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关爱国何事?
“现在买房就是爱国”论余音还未绝耳,又闻“积极消费就是爱国”论。敢情这是一个爱国需求膨胀的年代,仿佛什么都要挂靠了“爱国”,才显得硬气。
消费关爱国何事?《瞭望》上的一篇文章说,当前,在中国经济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之时,积极消费就是爱国,而爱国就是爱自己。若需求不足,经济持续低迷,商品卖不出去,企业经营状况必然恶化,我们就有可能面临失业或降薪的风险。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温家宝总理说,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对于每一个消费者来说,对消费有信心其实就是对国家未来有信心,对自己前途有信心。
这篇文章的本意是宣传、鼓动消费,消费者的信心对国家经济来说确实很重要。但是把一旦把消费提升到爱国的高度,就变成了“空心萝卜”加“政治大棒”了。
穷人家庭的收入几乎全用于日常生计消费,消费“积极性”已高到没有提高余地的程度,常常是入不敷出,甚至是举债消费。所以,穷人家庭的从消费占收入的比重来看,富人家庭的消费“积极性”肯定不如穷人家庭。如果说“积极消费就是爱国”,那么富人家庭的“爱国”强度就也比不上穷人家庭了。但是,这样的“爱国”结论会让穷人家庭心酸心寒的,会导致穷人家庭产生一种不想“爱国”的强烈情绪。
日前,有十教授建议,给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1.2万元以下的家庭,每人发放1000元的消费补贴,尽管有人指责这个建议有“私心”,但是这个“私心”毕竟还可能恩泽西部大部分百姓。上海政协委员建议给市民每人发50元消费券,尽管这50元消费券对富人家庭来说九牛一毛也不如,但对穷人家庭来说也是一种意外惊喜,可以聊补无米之炊。如果消费中的爱国性能以这类方式实现,我相信,绝大多数人还是非常愿意积极消费,表现一下自己的爱国心,配合政府度过难关的。
所以,我们的专家学者如果真的满怀爱国热情,就不能拉下爱民情怀,在为国思考拉动消费举措时,多关照一下弱势群体、困难群体,既不要空喊口号,也不要光发牢骚,更不要乱出馊主意、随意拿爱国说事,而是要多提一些能让多数人能受惠的建议和对策。
2009年1月13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