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谈:袁剑<<漫长的2008>>网友的评论

火烧 2008-12-3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本文围绕袁剑《漫长的2008》展开,汇总网友对经济政策、历史评价和社会观点的讨论,涵盖高投资、计划经济、毛太医等关键词,分析不同立场下的评论与建议。

                        

                                       谈:袁剑<<漫长的2008>>网友的评论





黄彬源 袁先生的视角就是高屋建瓴!还有什么可以说的呢?深挖洞,广集粮,高筑墙。准备过冬! 2008-12-29 21:18:19 3分
李非 袁先生一惯看到问题,却提不出解决问题的药方,只得习惯性的开点“西药”。但先在西医院都要倒闭了,他们反而还在求救于中医。袁先生于是更迷惑了。其实,问题的解决还是要从“毛太医”那里求药,还是要“猫论”,不过现在要从“黑猫”换成“白猫”了。全国性的计划经济,4万亿扩展为一揽子的“国民收入5年倍增”计划,一揽子的“国民医疗、教育、就业保障”计划等等,立足自力更生、中国自保,就是最佳解药。 2008-12-29 16:44:17 5分
文武 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应该及早做好思想准备! 2008-12-29 15:25:56 3分
kazjc 毛泽东时代的高投资与现在的过度投资完全是两码事。建议本文作者以后少写文章,一个虚无主义者、一个悲观论者,作者的思想在任何时代、任何情况都是不利于社会和人类发展的 2008-12-29 14:17:58 3分
chyu2006kk 我对袁先生所作观点不同的地方在于:
袁先生认为从毛泽东时代起,高投资率就一直是中国经济中一个恶疾。但是我倒觉得以当时中国情况看,为了建设一个齐全的大工业基础除了高投资、低消费舍此别无良策。
2008-12-29 14:12:57 4分
战士2000 这是一次全球新格局的分娩,其过程将会极端的痛苦。
这很可能是一次难产。如果不能成功分娩,手术将不可避免。战争就来临了!
2008-12-29 13:46:13 3分
hotstar110 毛主席时代的高投资率和现在的高投资率是有本质区别的!不知道袁先生在这方面有什么高见? 2008-12-29 11:39:44 3分
hotstar110 此局无解?
袁先生有可行的方案没?
2008-12-29 11:38:48 3分


袁剑 :无论是从全球体系的角度看,还是从中国内部的情况看,一幅未来图景都已经无比清晰:中国正在遭遇三十年未见之变局。以一种乐观主义的态度来观察,危机从来就不仅仅只意味着崩溃,它同样意味着涅盘,意味着巨大的机会。虽然我从来就不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但今天,我愿意以这样一种态度期待中国的2009。



综阑各家的评论, 指责袁剑先生的:毛泽东时代的高投入? 就可见,人们对"经济"理论的无知,这是由于,思想认识,始终停滞在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水平上.

而什么叫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这首先的就是对"投资总额"的计划,其次,才是对生产的计划,

什么叫"量力而行"?

什么叫"量入为出"?

工业生产的时间运转的周期性,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且,是受自然条件,和社会需求能力制约与影响的,高投入而没有事实依据的"投资"计划,就只能造成"拔苗助长"的恶果.

其次,就是劳动者"收入"的问题?

不管在于是"供给"收入也好,还是"工资"收入也好,劳动者的收入都记入产品成本,这就是至今困扰我们的社会主义的经济问题,

请问? 劳动者"收入"记入了 "产品成本",劳动者成了什么?

生产的工具! 有价的劳动力! 而不是生产的劳动主人!

于是,在生产核算公式下,又产生了叫"利润"或"剩余价值"的东西,人们都信誓旦旦的拿这个"利润"去再投资,再去扩大再生产.却不知道,正是这个叫"利润"的诞生,或叫"剩余价值"的诞生之日,就是社会的"两极分化"的开端,

这种"成本核算",造成了劳动者,成了真正的有价的生产工具,而不是生产劳动成果 的分配主人,而且掩盖了劳动者劳动的"贡献"大小,造成了分配不公,造成了企业管理层的操纵"产品成本",又造成社会的产品交换的不公,问题在历史时间的演化下,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当人们把<<资本论>>当成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时候,<<资本论>>就成为 人们要寻找的"经济规律",这就是人们的错误之处,也是列宁的错误之处.

而<<资本论>>根本就不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就别说是所谓的"经济规律"了."资本"是食利的,因此,资本主义的制度,就是建立在"资本"的食利性的"逻辑"上,并由此逻辑推理建立 的庞大建筑.

所谓的"经济规律"?这是"资本"的食利性规律的滚动轨迹.马克思要告诉我们的: 这就是资本主义的"资本"的经济规律.它是以食利性为目的,从而建立起来的人剥削人的经济制度与基础.

那么,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它的生产目的,却是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并且,始终是根据当时条件的生产能力来满足.这个生产方式不是为了食利性而生产,这样,也就不存在"资本"的概念,更不存在"资本"的食利性逻辑 ,因此,"资本"的目的也就不存在了.

而社会的扩大再生产,是以实物的交换来满足的,而不是货币,货币只是劳动产品的记帐方式,一般流通的手段,并且,劳动者的生产劳动,不是为获得"收入"而劳动. 扩大再生产的目的,是随着 劳动生产能力的积累,成为扩大再生产的劳动条件,所以,社会主义的劳动生产者,不单是为了满足需要而生产,他更是一种劳动创造"财富"的精神的解放基础.

所以,我们必须懂得,"资本"的生产方式,是建立在食利性的经济基础之上,因此, 这里就有了资本条件下的"工资"的概念,就有了"资本"目的的利润的概念,于是,就有了剥削制度的建立,这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而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因为,劳动者是这个集体经济的主人,共同劳动,产生了共同的财富,分配与积累成为劳动集体的共商大事,谁有能力领导,是由这个集体决策的,而一个是产品成本的核算----物的核算与劳动时间的记录,一个就是分配比例与积累资金的计划的管理,这里与资本主义制度有本质的区别在于,劳动者的收入分配与计划积累不在记入产品成本,也就没有所谓的利润或剩余价值的存在基础了.

社会主义社会的扩大再生产,也就以集体积累这样的条件为基础经济,来发展了,不在是盲目发展生产了.所以,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绝不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的"资本"的利润目的的"经济规律"之上的.

这就是,一直以来困扰我们的"资本"的问题. 就是: 我们是错误的认识了马克思阐明的"资本"的概念.

而马克思把"科学"定义在社会主义上,就可见,我们要按"科学"的态度,来生产与发展.而我们今天的所谓的"科学发展观",却是建立在"资本"的食利性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这就与资本主义道路是没什么两样的,出现"经济危机'与"金融崩溃"也就不奇怪了.

因此,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是建立在靠私有制上的"资本"的剥削来生存;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是建立在公有制上满足人民与国家的需要,而劳动生产,生产力的提高,是劳动者掌握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而进步, 科学技术又为劳动者的创造力提供了广阔的生产前景.劳动者不在只是为本能的需要而生产,而是为创造良好的生活与环境而努力.收入与分配也不在是社会的矛盾了.

用袁剑先生的认识, 我们来相结识于2009年罢:"此刻,惊魂未定的大众仍然处于危机令人窒息的追击之中,但已经有足够多的理由让我们相信:这些接踵而至的崩塌,虽然伴随着诸多偶然,但也绝不是祸从天降"。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