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一点回顾总结与展望,欢迎批评讨论

火烧 2009-01-13 00:00:00 网友杂谈 1033
文章回顾理想主义历程,反思官僚腐败与价值观混乱,探讨左右派差异,强调培养理想主义者的重要性,展望未来社会方向。

一点回顾总结与展望,欢迎批评讨论  

概要

 

 

   

从过去到现在概括来说是一个理想主义的火焰逐渐熄灭的过程。这里面既有长期及短期内一些难以改变的因素,又有倡导或推行者们自身的不足或错误的因素。这些因素是需要总结出来作为教训的。

 

先简说远景

先下个定义:真正的理想主义者。这样的人是向往一个完美或近似完美的世界或境界并为之奋斗,百折不挠,勇于付出生命或承受比失去生命还艰辛的苦,并且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并且自然而然在道德或品质上以当前及以前存在过的高尚或崇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并身体力行,即对己高标准、严要求。

这个定义是想划分出排除智力因素外的具有人类的最高素质的那样的人。如果不准确可以再修改。这样的人用圣人来称呼并不过分,但是如果这样就缺少了一些主要特征的勾画。

这样的人组成的群体也就代表了排除智力因素外的人类的最高素质的群体。

   

一个群体中有一定比例这样的人,就可能或多或少的创造奇迹(指群体性的奇迹,与智商很高的个人创造的个人性奇迹相区别),而回顾过去的历史特别是共产党处于上升时期的那段历史,不难看到这一点。

如果全是这样的人呢,那应该可以一步踏入理想世界,比如传说中的共产主义社会吧。那么,可以得出达到理想世界的一条途径或方向,就是造就大批量的这样的人。

但是,这样的人从古至今总的说来十分稀少,要培养或塑造这样的人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虽然我们知道在某些环境或条件下用某些方式方法培养或塑造成功的概率相对大一些(比如说毛泽东时代),但这个概率还是很小且不容乐观。所以,虽然我们看到了天堂的样子,但眼光还得从天上降到人间,必须立足于凡人大众的现实,更多的站在凡人的角度看问题。这就有了下面的总结教训和近景。

   

   

回顾历史,总结一些经验教训

再下个定义,左派和右派。更赞同计划和集体主义的大致划分到左派,更赞同市场和注重个人自由及权利的大致划分到右派。

而左派中推崇或认同马克思主义的派别是其典型代表。

右派中比较典型的是奉行西方经济学,赞同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价值观的。

   

针对什么样的当前情况而反思  

当今最大最根本的问题:官僚特权及其滋生的腐败。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社会的价值观混乱,混乱到有人否认高尚的存在,这样发展下去真是令人忧虑。

当前的现实情况是左派被边缘化,马克思主义从官方主流意识形态到实际的被边缘化。而为什么走到被边缘化的地步,值得总结经验教训。而占主导地位的是右派的一些意见,这里不多讨论。

   

个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一点意见  

这里一部分是对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批判,一部分是对于奉行该主义的人的批判,重点在于后者。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还有一些不令人满意的重要的地方,有:

1,  阶级划分的原则。为什么有些人出生于富贵之家也参加共产党呢?工人里面也有想升官发财的呢。凭什么工人阶级最优秀,而毛泽东在中国却从农民着手呢?在我看来,阶级划分还远未达到科学性精确性的程度。从而不具有明显的说服力。

2,  物质决定意识或思想,至少在短期内不适用。要想改变一个人的思想,不用细致的思想方面的改造而寄希望于物质(或者希望在短期内用运动的方式解决),那是战术性错误。

3,  价值论中的复杂劳动怎么定量分析,不解决这个就不能很好的解决按劳分配。

这几点,导致不能像操作手册那样去应用马克思主义,去生搬硬套一定出问题。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总的说来是一种学术理论或一种思想,虽然具有很多的好东西在里面,但是要称之为真理还要缓行。反对一上来就称之为真理。

   

那些奉行马克思主义为真理的人往往成为教条主义者,做事不看实际情况,另外容易走极端,往往是极左。还有,马克思主义的一些东西如果不去自己搞懂并细化到相当的可操作层次,那就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那就只是单纯的信仰,而不具有内在的说服力。而如果不给别人用平易的话讲懂,而只是宣传就是正确,那是流于口号,从深层次上影响不了别人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目前最大的一个优势阵地是在中学大学还是必修课,具有影响每一个人的可能性,然而实际的效果呢,有多少人愿意学,又有多少人学懂了。这需要有关左派自己去反思。

   

我一直认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学术,是应该定位在百家争鸣,自由竞争的环境中的。真理的东西会成为优胜劣汰过程中最后的胜者,或者说,真理的东西还怕竞争吗。当然,竞争的过程是比较漫长的,但是是欲速则不达的。

马克思主义在一定的阶段内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拥护者,一度达到独尊马术的地步。在新情况下出现一些问题一时解决不了或遭到失败,人们出现怀疑也是很正常的,这个时候要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允许多元化的思潮,并有试验场所允许别人去做自己的尝试,用充分竞争的最后事实来得出结论。

这里还要插一句,关于多元化竞争的必要性和让人信服一种思想路线的艰难。想想毛泽东那样的大智慧的人,后人对他在战争年月的功勋毫无争议的情况下,当时都有教条主义者和他争夺路线策略的领导权。可见,要让别人信服一种路线是很难的,特别是具体的个人还不具备毛那样的权威的时候。要不是教条主义者亲自领导遭受了极其惨痛的失败,毛的正确方针路线都未必被执行。所以,当大家都是以一副要办实事的面目出现的时候,谁能分清优劣呢,只能靠充分竞争后得出的事实来判定。这就需要让别人有所表现有所试验的机会。即需要一个竞争的平台。

   

   

对于左派的一些错误或失误的总结  

主要有几点:1,容易走极端,有恨铁不成钢,揠苗助长走极端,有处理事情或执行政策不知把握到一个什么样的度,认为越极端的方向越正确或担心没达到标准而走极端。2,水平或知识素质不够高,没有高到能顺利的摸出一条建设之路来作为样板而能在经济基础或社会基础争取到主动的位置,而是出现问题解决不了而被彻底换了解决思路。

在现阶段:极端的倾向仍然存在,水平或素质问题仍存在。

   

先说极端  

极端的倾向从过去的反对“私”,比如到了“割资本主义尾巴”的程度可以看出来。这种极端反对私的做法是严重跨越历史阶段的。另一点极端是搞穷过渡,“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人们的私有观念在很漫长的时间里会合理的存在着,这个“私”是指私有财产、私有产权、一种法权。而不是指损人利己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自私。从共产党打天下时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后来的按劳分配都是承认这个“私”的,这是必须正视的。在战争年代或准战争年代等特殊情况下,侵犯到个人的私有财产或限制人的不少自由还有情可原,大公无私或先公后私更是团结人的重要手段,平均主义的实行是为了支持共存亡的需要。到情况好些的时候,人们自由的天性将会有强烈的诉求,权利意识包括对私有财产的不可否认的所有权的意识将需要受到充分尊重。如果否认这些,将是极左。连列宁都知道一旦和平一点,战时共产主义就得取消,改用新经济政策。人们的需求欲望等等是不断发展的。高层次的东西需要靠引导靠自愿,而不是压力或强迫,不然就没法形成自由人的联合体,而是低级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

不过,反对私也是有历史原因的,这就是建国后发展生产要靠走集体主义,必须一定程度上有破有立。在推行集体主义的时候,必须要界定好公私之间的界限,否则事情就办不好。这里特别注意一点,是不要用大公无私来要求群众,或者让他们感觉有这样的要求,如果让他们有这样的感觉,容易形成一种氛围使他们担心挨批挨整之类的而刻意表现甚至攀比,也是类似于使用压力来强制大公无私。恰当的要求是公私分明。

在宣传时,要让人们认识到,所有高尚的东西,比如大公无私之类的,只能靠引导靠自愿,不能靠要求或强迫。

有人说,过去由于群众的落后性,存在着走资本主义的群众基础,所以从文革到改革的发展是自然的或有其必然性的。我觉得落后性的提法不太妥当,群众达到的素质水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既成事实,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况且,大公无私等一些标准连精英群体都未必能做到或全面彻底的做到。所以,多检点一下自己的错误倒是应该的。

   

再说素质

从共产党说起。共产党是一个高标准、严要求,要求做到大公无私等高尚素质的群体。共产党中的不少人是前面提过的真正的理想主义者。这个群体的总体素质是相当的高,所以才能在创立之初的那几十年创造多少以弱胜强以及在后面的建设中的许多奇迹。然而,并非高到乐观的程度,环境稍有改善,一些人就被糖衣炮弹打倒了,而另一些人滋生出官僚主义,并最终导致当今严重的腐败。究其原因,还是素质问题。很多人只是由于具有适合于当时战争年月的一些主要素质便被吸收进来,或者在审查方一时也未必能全面深入的审查每个人的条件。这样,在非常条件和艰苦时期,还能比较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正面作用,而越到环境变好的时候,由于另一些素质不足而导致的负面作用就显现出来了。一个值得注意的原因是党员的教育文化素质偏低,制约了其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也就难以从深层次上提高思想觉悟。比如把官僚主义与民主集中制里的集中相混同。总的说来,高德高才兼备者极少,其他人对于德才兼备的情况参差不齐,而这种情况是在短期内难以改变的,就算高德高才兼备者做老师来培训也是需要一个不短的过程。人的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深层次上依赖教育程度提高的一些素质的提高,那可真是需要时间来一点一滴的积累了。这样,虽然已经能创造很多奇迹,但不是任何奇迹都能创造,比如在破“私”这场运动中就没能成功。另外,在经济建设中更是需要以教育程度为一个主要指标的高素质的人才。

   

再解释一下素质的概念,直观上包括道德品质,扩大一点还包括能力,德才兼备有这方面的味道,还包括以教育程度为主要指标的东西,还包括具体到某种业务的办事能力,等等。(打点比方,做同一件事情,在同样的资源限制条件下,高素质的人会做得比低素质的人好,或者低素质的人做不了但高素质的人能做,或者不同素质的人采用的方法不一样,导致近期效果和远期效果很有差别。一个不太确切的比方,反围剿时期,毛周能够领导反围剿取得胜利,但博古李德就不行。另一个比方,在建设时期,一群人形成的集体也做不了的事情被一个人用科学的力量解决了,这是做事的人的素质不同,但并不意味集体就不如个人。)还有注意一点是特定时期特定事务更需要特定的素质。

   

有句话叫做文革乃是对于灵魂深处的革命。这里又要感慨一下素质提高之不易。这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体系做支持,没有多少年寒窗苦学,(这可真是一点一滴的积累),是难以理解一些东西而使自己的认识升华的。靠信仰、靠激情、靠运动是解决不了深层次的思想问题的。

   

其他与极端和素质都有关的问题  

没有很好消除计划经济的弊端,比如如何解决激励问题,解决奖惩问题,避免吃大锅饭,最终弄得经济及企业一潭死水没有效率导致换了医生来开药方。

   

批判资本主义的东西少有理解清楚再去恰当说理批判的。比如对资本主义的平等、自由、民主、博爱的批判。另外,资本主义的一些好的东西在当今还是有相当的生命力,在人民群众的心中还是有广泛的市场,不要一上来就说其已经垂死。

顺便谈对当今我在网上看到的一些左派的一些看法。总体素质偏低,少有真知灼见,少有分析清楚,论证有力之作,少有清楚理解别人的知识体系如西方经济学或自由主义并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并融会贯通诸如马克思主义等的东西。往往是教条式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等的东西去批判一些所谓的右派的东西,闭着眼睛瞎批,你说你的一套,我说我的一套,流于引用文字喊口号的人不少。一不能说服对手,二不能使大众信服。当然,要有点真知灼见等等的东西很难,非一般人可以达到。但是如果不抱着求知求真的态度努力提升自己的水平,就难以发挥带路的影响力。

   

很多不该用强制的东西在简单的思维方式下倾向于用强制的方式解决。从深层次看是缺少尊重人权的意识或认识。这主要指的是和平建设时期。比如强制遵守某些道德。搞一元化,容不得异己,盲目排斥资本主义的东西或其他东西。导致群众的远离。像小资的生活方式,一些群众就是喜欢,你要去说长道短只能是自讨没趣,用强制措施禁止绝对是侵犯人权,好的方式是用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把群众争取过来。另外,像一些右派的言论被禁止掉,去叫好,其实是没有意识到这是言论自由被侵犯,思想的东西必须要用思想的方式去解决。

   

不能靠疾风暴雨的群众运动来解决一些深层次问题,或者说不能靠简单的方式解决复杂的问题,而需要做病去如抽丝的细致微妙持久艰苦的工作。

   

过去的一些可以借鉴的东西  

大民主。即群众监督。

计划的优越性。

集体主义的优越性。

以身作则的带动性。

   

其他的一些需要澄清的概念

   

高尚  

在现实中,人们一听到高尚,总把它与大公无私、舍己救人等等联系起来,然后如果听到号召学习高尚,便赶紧摇头,说,“那样是很高尚,不过我是普通人,做不到”。这样,高尚便与普通人绝缘。

在此,我想澄清一个误区是,做一件事是可以包含或多或少的高尚成分的,可以称之为一定程度的高尚。真诚的或多或少的奉献都是具有一定程度的高尚成分的。高尚首先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做不做得到高尚与知不知道什么是高尚是很有区别的。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在这里是要讨论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界限划分的问题,防止一不注意就拿集体主义侵犯个人权利。

集体主义有一些原则提法,比如“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为了集体牺牲个人”。这些提法是有其适用范围的,这个范围与程度需要微妙的把握,弄不好就容易脱离这个范围而侵犯个人权利,这也是那些自由主义者们一听到这个提法就认为是洪水猛兽的原因。

在这里是在和平时期里面讨论,而不是在非常时期里面讨论。这里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即自愿的原则。由于是在和平时期,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应该充分得到尊重并受法律保护,任何侵犯个人权利的行为将是违法行为。即便没有法律规定,个人也可凭自己的天赋人权来捍卫自己的权利。

归根结底,发挥出好的东西必须靠自愿,而不是强制。俄罗斯寡头古辛斯基说过“崇高的目标是无法通过肮脏的手段来实现的”,也有这个方面的意思。

   

   

对今后的近景的展望

   

一个核心要点在于竞争,在于充分竞争后的优胜劣汰。

这是针对思潮派别林立,各有各的信仰,谁也不能说服谁的情况下的一个自然而然的解决方案。

如果相信自己的理念是正确的,那么它最终会取胜。不过时间是比较长的,其间有折腾有浪费,但也是难免的,这是新生事物要站稳脚跟的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这是在事物较发展阶段的一个比较实际的选择。

这需要相对比较漫长的时间,以及大量的资源的消耗,但这也是必要的成本付出。要说服人是很难的,想当年毛泽东那样大智慧的人在井冈山都没能说服那些教条主义者,现在谁敢说自己拥有毛那样的智慧呢?当然,也要千方百计求合作了,以及尽量以理说服别人,毕竟,这是成本最小的方式。当然,也还得尽量提高自己的学术素质或理论修养。

回顾历史,中国社会已经经历过一次充分竞争了。那就是,中国选择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从康梁的改良失败,到孙蒋的国民党无力振兴中华,到共产党得到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这里的各派都有可歌可泣的事迹,都有一些大道理,都能吸引一定数量的热血青年的加盟,光靠争论谁对谁错是能把普通人给搅晕的,只有靠事实并且是残酷的事实来检验。这是经过几十年的一个跑马拉松的跨度,死了多少人的充分竞争,谁最后胜出则表明真理更多的站在谁的后面,至少是对于一个特定的阶段而言。

现在,需要在一个比较公平的平台上展开竞争,经过马拉松似的长跑,最后用事实决出胜负。(当然,一个必要条件是处于相对和平的阶段,没有战争的威胁)

而第一步是需要争取到这个比较公平的平台。这个平台主要包括人们在资本主义社会都有的一些基本自由或权利,(就算是形式自由),如言论自由等。

   

下一个问题是竞争什么呢?

是包括经济为一个重心的全面幸福指标的竞争。个人认为可以竞争建设能力着手,比试谁能更好的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过,中心是经济建设,那么个人或团体能做的就是搞好自己的企业,用事实说话,从而具有权威性。谁把自己的企业搞得最成功,谁就最具有权威把自己的做法或理念推广出去。像马谡那样纸上谈兵,说得头头是道,连诸葛亮都被忽悠了,普通人怎么看得清楚,想得明白?

   

下一步,是分析成功建设现代企业的人所需具备的素质,一方面尽可能的把这样的人吸纳进来,一方面形成企业文化。

分两个层次,一个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的层次,一个是做实事的层次。

   

这样的素质包括两方面,做事与做人。这里在专业方面的素质不涉及,谈一些通用的素质。

以做实事为根本原则。不做实事将被排斥。

其他的一些原则还有:坚持真理,讲道理。自食其力,反对偷奸耍滑、豪夺、不劳而获等等。尊重规则。按某种道理分配,比如按劳分配,按贡献分配,按讨价还价后的契约分配。等价交换。

还有:做实事,实事求是,坚持真实,认真负责,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持之以恒,自我鞭策,有理想,积极进取,求知求真,团结协作,乐于分享,乐于助人,有大局观,集体主义。尊重并学习有实力的强者,有自信心,敢于赶上和超越。

以最有效做事的原则来建立组织或团队,反对靠关系、靠拉帮结伙而形成的组织或团队。当然也要形成一套有效辨别做实事的体系,从而能够建立相应的对做实事的激励机制或奖惩制度,并能够筛选出能人走上各级领导或管理岗位,或者除非是把管理岗位的实质重要性能够消除掉,形成一种普通职业。

还有:换位思考,包容,尊重自由,人道主义。

还有:尊重别人的劳动,反对浪费,要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用更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情,另外从美学上浪费与完美背离。不反对奢华,提倡量力而行。尊重知识产权。

把眼光放远一点有:尊重多元化,人道主义,有社会责任感,有使命感。

   

   

   

一些必须承认的前提:

人们的私有观念,私有制,市场,价值规律,自由,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收入差距。

   

   

结语

真正的理想主义者虽然已经看到了最远的远景,但是还得立足现实一小步一小步的往前走,虽然并不排除条件具备时的大步跨越。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