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草根论经济之民营企业家小王的发展之路

火烧 2009-01-0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通过小王的创业经历,讲述民营企业如何在政策支持下成长壮大,分析产业链竞争与转型,探讨民营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小可时常在网上拜读 郎咸平 教授的文章,观看他在不同场合演讲的视频,他丰富的学识,独到的见解,犀利的眼光和观点使得小可茅塞顿开,佩服异常,是的,正如 郎 教授所说:一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在于民营制造业,由于民营制造业环境的急剧恶化,才是我国经济发展问题的根源所在,同时他还说: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单纯的国内外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上升到国内外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此外他还列出6+1的流程模式予以论述,可以这样说,无论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 郎 教授都可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潮流,可以称之为中国经济领域中特立独行,贡献卓越的经济专家。好了,赞美之词小可不再多言,下面继续以草根视角为出发点,简单阐述一下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以及如何组成未来的产业链,毕竟水平学识有限,如有错误的地方请大家予以指点,小可提前在此表示感谢。  

  我国民营企业是如何由来的呢?下面小可简单的打个比方:小王生于1960年,家里兄弟姐妹众多,由于家庭环境所限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从小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父母出于工作关系以及子女众多的因素实在抽不出精力加以管教,只得听之任之,最终结果可想而知,被政府判处服刑管教10年。10年后小王刑满被释放出狱,按照当时的政策,像小王这样犯有前科的人员街道是不管分配工作的,没有工作便失去了生活来源,小王又不想拖累父母,无奈之下只得摆起地摊做起了小生意,恰好,此时正赶上改革开放的浪潮,国家经济政策予以放开,鼓励民营的发展,从此,小王的人生出现了转机。  

  小王以卖西瓜起家,赚得了第一桶金(当时人们思想保守,虽然改革开放仍都保持着旧有理念,很少有人加入其中,由于没有竞争因素,小王生意当然如火如荼了),随后利用这笔资金与狱友小张合作一起做起了服装生意,他们开始南下广州,从那里以低价购得一批服装后回到所在地以高价卖出,由于款式新颖,又没有当地同行的竞争,生意自然红火,一年之后他们二人便获得了一笔不菲的收入。  

  随着时间的推移,竞争者不断的加入,小王与小张靠地摊出售服装所得的利润越发的微薄,此时小王将眼光转向了服装加工业,你们不是和我竞争吗?那么好,我索性放弃这种摆地摊方式,在当地开设一家厂房,以服装设计,生产,加工,销售为一条龙,彻底打破以前单纯销售的方式,以设计出的款式新颖服装为切入点,以低廉的价格打动消费者,由此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呵呵,毕竟是打个比方,希望大家对此不要过于认真),说干就干,小王与小张拿出全部储蓄,又拉来几个朋友予以赞助,合伙在当地注册开设了一家服装厂,同时从广州以高薪聘请来了一名服装设计师,此外引进了服装生产加工设备,招募了一批工人,工厂由此开工了(写的简单,但实际起步运行要复杂得多),正如小王预想的那样,由于工厂设计出的服装款式新颖,又有流水生产线使得服装产量得以保证,更为重要的是,款项新颖的服装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打动了当地一大批的消费者,小王工厂的效益以火箭般速度得以提升,他的名气事迹在当地逐渐流传开来,他旗下的工厂同时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瞩目。  

  可是好景不长,随着当地经济的不断发展,小王所处行业的竞争者也逐渐多了起来,而且一步步的做大,他们学着小王的经营方式纷纷在当地开设了更大的厂房,引进了更为先进的服装加工设备,设计出比他款式更为新颖的服装,同时卖出的价格比他更为低廉,小王的服装工厂垄断形式被彻底打破并逐渐陷入低靡,正当小王一筹莫展的时候,当地一家名叫捷克的外资老板找上了他,对他说:要不这样吧,与其这样竞争下去不仅对你们还是对我,大家都没好处,都得不到什么利润,我们大家不如采取合作的方式,由我方出服装设计方案,你们不需要做其他的,只需按设计出的图纸予以制造,我收购后销往国外,利润大家分成,这样岂不是两全其美了吗?小王想想也对,如今当地人们对服装的消费能力大不如前(此时当地大部分人都下岗了),而且又有同行业的竞争,双方杀价也不是办法,最终都将面临着亏损,与其这样不如跟捷克合作,如此一来即免去了复杂繁琐的设计程序,又不用为竞争中相互杀价销售而苦恼发愁,同时还能赚取利润,何乐而不为呢?由此在小王的执意坚持下,工厂砍去了设计,销售部门(节省成本),按照捷克的意图着力发展加工与制造,美其名曰与外资企业配套合作,实际上成为了捷克外资企业的附庸。(不仅小王如此,当地大部分服装生产企业都与捷克采取了合作方式,组成以捷克公司为龙头,其他企业为配套服务式的结盟)。  

  凡是吸毒的人自然对毒品产生了依赖,此时的小王就是如此,与捷克合作之后,自己几乎什么都不用干,只要对方向自己出示早已设计好的服装图纸,并下达产品的生产数额,自己旗下的工厂直接照方抓药负责生产制造即可,久而久之,小王渐渐失去了先前创业时的激情与斗志,开始安于现状,并对捷克产生出深深的依赖。但事与愿违,突然有一天捷克邀请小王到他那里议事(呵呵,此时人家是东家嘛),说明了自己的意图后使小王为难起来,原来小王所在地的临省又入住了一家外资服装企业(与捷克同属美国),与捷克采用的手法一样,与那里的当地企业组成了联盟,更为重要的是,对方从当地企业收购的服装价格比捷克还低,销往美国国内的价格比捷克还要低廉,这自然对捷克的企业形成了竞争威胁,为了打破这种威胁,捷克的意思是唯有压低自身的收购价格,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打败对手,从而达到双方获取各自的利润。小王左右权衡一下,自己如今的企业命运完全掌控在捷克的手中,如果不答应的话对方很有可能终止与自己的合作,那样后果不堪设想,思量再三后只得点头应允了。这样一来,小王先前投入的成本不变(包括原料的采购,设备的维护,工人支付的工资等),但所得利润减少(先前一件服装捷克收购价为50元,如今变为40元甚至更低,打个比方),即使压低手下工人的工资后以先前比较比来,自己还是处于亏损状态。  

  即使这样好景还是不长,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美国国内失业率上升,消费力由此大副下降,捷克的服装销售开始陷入亏损,最终与小王等本地厂商终止了合作,这样一来小王的工厂彻底失去了效益来源,逐步陷入绝望之中。(写到如今了)。下一步该如何走,是索性倒闭还是另寻出路,小王经过反复思索后做出决定:单纯依靠外资企业依靠出口并不是办法,惟有自身产业升级才是最终的出路。  

  经过仔细的探索研究之后,小王做出决定,砍除掉旗下制造,加工两大部门,以自己的企业为中心,以研发设计为主,同时着重打造品牌效应,此外积极邀请当地其他同行企业加盟,采用各自分工,效益均摊的方式组成一条产业链,这样一来即避免了相互之间的竞争,又大量节省了各自的成本,将各自节省出的成本全部投入到各自的分工之中,使得产业链获取的效益得到最大化(比如先前的竞争对手老刘,他放弃原先的运营方式后,砍除掉旗下各个部门并将全部得来的资金投入小王的产业链条中,专门负责销售,并在其中占有一定股份,由于销售是关键,小王采取了激励机制,销售的越多,最终分红就越大,此外先前另一对手小李,融入到产业连中专门负责加工制造,与老刘一样也占有一定的股份,同时竞争对手老冯也是如此,放弃先前的经营手法,砍掉各种部门后保留仓库,专门负责服装的储存与运输,而小王的创业伙伴小张呢,则是专门负责产业连之中的原料采购)而至于我们的主人公小王,产业链的重头戏部分自然就落在了他的身上,为此高薪聘请大批服装设计师,全力研发设计新颖的服装款式,同时全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效应,因为此时的他深知,他当今的企业是整条产业链中的龙头,只有服装设计款式的新颖,同时以品牌效应打动吸引住消费者,才是自己产业链最终成功的关键,目前小王及他的产业链仍在积极不断的努力之中,我们期待他们的成功(当然,小王他们的成功与当地人们的消费水平有着直接关联,哈哈,其实真正实际中产业链的运转整和要繁琐复杂的多,小可在此按个人理解简单化了,当然,对此理解也不深刻,希望大家予以指点,谢过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