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马克思主义如何看人工智能与数字化?

火烧 2025-07-13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从马克思主义角度分析人工智能与数字化,探讨技术发展规律、社会影响及未来方向,强调技术应服务于人的解放与社会公平。

微信图片_20250423093059.jpg

  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时,我尝试着用它的视角去理解当下的人工智能与数字化浪潮,竟发现经典理论与前沿科技间,藏着奇妙的呼应与指引。

  马克思曾提及“机器体系”,将其描述为以工具机器为核心、能自动运行的复杂系统。放在今天看,人工智能恰似更智能的“机器体系”迭代。就像 ChatGPT 这类智能体,把数据与算法编织成系统,替代或延伸人类劳动,正契合马克思对机器从简单工具迈向自动体系的预判,让我看到技术发展暗合的规律轨迹。

  从唯物史观出发,马克思强调物质生产塑造社会形态,人工智能与数字化亦然。它们改变生产方式,AI 替代重复劳动;重塑就业结构,催新岗、淘旧位;影响社会关系,线上协作改写人际连接模式。但技术是把双刃剑,资本主导下,算法剥削、数据垄断会加剧压迫;合理运用时,又能成为解放力量,助力减少劳动时长、拓展自由发展空间,这与马克思所讲“机器体系的资本主义应用和社会主义方向”的辩证思考,完美契合,提醒我们关注技术背后的社会逻辑。

  马克思也曾担忧机器体系让“工人成机器的肢体”,在 AI 时代,算法控制、人机异化的问题,正是这种担忧的延续。可他始终坚信“人是历史的主体”,人工智能再智能,终归是人类创造的工具。关键在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让技术服务于人的解放而非奴役,比如借数字化缩小教育差距,用 AI 助力公平分配,回归“为人服务”本质。

  用马克思主义观照人工智能与数字化,不是空谈理论,而是学会辩证看待技术:既要拥抱进步,借 AI 与数字化提升生产力,不因恐惧拒创新;又要警惕异化,批判资本对技术的滥用,守护人的主体地位;更要引领方向,让技术发展契合社会公平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也是共产主义追求的题中之义。

  马克思主义从未过时,它如锚点,帮我们在 AI 浪潮里站稳,看透技术本质,把握发展方向,让我们明白,技术是工具,社会规律与人文价值,才是永恒坚守 。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