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60年前的油印报

火烧 2009-01-19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60年前油印报重现渡江战役支前民工生活,内容涵盖战斗纪律、生活常识与战果报道,展现人民支援解放军的艰辛与奉献,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60年前的油印报


  昨夜长风
  彭广军
http://www.yangtse.com/epaper/yzwb/2009-01/18/content_12121483.htm

  有个老前辈说:渡江战役胜利其实也是老百姓用独轮车推出来的。想想这话很有道理。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百万雄师过大江,需要的物资给养肯定是个天文数字,而当年人民解放军的后勤保障主要依赖人民的支援,支援方式大多是手推肩扛。

  随着战争形势发展,许多战斗部队成立了“转运团”,作为准军事化单位随部队行动。最近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在征集渡江战役有关文物时,连云港干休所一位老干部捐赠了二十几张60年前的《民工生活》小报,弥足珍贵,从中既能体验到血与火的年代的硝烟弥漫,也能感受到支前民工的艰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

  小报出版于1949年3月到10月间,正是渡江战役开始,直至“京(南京)沪杭”解放的那段时间,有16K纸张大小,文章短小,文风朴实,先刻钢板然后油印,竖排,报头是手写的“民工生活”、少数几期报头就是“民工”二字,大约每周一张,出版单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第二十七军后勤担运团政治处。报纸内容既包括了战斗注意事项、表扬好人好事、批评工作不足以及生活常识,伤病防治等知识。如3月5日出版的第69期中有一排二排之间的“挑战书”,也有行军纪律“三快四不走”:集合行军快、宿营休息快、做饭吃饭快。四不走是:借物不还不走、门板铺单不还不走、水不满不走、地不扫不走。3月9日的报纸有“坐火车的体会”;3月15日的报头旁还有“(战斗技能)不练不熟,久练久熟”的口号;5月94期(本期没写日期,只有94期字样)“解放上海战果辉煌”一条说,“至28日黄昏已歼灭国民党兵十余万人(投降在内)。这个中国第一个大城市迅速解放,人民欢喜极了,开会游行庆祝。”6月10日第97期上有“警惕,别上了特务坏分子的当”;有趣的是, 4月11日的报纸还刊登了“民工誓词”,有八条之多,最后一条特有意思:“注意卫生,爱护身体,保证没有非战斗减员。”落款是廿七军后勤担运团全体干部民工谨誓。


  一叠油印的《民工生活》报,纸张稍许发黄,但保管得非常好,捐赠者真是有心人,在繁忙的战斗生活中,居然能把一叠油印纸张完好保存60年!尽管报纸只有20来张,据说还不足那时候出版份数的三分之一,但仔细读下来,当时民工转运团的战斗生活一幕幕已清晰浮现在眼前,浩浩荡荡的行军队伍中,枪林弹雨的战场上,除了英勇的解放军战士,还活跃着同样英勇的民工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渡江战役的胜利也就是人民的胜利。

  共和国战争史会浓重记着千千万万的支前民工,后人的心里也不应该忘却。事实上,随军战斗的民工有许多人后来也加入了大军队伍,《民工生活》小报的捐赠者唐洪建老人,原来也是担运团中的一员,由于在支前运输工作中成绩突出,所属第二十七军还给他颁发了“三等功”功劳证,功劳证的抬头就是“支援大军解放京沪杭”;还有第九兵团宋时轮司令员、郭化若等首长签发给“唐洪建民工同志”的“渡江支前光荣证”。唐洪建随军打到上海后正式加入部队,成了解放军队伍中的一员,成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20年前离职后在连云港一个军干所过着平静的退休生活。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