FLASH、CD、PK、VS、DV、NGO……
虽说口头的“洋泾浜”不常见,但见诸媒体上的“洋泾浜”却不少见。本人虽对英语略知一二,但见到洋码子还是头大,有的不得不另查资料,有的要再回到报道的开头核对(一般按规定第一次出现时标注汉译名)。中国跟我差不多水平的人不在少数,特别还有数亿不怎么接触洋码子的农民工人朋友,会不会也有与我类似的感受?
用外文有泛滥之势,举目所见,街头市场有许多莫名其妙的洋码子,不少标识只有英文而无中文,这实在让我想不明白个中原由。
上个世纪的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就发表了《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社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一个花甲的时间快到了,我们的母语更纯洁、更健康了吗?
让人纳闷的是,为什么编辑们就认定它的受众一定会认识洋码子?或者是你的媒体的确不是给不识洋码子的人看的。有人可能会说用缩写是为了节约版面,也不想想有的报道废话多了去了,为什么就不砍掉点。退一步说,难道为了纯洁我们的母语就不能“浪费”那么点版面?应该正视现实,中国还有一些文盲半文盲,对洋码子就更不相识了,喜欢洋码子的大人们应该考虑到你们办的媒体主要还是给中国人看的,做事、考虑问题最好考虑考虑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的国格。
不论是有意识还无意识,正如一位伟人所言:“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
也许大环境使然,就自己的所见所闻,由此及彼,令人痛心疾首的是我们亲切的有生命力的母语受到外语,尤其是英语的冲击乃至蹂躏。扫描一下社会,什么车之类的牌照、不少楼盘等顺序标识时一般都在用英语字母,难道中文就没有了排序的文字,甲乙丙丁……子丑寅卯……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花那么多精力那么多时间学外语,加之不分皂白的职称外语考试。再等闲视之,后果不堪设想。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早有众多评说。说大一点可能让绝大部分中国人感到难过又难堪的事。
众所周知,世界许多国家为保护母语的纯洁性采取了非常严厉的措施,有的国家为了维护本民族的独立还发明了自己的文字,并严格要求国民必须使用本国语言。
其他诸如西化语言、错别字等常见的问题就不多说了。有没有必要进一步规范?谁来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我认为,不论何种外文,在中国的土地上永远只能排在汉语之后!对否?就教于诸位看官。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525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