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现在的企业叫企业吗?

火烧 2025-06-27 00:00:00 网友时评 1029
文章探讨现在的企业是否还叫企业,指出部分企业私产化、剥削员工,缺乏社会责任,引发对劳资关系和企业本质的思考。

  在公众号交流时,有位网友说:“现在的企业叫企业吗?就是老板的私产,加长工作时间,增加劳动强度,工资还是那么多,如果老板赔钱了就扣工人工资,如果效益好挣的钱归老板,从来想不到工人,有几个老板会说,今年挣了几千万给每位员工发个红包,”

  还有一位网友说:“以前的企业才叫企业,现在的企业叫血汗工厂,就像以前叫为人民服务,现在的叫为人民币服务一样。人民心理有一杆秤,谁好谁不好即使再怎么宣传也不会改变。还有人宣传你没钱是不努力,真是荒唐,没看到累死的牛马永远吃的永远都是最差的,累死的人一大堆有几个发财的?偏向于资本主义剥削不要叫社会主义制度,偏向于社会主义制度叫不应该搞剥削为主。”

  在这里,两位网友的观点有一个共同点是他们都认为“现在的企业”不叫企业。

  为什么现在的企业不叫企业?

  在第一位网友看来,现在的企业:1),就是老板的私产;2),加长工作时间,增加劳动强度,工资还是那么多;3),老板赔钱了就扣工人工资,如果效益好挣的钱归老板,从来不想工人。

  一,现代企业理论认为市场中的企业应该是多方利益的集合体,企业应该是社会的公器。但是,老板们却把企业当作自己的私产,甚至完全不顾员工的权益,不为客户承担责任,不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因而不叫企业;

  二,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组契约,遵守契约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但是,如果企业连最基本的劳资合约规定都不能遵守,员工加班不给加班工资,克扣和拖欠员工工资等,因而,这样的企业不能叫做企业;

  在第二位网友看来,所以现在的企业不叫企业,过去的企业才叫企业,是因为现在的企业是血汗工厂,它不是为人民服务的企业,它不是社会主义制度。

  事实上,当前中国企业生态呈现出显著的多样性,既存在网友所批判的“私产化”管理倾向,也不乏坚守社会责任的典范。

  从劳动权益视角观察,部分中小企业确实存在以下典型问题:

  1,将人力视为成本而非资源,通过延长工时(如单休、12小时工作制、大小周等隐性加班)、压缩社保支出降低运营成本,缺乏对员工职业发展的长期规划;

  2,当企业面临经营波动时,员工往往成为风险的首要承担者(如降薪、裁员),而在盈利时却难以享受利润分红,这种“风险共担、利益独享”的模式加剧了劳资对立。

  

  3,部分管理者仍秉持“雇佣即支配”的传统观念,忽视员工的情感需求与尊严价值,将企业异化为单纯的利润生产机器。

  而以上做法相反,以胖东来为代表的企业,则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治理逻辑:

  于东来拿盈利和分红涨工资,最低工资是保洁阿姨的7000块钱,说他最痛恨996;一年休息140天,还有一个月带薪休假,要求员工每年都要旅游放松;加班罚款,禁止放假期间给员工打电话;一天7小时工作制,周二休班,要求员工"必须有一天陪伴家人”;入职就有五险一金,面试200路费,实习工资3-4000,老员工还发汽车;增加“一年不开心假10天",要求请假不能不批准,没有理由也得批;结婚补贴,生育补贴,育儿补贴,见义勇为奖,还有按流程工作受委屈的“委屈奖"3000元。据报道,2024年成绩单:营业额,169亿;纳税,6亿,盈利8亿,员工平均收入9000元。

  胖东来坚持诚实信用原则,将进货价格和销售价格同时公布。企业在超市经营过程中善待自己的职工,敞开胸怀,赢得职工信任。并且通过企业的员工,将坦荡无私传递给消费者。

  商品供应的良好品质和企业的贴心服务,赢得了顾客放心,全国各地的消费者纷至沓来,目的就是要购买这家百货市场的商品。因为这家百货市场销售的商品,可以做到童叟无欺,安全无虞。

  什么叫企业?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本质应超越“资本增值工具”的单一属性,而成为“劳动者创造价值、共享成果的平台”。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追求利润是其生存基础,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必须同时承担“发展生产力、改善民生”的社会职能,在使顾客满意的同时,建立“劳动生产率提高与劳动报酬增长同步”的机制,使企业与员工相互满足,互相促进,经常处于共同发展的良好状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