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改变世界》书评:并不遥远的2℃警戒线
《2℃改变世界》书评:并不遥远的2℃警戒线
众所周知,人类正面临“全球变暖”的危机:可你未必知道,气温升高将引发怎样的灾难!
“卡特里娜”飓风最大风速78米/秒,造成死亡人数超过1400人,100多万人不得不离家避难,受灾损失达15兆日元以上。
冰川融化、洪水泛滥、草原退化、沙漠扩大,这一系列的灾难正是全球变暖在向我们展示它的力量。
暴雨、沙尘暴、干旱、雪灾,这些异常气候现象的频度正在不断增加,而这正是全球变暖从中作祟。
饮用水缺乏、大气污染、传染病的威胁、热浪袭击,这些危害也是全球变暖带给人类正常生活的巨大影响。
IPCC的研究表明,从1861年开始,地球气候的变化趋势是变暖,从那时起,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大约升高了0.6℃,而且在未来100年,地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4℃~5.8℃。
可能,几乎所有的读者都知道全球变暖,但是,您知道为什么在近1万年来都保持基本稳定的气候,却在过去的100年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究竟又是什么引起了这样的变化?
也许,平常生活中我们很难确切感觉到0.6℃的温度变化,但是您知道0.6℃对地球意味着什么吗?这样的气温变化究竟带给我们的家园——地球怎样的变化?而这样的变化又究竟让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然而,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在《2℃改变世界》一书中找到满意的答案,该书将带着我们去窥探全球变暖的方方面面——产生原因、研究历程,变化规律、未来预测,针对方策等等。
在该书的一开始,作者就带着您回顾过去,从1950年开始到2000年,在这已成历史的50年中,人类科技飞速发展,但伴随着高速发展的还有生态环境被破坏和全球变暖。作者将这50年内发生的一些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大事一一列举出来,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去发现这50年来地球气候变化的规律和机制;同时,作者通过对地球峰会、京都议定书等国际事件的介绍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去了解全球环境保护运动的缘起。
在了解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和现状后,您可能还不满足,因为在知道了之前50年来,0.6℃所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后,您一定很想知道将来的50年,乃至100年后地球气候又将可能会有着怎样的变化?如果上升了1℃,地球将会有怎样的变化?人类又将受到怎样的影响?如果上升了2℃,又会是怎样的景象?3℃?4℃?……
在利用超级计算机进行模拟绘制地球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基础上,该书对未来100年的气候变化进行了科学的预测,并详细地把每一摄氏度的温度变化将会产生的影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形象的描述,如珊瑚礁白化、西南极冰盖开始融化、疟疾患者增加、洋流停止循环运动等等。这些预测让读者触目惊心,因为未来50年乃至100年你我以及我们的下一代仍将生活在这个星球上,如果不想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下一代去经历这些灾难,或者如电影《后天》中所描绘的下一个冰河期的话,就请所有的人从现在开始,保护生态环境,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在这些预测中,必须强调一下的是2℃的特殊意义。在盖娅假说中,地球本身作为一个生物有机体,具有自我适应和调节的功能,只要在一定的限度内都可以通过人类的努力来继续维持平衡。但是,一旦地球气候变化突破“不可逆转点”,也就是众多科学家所认同的气温上升超过2℃,那么到那时,全球的生态系统将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无论人类如何努力进行补救,都将很难奏效!而这也正是该书命名的来由之一。
令人稍稍欣慰的是,在全球范围内,环境保护意识已经逐渐地被广泛接受和理解,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开始参与到环境保护运动当中。当然,环境保护需要全世界所有国家和人民共同努力,需要突破国家的界线,站在全人类生存发展的角度,来签订全球性的协约,制订各种具体的环保措施,并共享先进的环保科研成果和技术手段。在该书的最后“改变未来的方策”板块中,作者介绍了大量具体可行的环保措施和设想,为决策者、环保人士以及普通大众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右页独特的设计——将150年间,每隔两年一幅的地球平均气温分布图配以当时国际上发生的或将会发生的重大科学、环境事件通过彩页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这不仅让该书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也让读者在翻阅该书的时候就能够很直观地感受到全球气温正在发生着的变化。
这是一本唤起人们环保意识的优秀科普作品,它告诉每一个读者,2℃的“警戒线”已不遥远,在我们人类尚能掌握自己的未来之时,需要每一个人去关注全球变暖,关爱我们的家园——这颗我们共有的并赖以生存的蓝色星球。正如书中前言所说,该书的“红色”表示的是一种“意志”,那么请所有的人积极地投入到保护地球的行列中去吧,为了人类美好的未来作出自己的贡献!
《科学时报》 (2008-11-6 B3 科学 文化)
分享
冰川消融比经济危机更令人恐慌
2008年10月23日13:17 来源:外滩画报
冰川消融比经济危机更令人恐慌
环保一动周态间不是席卷而来的经济寒冬,而是日趋渐暖的大气,让冰岛瓦特纳冰原居民不得不移居到高处。冰岛政府气候变化委员会最新公布的一份报告预测,冰岛周围的冰川将加速融化,到下世纪末,冰岛将很有可能被淹没于50 米深的水下。
对于福利良好的冰岛人而言,气候变暖比经济寒潮更令他们感觉恐慌。
文/Margo
金融危机的颓废氛围弥漫全球,游离于北欧大陆之外的冰岛陷入了濒临"破产"的严重困境。凭借完善的福利制度,32 万冰岛人丝毫不受国家"破产"的沮丧消息困扰,日常生活一切如故,日益贬值的商品甚至让他们觉得自己处于购物天堂。而此时,冰岛瓦特纳冰原地区的居民正无奈地搬出原来的居所。不是因为席卷而来的经济寒冬,而是日趋渐暖的大气让他们不得不移居到高处,任由不断抬升的海平面侵蚀他们的家园。
没有谁比冰岛人对全球变暖感受更直接。积冰遍地、火山众多的冰岛正经历气候剧变,而处于零度边际的瓦特纳冰原地区更为敏感。现在,只要你拨通电话07758-225689,就可听到冰川慢慢裂开,片片冰块不断滑落的声音。这是一项由英国艺术专业学生凯蒂?佩特森完成的"瓦特纳冰原的声音"计划。她在瓦特纳冰原周围水域安装了一只水下测音器,用以收集冰川融化、断裂和冰块入水的声音。这只水下测音器与岸上的电话系统相连,让人们切身感受到冰川悄然融化的威胁。
冰岛也能种小麦
位于冰岛东南部的瓦特纳冰原覆盖这个国家近10% 的陆地,仅次于南极大冰川和格陵兰岛冰川,总面积达8300平方公里、最大厚度900 米。这项了不起的大自然杰作与绵延的火山筑就了"冰火之国"的奇迹。目前,这座冰川正在以每年一米的速度不断消融萎缩,并且速度还可能加快。冰岛政府气候变化委员会最新公布的一份报告预测,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包括瓦特纳冰川在内的所有冰川,融化速度正在加快,并可能将在下世纪全部融化。届时,整个国家将淹没于50 米深的水中,被抬升的海平面更将带来全球性的灾难。
冰川融化加速的同时,冰岛的气候形态随之发生剧烈变化。据冰岛居民阿斯塔?吉斯拉多蒂尔回忆,她童年时,冰岛从11月到次年4 月,在长达近半年的时间里,雷克雅未克都是雪花飞扬。而现在,雪季为雨季所替代。生物种群也改变了生活习性。一些鱼类迁离了生活万年的南部海底,转向更北的区域。本世纪末,80 种鸟类也将不再栖身在寒冷刺骨的冰岛。由于雪量的减少,耕作面积也越来越宽广,农民们甚至已经开始种起小麦。他们表示,大部分的地方开始可以种一些谷物,这对于生意来说相当不错,但他们不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并感到十分担心。
尽管变暖的气候大大地扩张了原本有限的种植区域,不断消融的冰川水甚至带来了充沛的水利资源,使冰岛的水力发电企业生产出更多能量。但冰岛人并不对变暖的气候表示欢迎,慢慢消融的冰川比金融危机更令他们感到担心,去年,雷克雅未克的冬季气温发出明显的危险信号,一度上升到两位数,导致洪水大肆泛滥。在历史气候记录中,雷克雅未克的气温鲜有超过零度的个例。随后,冰岛与其它几个北欧国家发表联合报告,警告冰川融化加快,并称由于全球变暖,这些融化将被证明不可逆转。冰岛气象分析办公室的地球物理学家托马斯?约翰内松说:"如果全球变暖导致别的国家发生一些可怕的事,那么冰岛很快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冰岛人并不欢迎气候变化。"
消失的冰川群
更严重的事实进一步加剧了人们的恐慌,除了三大冰川,其它地区的变暖速度也在进一步加快。西班牙的研究学者们对比利牛斯山脉进行了多年的气候考察以及反复研究论证后,近日也得出了50 年内比利牛斯山脉冰川将消耗殆尽的结论。由于高山地区对于气候变暖的反应最为敏感,自1990 年以来的仅仅10 多年内,冰川融化现象已经涉及至少60% 的冰川地区,并且融化的速度有增无缓。从1980 年至今,已有17座冰川消失。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2050 年以前,比利牛斯山脉的21 座冰川将永远不复存在。
奥地利维也纳农业大学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说,整个阿尔卑斯山脉所在地区的气候正在加速变暖。与冰岛的状况一样,奥地利现有的冰川到本世纪末将全部消失,以夏季凉爽著称的蒂罗尔地区,到2100 年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5 摄氏度,这将导致阿尔卑斯山脉的物种消亡,包括雪兔、土拨鼠等人们所熟悉的动物。此外,由于阿尔卑斯山脉位于欧洲南部,呈弧形向东西方向延伸。因此,加速变暖的趋势如果得不到遏制,影响可能波及整个中欧、东欧地区,干旱和炎热将成为严重的自然灾害。
冰川消融导致全球危机的最大威胁来自于被抬升的海平面,在南亚大海啸之后,马尔代夫三分之二的国土惨遭淹没,加上全球暖化现象,越加岌岌可危。融化的冰川通过两种途径使海平面升高。这些融化的冰川会向海中注入大量的淡水,同时从冰川上碎裂的冰块滑入大海也会使海平面上升。如何精确计量后一种现象让冰川学家绞尽了脑汁。由于无法模拟这种模式,去年联合国气候变化专家曾较乐观地预计到2100 年海平面将上升59 厘米,但事实却是,不用等到瓦特纳冰原全部消融,就足以使西部非洲塞内加尔到喀麦隆的4000 公里的海岸线发生大幅改变。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另一个严重危害是海水对内陆肥沃农田的入侵。这将使得地下水不再能饮用,也不再适宜农业灌溉,造成食品和饮用水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